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中 沈建忠 張欣 夏兆飛 王繼鳳
[摘 要] 動物醫學專業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動物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對疾病進行診斷和綜合防制,從而保障動物和人類健康的專業。該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求較高,因此盡管不同高校動物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有所差別,培養方向也各有側重,但都對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實踐教育環節傾注了很大精力。通過對中國農業大學將校內實踐基地與校外實踐基地相結合,內外聯動構建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培養體系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以供兄弟院校參考借鑒。
[關鍵詞] 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培養體系
[基金項目] 2020年度中國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新時代 新獸醫 新使命——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與實踐探索”(JG202003);2021年度北京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動物醫學類專業大類培養綜合改革”(202110019001)
[作者簡介] 張國中(1975—),男(蒙古族),遼寧朝陽人,博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預防獸醫學理論及教學研究;沈建忠(1963—),男,浙江桐鄉人,博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院長(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基礎獸醫學理論及教學研究;張 欣(198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務員,主要從事本科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4-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8-24
實踐教育是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的關鍵環節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培養質量至關重要[1-4]。截至2021年初,全國動物醫學類專業本科生培養單位85所,其中5年制或申請變更為5年制的培養單位已經達到41所,占比48.24%。隨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動物醫學專業認證標準》的頒布和實施,會有更多高等院校將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學制由4年調整為5年。
盡管各培養單位對動物醫學類專業本科生的實踐教育較為重視,但實踐教育培養環節還是存有諸多問題[5-7]。例如:統一的實踐教育方案未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未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出現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的情況;大規模地集體實踐教育范圍相對較廣,不利于實現對學生的精細分類指導。因此,進行動物醫學類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環節改革與創新探索十分必要,也是落實教育部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和逐漸實現因材施教的重要體現,對于全面提高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保證新農科建設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在本科生培養過程中,經過不斷改革、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內外聯動構筑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培養體系的新模式,形成的相關經驗可供兄弟院校進行參考。
一、打造以“一中心五平臺”為依托的校內外實踐教育基地
平臺是進行實踐教育的載體,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構建了以學院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中心”),教學動物醫院、畜禽疫病診斷研究中心、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科研實驗室和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五平臺”)為依托的校內外實踐教育平臺。
(一)優化學院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統籌規劃了本科教學實驗室布局,將原有19個教學實驗室優化整合為17個,總面積從2888平方米增至3200平方米,促進了本科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了實驗室的利用率和開放度;改善實驗室實踐教學條件,更換了智慧黑板、生物(倒置)顯微鏡、生物安全柜、無影燈、空調、智能窗簾等設施設備,提高了實驗室現代化條件;創新了管理模式,將教學中心管理由原來的課程負責人管理調整為學院集中管理,實現了教學中心管理實體化,提高了實驗室管理水平和實踐育人職能;建設了1000余平方米的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標本館,集標本保藏、標本展示、標本制作、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等多功能于一體,助力一流專業人才培養。
(二)充分發揮教學動物醫院對人才培養的引領性作用
教學動物醫院是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基地,是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育的必備平臺,對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診療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8]。中國農業大學教學動物醫院成立于1949年,面積近3000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產科、中獸醫等10余個診室,配備檢驗室、影像科、手術室、住院部等10個部門,在骨科、腫瘤科、心臟科、皮膚病科、內分泌科、中獸醫科等專科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擁有16排螺旋CT、多普勒彩色超聲儀、C型臂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是目前國內診療項目最為齊全、診療技術最為先進的單體動物醫院。醫院日接診病例300余例,每年組織相關知識培訓課程30余期,為提高本科生臨床診療技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院本科生會集中在教學動物醫院各科室、各部門進行為期9周的輪轉實習,有效發揮了教學動物醫院的實踐育人職能。
(三)加強畜禽疫病診斷研究中心和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對人才培養的支撐
中國農業大學畜禽疫病診斷研究中心集經濟動物疫病監測、診斷、預防與控制的研究和技術培訓為一體,是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重要的臨床實踐基地。中心年均接診病例2000余例,年均檢測樣本20余萬份,樣品涉及國內主要養殖生產地區,涵蓋家禽家畜等多種動物,提供血清學、病原學、分子生物學和病理學等方面的綜合診斷。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主要開展工作包括獸藥安全性評價、獸藥殘留檢測與仲裁、獸藥殘留檢測方法復核等,同時參與國家獸藥殘留監控計劃、農業農村部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國家重大活動食品安全監測等。學院本科生分批次在禽疫病診斷研究中心進行實習輪轉,跟蹤病例接診、檢測、報告、分析和處置建議在內的整個流程;在國家獸藥安全評價中心系統學習獸藥殘留檢測技術、農獸藥殘留風險評估方法、細菌耐藥性傳播與控制技術等。通過實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提高了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四)構建開放式科研訓練和科技創新實踐教育平臺
學院擁有農業農村部動物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獸藥殘留及違禁添加物檢測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化學性危害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動物疫病快速診斷技術實驗室、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國家動物寄生原蟲實驗室、國家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專業實驗室(北京)(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國家牛海綿狀腦病專業實驗室(北京)等1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專業實驗室,以及30余個校內其他科研實驗室。學院實現所有科研實驗室對本科生的開放共享,有效把實驗室資源轉化為實踐教育教學資源,引導和激發本科生了解科研,逐步培養科研意識,產生科研興趣,從而提高本科生培養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建立多元化的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服務畜牧生產是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職責之一[9,10]。學院目前已建設15個校外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包括首農畜牧綠荷牛業分公司金銀島牧場、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農榜樣蛋雞育種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廣源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東方馬都(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動物園和北京野生動物園等。每年安排三年級或四年級本科生到校外牛場、豬場、雞場、馬場等進行6~8周的實習實踐,通過生產實習,讓學生熟悉畜禽生產的流程,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認識經濟動物飼養管理,掌握動物疫病防控等知識,以實踐驗證、深化、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深化學生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服務產業、行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校內外基地雙向驅動構建“兩結合三貫穿”實踐教育體系
