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劉 力
(安徽三聯學院 動漫與數字藝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如今,傳統手工藝品越來越受重視,而拼布技術正好可以迎合人們對個性化服裝的時尚追求。如果將該元素廣泛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根據不同的面料所表現出來的視覺效果與風格的變化,水田衣元素的拼接可以展現出獨特、時尚、個性化風格。在明代服裝中,別具一格的水田衣是由許多零星的布料拼合而成的裙裝,其色彩斑斕、形如水田,極具時代特色。水田衣生動展現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本研究通過對水田衣圖案、款式元素的提取和改進,打破了傳統造型理念,并將其運用于現代時裝設計中,與此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理念,再結合面料的二次改造,無論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水田衣都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和研究價值。
調查發現,水田衣的發展歷經了三代。這種服裝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然而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盛行起來,而后沒落于清朝[1],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變遷有著很大聯系。
水田衣因衣服整體色彩互相交錯、外形猶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狀似僧侶的拼布衣服,因此,現代考古學家較為合理地推斷水田衣是通過拼接技術從僧侶的衣服中移用出來的。設計靈感源于僧侶的袈裟,但二者在面料與色彩使用上有著較大差異。不同于僧衣的顏色單一,水田衣更偏向普羅大眾,服裝色彩不再有局限性,是由不同顏色和不同材質的面料拼接而成。服裝的顏色相互交錯、相互獨立,卻又形成一個整體。因當時等級制度森嚴,著裝受限,所以并未盛行于唐朝。
明代時期,政府大力提倡勤儉節約,并頒布了大量的“惠農”政策,而水田衣的興起,與其有著必然的聯系。特別是明朝中后期,各種有關服裝的禁令被放松,審美的進步促進思想的解放,人們開始注重改善形象,表達自我。百姓開始在服裝的風格和色彩上尋求個性化,水田衣恰好滿足了人們此時對個性化服裝的需求,因此盛行起來。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清代水田衣如圖1所示。

圖1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清代水田衣
以上是對水田衣發展過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服裝的風格和色彩上尋求個性化,豐富多彩的時尚趨勢是循序漸進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意識上的變化,人們對服裝提出了較高要求,使服裝實現了更加全面、多樣化的發展。
如今,傳統的手工藝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而水田衣的拼布工藝正好可以迎合人們對個性化服裝的追求,相關元素若被廣泛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根據面料不同的拼接效果,會形成不同的款式和視覺效果。將水田衣的拼接工藝應用于服裝的各個部位,可以展現出服裝與眾不同、時尚且具有個性化的風格。同時,水田衣也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等理念,結合面料的二次改造,在服裝設計過程中總結拼接的經驗和規律,使水田衣這種形式的服裝拼接工藝在傳承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應用于現代時裝設計中。
近年來,許多年輕的中國風品牌逐漸興起,比如Yueqi Qi、M essential、密扇等。隨著中國國力不斷提升,文化輸出比例也在不斷增加,外國友人被東方無盡的神秘氣息吸引,中國文化不斷發展、蔓延,服裝行業也受到了影響。
國外與水田衣相似的拼貼藝術也受到了設計師的喜愛,他們中有的是以水田衣為靈感而創作的,有的或許是巧合。1939年,法國的一位女設計師伊爾莎·斯奇培爾莉(Elsa Schiaparelli)設計了中國明代水田衣式的對襟袍服。意大利品牌華倫天奴(Valentino)在2013年秋冬發布會上發布了大量拼布類型的服裝,由不同的面料和顏色相互交錯而成,猶如水田一般美麗[1]。
通過張亞敏[2]的研究得知,我國傳統拼接工藝服裝最初是在物質匱乏、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才將一些舊衣服未損壞部位和裁布制衣剩下的碎布料拼接、縫制在一起,物盡其用,同時得到一種全新的審美形式。通過宋圓圓[3]《拼接設計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性研究》可以得知,拼接工藝服裝在形式上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拼接面料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服裝設計師的創作理念與設計思想,也能滿足當下消費者時尚化、個性化的服裝需求。從谷煒麗等[4]的《淺議中國傳統拼布藝術》中可以得知拼布工藝在不同時期的形式與其背后的意義,提出了傳統拼布工藝在新時期的一條新思路。因此,現今應該將傳統拼布工藝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相結合,從傳統工藝的技術層面提升到設計層面,為傳統拼布注入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
