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翠 黃金寶
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215131
本項目為蘇州軌交1號線木瀆公交換乘樞紐項目基坑支護工程,擬建建筑物設有2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約12 m,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場地北部分布有大量巖層,且巖石強度較高,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加水平支撐的支護形式,同時配以三軸攪拌樁(土層區域)、高壓旋噴樁(基巖區域)止水帷幕止水。其中嵌巖立柱樁采用φ800 mm灌注樁,立柱采用Q235角鋼及鋼板,長度3.5~40.5 m,共137根。
場地原為荒地,表層分布有大量建筑垃圾及雜填土,起伏較大,場區自然地面下最大勘探深度58.50 m以淺褐色的(巖)土體為第四系以來的沖湖積沉積物及燕山期花崗巖。地層起伏較大,Ⅰ2中風化花崗巖為持力層,呈長柱狀、短柱狀,強度高,巖體較完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frk達64.77 MPa,大于60 MPa,屬堅硬巖。
場地大部分為巖石地基,灌注樁支護結構需滿足抗傾覆穩定性、整體穩定性和抗隆起穩定性驗算要求,計算方法與普通土質條件相同,棧橋區域的嵌巖樁分析與普通灌注樁不同,應予以重視。
嵌巖樁承載力計算公式如下:

嵌巖樁承載力計算[1]時,嵌巖段采用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ζr進行計算,不再區分側阻力和端阻力,本項目中ζr采用0.65。樁端進入基巖1 m,經計算,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為28 687 kN,承載力特征值Ra為14 343 kN。
棧橋區基巖最大埋深為坑底下24 m處,且棧橋區立柱樁樁端均進入基巖,立柱樁承載力特征[2]最小值為Ra=14 343 kN,滿足規范要求。
當設計條件一定時,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灌注樁的承載力大小,施工質量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沉渣厚度。規范要求施工沉渣厚度不超過5 cm。本項目嵌巖樁施工采用旋挖成孔,同時配合閉口式撈砂鉆頭,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沉渣厚度,經檢測沉渣厚度仍普遍為10~100 cm不等。為研究沉渣厚度對嵌巖樁承載力的影響,選取5組相同深度、相同承載力的嵌巖樁研究其承載力,每組嵌巖樁沉渣厚度分別為10~15 cm、50~55 cm以及95~100 cm。經承載力檢測可知,隨著沉渣厚度的增加,樁基承載力略有減小,但相差不大,且均可以滿足立柱樁的承載力要求。嵌巖樁的施工工藝使得沉渣厚度相對較小,同時根據對比試驗可以看出,沉渣厚度對嵌巖樁承載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為截斷潛水滲流路徑,本工程選擇落底式止水帷幕,保證坑內降水不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止水帷幕常用水泥土攪拌樁或高壓旋噴樁,三軸攪拌樁比高壓旋噴樁造價相對較低,但因本工程圍護樁需進入花崗巖,成孔時鉆進困難,故在圍護樁需進入花崗巖地段采用φ900 mm@1 300 mm疏樁支護形式。為防止在樁間淤泥質土擠出的同時兼顧截水,根據基坑情況,在支護灌注樁間施工三軸攪拌樁或高壓旋噴樁作止水帷幕。根據現場施工情況,采用高壓旋噴樁的止水效果優于三軸攪拌樁,現場未出現基坑滲漏情況。
擬建場地淺表西北部為施工活動房拆除后的水泥地坪,其余為民房拆除后散落的厚度不均的建筑垃圾,下部基本為正常沉積的第四系黏土、粉質黏土及粉土層等,土質較均勻。在土層的底層與基巖接觸部位,局部地段分布有少量孤石,對鉆孔灌注樁樁基施工較為不利;在基巖分布較淺部位分布的①2淤泥質填土,含碎石子,易坍塌,屬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下部為完整的花崗巖巖體,巖質較硬,基坑開挖時需進行爆破處理。上述因素對基坑開挖及樁基施工均會產生不利影響,且基坑北側基巖面標高高于基底標高,需要進行開挖處理。
3.2.1 嵌巖樁施工機械選擇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土質相對較軟,屬于軟土地區,巖石區域相對較少,基坑支護大多采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機械采用GPS-10鉆機或GPS-20鉆機,而對于較堅硬的土層及巖層,一般使用沖擊鉆或者旋挖鉆機,但沖擊鉆機施工進度相對較慢。本項目北部區域分布有大量巖層,且樁基入巖深度在1.5~9.0 m不等,工程量較大,不適宜選擇沖擊鉆。旋挖鉆機工藝成熟,且信息化程度較高,不僅在巖層施工時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可通過計算機控制其成孔速度、垂直度以及鉆進深度等,施工質量有保證。因此,本項目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擇中聯460V型旋挖鉆機進行嵌巖施工,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地層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鉆頭。當鉆頭未進入巖層時,采用閉口式撈砂鉆頭(圖1);當鉆頭進入巖層時,換用開口式牙輪筒鉆(圖2)和開口式截齒筒鉆(圖3)。