通過不斷完善校內外基地建設,優化實踐教育目標,規范實踐教學流程,構建了“兩結合三貫穿”的實踐教育培養體系。
(一)以“兩結合”為抓手提高本科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兩結合”即實習實踐與技術方法訓練相結合、實習實踐與職業意識培養相結合。在不同的實習實踐階段,結合實習實踐要點設置不同的技術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習實踐,同時結合科研實驗室或基地實驗室的檢測和分析,提高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實習實踐,在校內外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產品研發、技術成果示范與推廣,以及生產管理技能實訓,充分鍛煉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為將來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二)以“三貫穿”為主線提高實踐育人成效
“三貫穿”即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實踐教育全過程、將創新精神培育貫穿實踐教育全過程、將科教協同育人貫穿實踐教育全過程。實踐能力培養是大學生實踐教育的根本,也是提高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抓手,因此學院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教育模式牢牢抓住了提升實踐能力培養這條主線。在整個實踐教育環節重點抓住的另一條主線是全程注重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勤于實踐、勇于創新,培養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通過學院與科研平臺聯合培養,擴大本科生創新實踐項目覆蓋面,讓學生多參與科研過程,在實踐訓練中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推進科教協同育人成效,是整個實踐教育環節緊緊抓住的第三條主線。通過以上措施,切實提高了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運行模式,為實踐育人提供機制保障
良好的運行管理機制是保障實踐教育效果的關鍵,為此學院針對校內外實踐教育基地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優化了運行模式并建立了激勵機制。
(一)完善實踐教育基地運行管理制度
專門成立實踐教育基地運行管理團隊,由教學院長擔任組長,各基地負責人為成員,專門負責本科生實踐教育的運行管理;遴選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帶隊,與校外基地指導教師共同負責學生在校外實踐基地的學習指導和實踐訓練;規范和完善一系列實踐基地管理制度,強化實踐教育基地的管理工作,為學生的實習實踐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從條件保障、經費保障等環節優先為實踐教育基地提供支持。
(二)優化實踐教育培養環節
借鑒前期調研成果,結合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培養實際,將實踐教育分為必修環節和選修環節。其中必修環節包括認知實習、農場實習、動物醫院輪轉實習、診斷中心輪轉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5個模塊;選修環節推出10~15個特色培養模塊,如獸醫寄生蟲學診斷模塊、病理切片制作與分析模塊、經濟動物疫病診斷案例分析模塊、實驗動物飼養與管理模塊、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模塊等,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選擇。每一個既定實踐教育模塊選擇2~3名責任心強、有技術專長的教師作為主要責任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實習實踐的積極性。
(三)規范實踐教育基地標準流程
針對每一個實習實踐環節或特色實習模塊,設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實踐教育關鍵點和規范的實習流程,使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清楚地知道該學習什么、應該怎樣進行學習、需要達到怎樣的具體目標。每一個實習環節均由指導教師具體負責考核學生的實習效果。學院層面則建立實踐教學監督管理體系,通過中期檢查、召開不同層級的座談會、現場調研等隨時了解在實踐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確保整個實習實踐教育卓有成效地進行。
(四)建立實踐教育教學激勵機制
為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本科生實踐教育教學指導工作的積極性,學院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激勵機制和獎勵辦法,如對實習實踐帶隊教師核算一定數量的教學工作量、發放實習實踐補貼,同等條件下在職稱晉升時優先考慮帶學生進行實踐的青年教師。通過這些舉措,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師投入本科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充分保障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習實踐教育的質量,提高本科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
中國農業大學獸醫學科為“雙一流”建設A+學科,動物醫學專業為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和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多年以來,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始終秉承以提高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能力、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的目標,持續開展本科生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通過打造以“一中心五平臺”為依托的校內外實踐教育基地,構建“兩結合三貫穿”的實踐教育體系,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成功建立了校內外基地雙向驅動構筑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教育培養體系的新模式,提高了實踐育人成效,全面提升了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梁蓉,龍夢晴,陳宇科.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實踐技能培養研究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4):145-147.
[2]王宇,張劍柄,賀鵬飛,等.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4):92-94.
[3]高繼業,唐發書,陳思懷,等.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4):230-232.
[4]高利,肖建華,張建濤,等.動物醫學專業認證下實踐教學類別的研究與實施[J].中國獸醫雜志,2020,56(7):119-120.
[5]李建龍,邵友培,穆再排爾·阿迪力,等.動物醫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152-153.
[6]王宏娟,饒家輝.開放式創新創業動物醫學人才培養探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116-117.
[7]張昂克,姬鵬超.地方農林院校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24):188-189.
[8]喬彥杰,黃曉星,史新懷,等.如何利用教學動物醫院平臺提升本專業人才培養[J].科技視界,2021(18):175-176.
[9]楊東生,孟凡欣,劉曉妹,等.校企“合作雙贏”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9):67-68.
[10]高利波,尹革芬,張瑩,等.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335-337.
Constructing a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via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ZHANG Guo-zhong, SHEN Jian-zhong, ZHANG Xin, XIA Zhao-fei, WANG Ji-fe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The major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s based on biology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animal diseases, and makes disease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n this basis, so as to protect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It is a major with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 althoug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fferent and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re various, they all devote a lot of energy to the practice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by combining the on-campus practice bases and the off-campus practice bases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fell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