通過對面料和圖案的改進,水田衣添加了更多的現代元素并加以推廣,在保證舒適的同時增添了現代風格。改良后的水田衣款式多樣,可被更多人接受,使水田衣的消費群體年輕化、多樣化,與現代美學相結合,打造更符合當代審美的設計,使成品更美麗、更時尚,進而傳承和弘揚設計工藝和服裝文化。
水田衣最大的特點是其拼接效果,結合現代審美并添加現代元素使其更具魅力。但是市面上的拼布工藝服裝比較少,而且設計更偏西式,缺少傳統水田衣的風格。因此在設計水田衣時,需改良面料、圖案等并增加中國傳統元素,設計出成品后進行推廣。
起初,水田衣就是將零碎的面料縫合、拼接在一起,關鍵在于拼接工藝,而拼接的布料如何選擇完全受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
當下,地球資源趨于枯竭,資源的合理利用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以服裝業為例,大量現有服裝未能物盡其用,而拼接面料的工藝設計恰恰可以結合服裝本身的概念和設計理念合理利用面料資源,提高面料的利用率,減少面料的浪費[5]。因此,不妨將舊衣進行二次改造,加入一些幾何圖案,將各種復雜且精湛的工藝與拼貼的徽章結合起來,如錦緞、圖騰、水晶、花邊、刺繡、釘珠,在視覺表現上更加立體、鮮活,使服裝更具時尚感且健康環保。
無論是從審美還是生產形式上看,水田衣都不同于主流服裝,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改變生產流程,不再拘泥于規則的四邊形,開始追求變異性和創新性,感受其隨機性與不確定性,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其分解縫制成定制的服裝,以提高服裝質量。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曾在《閑情偶寄·治服》中記載:“至于大背情理,可為人心世道之憂者,則零拼碎補之服,俗名呼為‘水田衣’者是已。”意思是拾取些零碎布料,重新拼接縫補成一件新的衣服,即水田衣[6]。
水田衣的出現是一種突破,其大膽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概念是中國傳統服裝中的另類。水田衣采用不同顏色的面料進行拼接,面料由不同絲線交織而成,工藝方面多采用直線裁剪拼布的手法。
明朝時期,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們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使水田衣受到當時人們的追捧。如今,有許多國際友人開始學習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漢字和中國的文化。服裝行業也受到了影響,在國際服裝品牌的T臺上,也不斷出現中國風元素。許多華人設計師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讓更多的人去發掘并提取中國本土元素,同時也啟發了國人針對中國元素進行更大膽的創新,正如水田衣所傳遞的一種意識——前瞻和超前的創新。
本研究探討了中國傳統拼布元素的存在和形式,分析了拼布工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結合了現代服裝設計的時尚風格,運用傳統拼布元素進行了設計和實踐,總結了中國傳統拼布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打破了傳統觀念,結合明代服裝及其特點,對水田衣進行了改造,進而展現其迥異的風格,形式多樣[5],使其更加符合當代審美,成為更加美觀時尚的服裝,進而增加了其賣點,賦予其更高的商業價值。
根據以上對水田衣服裝發展歷程的研究,具體實踐流程如下:首先總結明代時期水田衣的特點,其次針對當前水田衣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再次對面料進行選擇,最后將水田衣款式、圖案等提取出來與現代審美相結合。
首先,選取基本的服裝原型進行面料改造;其次,選取不同的面料進行比對(圖2),記錄不同面料的搭配性及服裝搭配的特色;最后,總結本次實踐操作,形成改良的實踐報告。

圖2 實踐過程及效果
實驗發現,通過不同的演繹、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圖案。拼接的基本原則如下:(1)整齊劃一,協調一致;(2)完全平行或垂直于地面;(3)無縫連接、互不影響;(4)顏色統一、不刺眼;(5)色彩搭配得宜、符合人體。如果無法按照規律自由組合,就會產生一種大膽、富有表現力和視覺語言的創新風格。設計師的個性和靈感、重組和敘事技巧都充滿驚喜,而這些可以使水田衣有多種多樣的解讀。
拼接服裝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審美體驗。拼接工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地傳達服裝設計師的創意理念和設計思想。水田衣的制作過程最終所呈現的思維模式,引導著現代服裝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滿足當前消費者對時尚和個性的需求。因此,還應將傳統拼貼工藝與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相結合,從傳統技術層面提升到設計層面,將綠色環保理念注入傳統拼貼設計中。
初步設想和進一步研究證明,水田衣在現代時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思路是可行的,可以使水田衣不再單調僵硬,擺脫局限性,在風格上也更符合當代審美。改良后的水田衣款式多樣,可被更多人接受和穿著,但由于材質特殊,要想獲得較好的穿著效果,必須注重對水田衣材料的處理及其他輔助材料的選擇。
水田衣在現代時裝設計中的應用最大的特點是其拼接效果,結合現代審美、添加現代元素可使其更具魅力。在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水田衣元素可以被廣泛運用于現代時裝設計中,將拼接工藝應用于現代服裝各個部位成為業界探討的主題之一,以期使水田衣的消費群體更加年輕化、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