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煒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院門診彩超室,鄭州 450000)
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GD)與橋本甲狀腺炎(HT)皆屬于多發性甲狀腺疾病,二者在臨床癥狀及好發人群等方面皆存在一定的相似度[1-2],患者患病后甲狀腺功能與抗體水平均會發生變化,若未及時治療,病情易發生惡化。因此,在發病早期對疑似病例進行確診,鑒別GD和HT并實施針對性治療,對患者健康極為重要。本文研究了常規彩超聯合超聲彈性成像對GD與HT患者的區分與診斷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院診治的GD、HT患者各80例作為研究對象。GD組:男20例,女60例,年齡18~95歲,平均(41.7±4.7)歲。HT組:男18例,女62例,年齡19~96歲,平均(42.2±4.4)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GD或HT臨床診斷標準[3];2)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伴有惡性腫瘤者;2)重要臟器(心、腎、肝等)功能不全者;3)存在神經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者。
使用美國PHILIPS EPIQ5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查。檢查時,患者保持仰臥位,頭部輕微后仰,使檢查區域充分暴露,行橫、縱切面平掃,測量峽部厚度以及右、左葉前后徑,確定甲狀腺大小。測定雙側甲狀腺上動脈內徑,血流阻力指數(RI),雙側甲狀腺收縮期的峰值流速(PSV)及舒張末期流速(EDV)等。彩超檢查完成并記錄結果后,改用彈性模式繼續掃描。掃描范圍為甲狀腺一側中間感興趣區域,應覆蓋所有病灶,觀察壓力曲線變化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并對彈性圖像進行計算評估。
1.3.1 回聲分級
1)甲狀腺回聲分級。1級:回聲正常,比肌肉高,并接近頜下腺。2級:介于肌肉與頜下腺之間。3級:與肌肉相似。2)腺體內部低回聲分級。0級:無低回聲。1級:存在散在低回聲。2級:彌漫性低回聲。3)網絡性回聲。0級:無網絡性回聲。1級:有網絡性回聲。
1.3.2 彈性分級
根據病灶區所顯示的顏色劃分彈性圖像等級。0級:病灶區呈現囊性成分,表現為紅藍綠或紅藍相間。1級:病灶及其周圍組織呈綠色。2級:病灶區呈綠色,周圍組織表現為藍色。3級:病灶區表現為較為雜亂的藍綠相間。4級:病灶區完全呈藍色。
1.3.3 血流分級
0級:無血流信號。1級:有少量血流信號或呈短棒樣血流信號。2級:彌漫性血流信號。3級:網絡樣彌漫血流信號。

2組甲狀腺回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腺體內部低回聲、網絡性回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回聲分級比較 n(%)
2組甲狀腺血流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甲狀腺彈性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甲狀腺血流與彈性情況比較 n(%)
2組雙側甲狀腺上動脈內徑與RI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GD組PSV、EDV水平顯著高于HT組(P<0.05),見表3。

表3 2組雙側甲狀腺上動脈內徑與PSV、RI、EDV比較
GD和HT都屬于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且都好發于女性[4-6]。2種疾病發病都較為緩慢,臨床癥狀亦相似,對二者加以辨別并作出正確診斷是臨床上的難題。目前廣泛使用觸診和實驗室檢測的方式無法達到準確診治的標準[7-9]。GD和HT患者的彩超檢查結果均顯示甲狀腺體積明顯增大、甲狀腺包膜形態均飽滿且完整、邊界清晰可見且回聲均勻等,因此僅憑彩超影像亦無法對2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利用各個組織彈性系數之間的差異,經過交變振動或外加應力獲取多種形態變化效果,最終達到精準鑒別病灶的目的[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HT患者甲狀腺低回聲主要呈彌漫性,GD患者則為散在性;GD患者EDV與PSV均顯著高于HT患者。這是由于GD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更高,引發心血管活動明顯異常,表現為血流加快;而HT患者正好與之相反,其血流較慢。此外,超聲彈性成像可通過組織彈性系數確定組織的硬度,反映組織的纖維化狀況。GD患者甲狀腺內有濾泡上皮細胞增生、淋巴細胞輕度浸潤等現象,因此彩超結果主要以散在性低回聲為主;而HT的甲狀腺大多遭受損傷,淋巴浸潤與纖維化較為明顯,大多會呈現彌漫性低回聲[12-14]。還有,HT病理變化的本質是因炎癥性病變,常出現淋巴組織等顯著增生,隨之而來的是組織硬度的提升,其超聲彈性成像主要呈藍綠相間或是以綠色為主,并散在藍色,常見彈性分級為3級;而GD患者的組織硬度雖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大,但與HT患者相比仍較低,彈性分級主要以2級為主。以上區別皆可作為臨床鑒別GD與HT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彩超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可提供更多病灶特征信息,為有效鑒別GD和HT患者提供有力依據,幫助患者及時獲得準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