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 賀風春

悅容公園南苑容景湖(攝影:翟佳)
2022年4月1日雄安新區迎來成立五周年紀念日,從前期的頂層規劃設計到如火如荼地全面鋪開建設,一幅生生不息的中國畫卷正徐徐在雄安大地展開。立足過去5年在雄安新區的實踐探索,面對新的歷史使命與挑戰,作為新時代中華營城之典范,雄安新區的“中華基因”在風景園林中應如何呈現?這是當代中國風景園林創作所面臨的問題,作為園林人深感重任在肩。
傳承有道,以學為承,研究園林歷史,追本溯源,方知中華造園根本;以干為傳,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方解中華造園奧妙。發展有脈,沿著中國園林文化主脈,研究中華造園哲理,兼收并蓄各種理論,中外優秀科學技術為我所用,方能有序發展。學習自然之道,順應時代變化,感悟人性真諦,方能創新有源。
恩師孟兆禎院士曾教導我們,“弘道養正,守正創新,求索中華民族傳統園林如何寓社會美入自然美,創作獨一無二的中國園林藝術美”。中華優秀傳統園林是中國園林規劃設計的思想寶庫,是發展創新的靈感源泉。以“人與天調、天人共榮”作為行動宗旨,創造具有中國魅力的優秀作品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陳從周先生說“造園有法無式”,恩師孟院士說“造園理法相融”……法與式的哲學思辨一直伴隨園林的發展,我的理解是中國園林的造園需要與時俱進的“章、法、式”。“章”是造園法式的總綱,是造園的宗旨,是哲學角度的造園基本原則,是造園思想的理論研究;“法”是造園的藝術方法,是藝術理論的總結;“式”確為造園的具體手法,指具體的規劃設計方法,以及營造技藝和工法的總結。
作為“雄安畫卷”展開的起點,悅容公園的誕生是一個不斷生長、蛻變的過程。在悅容公園的創作實踐中,以中國園林“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為宗旨,以演繹中國造園史綱為脈絡,以弘揚中國園林文化和造園智慧為核心,以彰顯南北園林營造法式精粹為特色,對設計加以總結提煉,形成造園的“六章、十二法、七十二式”,進而探索新時代中國園林營造法式的傳承和發展,這是設計之初的要求,也是大師眾創之中集思廣益,探討總結的心得體會。
雄安造園需要新的創作機制,悅容公園開創了“九師共繪、眾創眾規”模式,聚集國內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界的九位知名設計大師,親自領銜“園中園”的景點再創作。九師融百家之長,集北雄南秀之造園意趣,為總體方案畫龍點睛,凝神提氣,為悅容這棵生命之樹孕育碩果,在宏大中蘊藏精巧,著力打造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園林造園范式。
傳承有道,發展有脈,創新有源。今天借助《城市建筑空間》雜志學術平臺,從開放和多維的視角,著重挖掘中國園林的內在精神追求和文化脈絡,傳承中國傳統園林的文化基因;探索面向未來的中國園林營造法式,關注園林的公共屬性,挖掘園林的多維價值,是歷史賦予的巨大機遇和挑戰,也是新時代風景園林人的使命與擔當。我們將堅持不懈,努力求索,為中國園林行業的發展創新探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