圖1 閉口式撈砂鉆頭

圖2 開口式牙輪筒鉆

圖3 開口式截齒筒鉆
本項目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達64.77 MPa,大于60 MPa,屬于堅硬巖,可采用開口式牙輪筒鉆或開口式截齒筒鉆。其中,開口式牙輪筒鉆采用的是三牙輪鑲齒鉆頭,由優質碳化鎢新配方和新工藝制作完成,具有較強的耐高壓性能,對破碎硬-極硬地層巖石具有良好的研磨性。而開口式截齒筒鉆采用高強度合金作為鉆頭,同時在截齒有效截割部分制作有3 mm的耐磨層,同樣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適用于堅硬巖石的鉆進及取芯。
3.2.2 旋挖鉆機嵌巖鉆進關鍵施工技術
1)施工工藝流程。旋挖鉆機嵌巖樁施工流程為:施工準備—測量放線—預埋鋼護筒—泥漿制備—成孔施工。其中,泥漿制備時的主要原料為鈉基膨潤土和水,同時為增強泥漿對地層適應性,適量添加相關外加劑,主要為羧甲基纖維素和碳酸鈉。
2)超厚、堅硬嵌巖旋挖成孔技術。在旋挖鉆機鉆進過程中,應仔細觀察地層變化,并根據地層情況及時更換適宜的鉆頭。當土層較軟時,采用閉口撈砂筒鉆;當鉆進巖石地基時,采用開口牙輪筒鉆或開口式截齒筒鉆。本項目灌注樁入巖深度在1.5~9.0 m,巖層較厚,施工難度較大,施工時應安排合理的施工工藝,根據不同地層采用不同的鉆進鉆頭。在土層中采用閉口式撈砂鉆頭,適用于土層及較破碎的巖層,施工過程中可將土層及破碎巖層帶出樁孔;而巖層中采用開口式牙輪筒鉆和開口截齒鉆頭,施工過程中可將截斷的巖層取出,利于判別巖層性狀,與地勘報告進行對比,進而校核設計。
3)成孔速度分析。成孔的速度直接影響工程的施工進度,旋挖機的成孔速度與地層和施工鉆頭有很大的關系。本項目巖石的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64.77 MPa,為堅硬巖。通過旋挖鉆機在項目中的施工得出,對于直徑為1 m的嵌巖灌注樁,鉆機在土層中的施工速度為16 m/h,在巖層中的施工速度為0.45 m/h。同時,為了研究鉆頭的類型和角度對施工速度的影響,本項目分別對比了開口式牙輪筒鉆和開口式截齒鉆頭的施工工效,同時改變開口式截齒鉆頭刀口的角度,分別為15°、20°、25°、30°,每種角度選取3個樣本,記錄鉆頭的施工速度。通過試驗對比,發現開口式牙輪筒鉆更適合于破碎、較破碎巖石的鉆進,而開口截齒鉆頭由于其端部曲率較大,在完整性較好的巖層中優勢更加明顯。由不同角度情況下開口式截齒鉆頭鉆進的速度可以得出,刀口角度在20°~25°之間時鉆進速度較快,且刀口角度為30°的鉆頭鉆進速度快于刀口角度為15°的鉆頭鉆進速度。
基坑北側基巖面標高高于基底標高,計劃采用破碎機、風鎬進行破碎、清理。基坑大面積采用破碎機破除,圍護樁、立柱樁周邊1 m采用人工風鎬破除,減少對圍護樁、立柱樁的破壞。必要時,計劃采用靜力爆破進行基巖破除。
通過對軟土地區嵌巖樁關鍵技術的應用分析,得出以下結論[3-4]:
1)嵌巖樁承載力計算時,嵌巖段采用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ζr進行計算,不再區分側阻力和端阻力,且嵌巖樁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沉渣對承載力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2)旋挖鉆機在鉆進過程中,應根據工程經驗判斷不同的地層,進而采用不同的鉆頭進行施工。當土層較軟時,采用閉口撈砂筒鉆;當鉆進巖石地基時,采用開口牙輪筒鉆,同時應控制好施工鉆進的速度。
3)開口式牙輪筒鉆更適合于破碎、較破碎的巖石鉆進,而開口截齒鉆頭更適合于完整性較好的巖層。
4)開口截齒鉆頭刀口角度在20°~25°之間時,鉆進速度較快,而刀口角度為30°的鉆頭鉆進速度快于刀口角度為15°的鉆頭鉆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