姜雅玲
香港《南華早報》7月16日文章,原題:“借錢太容易”:盡管中國嚴格審查金融科技小額貸款,但債務仍在困擾年輕人雖然25歲的加里?王(音)無法為他買的所有東西付錢,但他還是不停地購買。在中國各種短視頻或外賣App上,一些廣告展示的智能手機和衣服看起來非常不錯,不容錯過,而且這些平臺提供便捷的貸款I艮務?!跋蚱脚_借錢比向熟人借錢容易得多?!边@名住在湖北省的軟件測試員說,自己每月收入約8000元。當他意識到負擔不起自己的生活方式時,已經貸了15萬元。
近年來,中國一直嘗試控制國內在線信貸和消費貸款市場,將金融料技企業置于與傳統銀行相同的監管要求下。但“先買后付”的習慣已在中國年輕一代中扎根?!熬W貸服務幾乎接管你手機上的所有App,只要你花錢就會想到它們。”來自廣州的醫療行業技術人員吳穎(音) 表示,她第一次借錢是為了支付網購費用。隨著賬單越積越多,她轉向更多信貸渠道。結果,從支付寶、美團到抖音和奇虎360,26歲的她已在9個平臺上欠下債務。
獲得網貸比獲得銀行貸款容易得多,后者通常需要抵押品和提交各種材料,而大多數網貸服務只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和其他基本個人信息。對于許多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來說,提供消費信貸也可以促進他們的主流業務:當消費者考慮是否成為視頻平臺會員,或者要不要從電商平臺購買手提包時,提供便捷的貸款會帶來推動作用。
研究公司艾瑞咨詢估計,截至去年底中國在線平臺發放的消費貸款可能達到2萬億元。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唐毅南表示,網貸服務導致消費者易受傷害,因為他們很容易簽署含有不公平條款的高息債務谷同。江蘇省某汽車推銷員說,他申請網貸時簽署了兩份合同:一份約定利率為8%,另一份顯示要給擔保方14%的服務費,加上其他收費,總利率高達22.4%。債務逾期第一天,他就在早上8時收到催債短信。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因為網貸服務受到傷害,現在出現一種相反趨勢,即縮減債務和支出。仍在盡力還清所有債務的吳穎表示,中國應該規范小額貸款的廣告和營銷。她希望有關部門能為這些平臺設定標準利率,并禁止任何借款人在舊債未還時獲得新貸款,“這樣就不會有破碎的家庭,也不會影響社會穩定”。▲(作者姜雅玲,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