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旸

陶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精神。近年來,幼兒園開展陶藝園本活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認可。陶藝活動可以使幼兒在體驗中提升審美品味與人文素養,從而使他們愛上陶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陶藝材料的特點
1.可塑性
陶藝材料的可塑性對幼兒感知美和創造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幼兒能夠通過對陶藝材料的探索,掌握使用方法和成型技法,進而對創作構思進行藝術表達。
2.多樣性
陶藝的多樣性體現在各個方面。第一,材料的多樣性。陶藝原料分為陶土與瓷土兩大類,其中又有以不同色彩、不同成分來區分的原料,而且不同材料能夠創作出不同的效果。第二,釉料的多樣性。不同顏色的釉料為陶瓷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性。第三,技法的多樣性。泥條盤筑、手捏成型、泥片成型、拉坯成型等是陶藝的基本成型技法。在創作中,多種技法往往結合使用,這為陶藝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呈現形式。第四,燒制方法的多樣性。燒制陶瓷可使用電窯、氣窯、柴窯等形式,而且不同的溫度會對作品產生直接影響。
3.創造性
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能夠產生很多奇特的創作想法,陶藝活動能給幼兒帶來很好的創作體驗,為幼兒的思維打開創造的大門。

4.文化性
在如今強調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幼兒園開展陶藝園本活動,是對陶瓷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幼兒可以很好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二、陶瓷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開展陶藝活動前,首先要創設好陶藝活動的環境。
1.陶藝室環境
我園在建園之初未規劃出陶藝活動室的場地,經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在綠地盡頭用集裝箱打造一間幼兒陶藝活動室。室內環境以木色為主,與陶瓷作品搭配相得益彰。靠窗的一側設置了木質的多寶閣,便于展示幼兒作品;靠墻的一側設置了多格柜,方便展示作品和放置未干的作品。中間為長方形桌子,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動手實踐的操作臺。
2.陶藝作品展示區
園內有多個陶瓷作品展示區域,用于展示孩子們精心創作的作品。將幼兒的創作作為園內環境創設的元素,既能使幼兒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又能夠體現幼兒園的特色。
(1)作品展示區
幼兒的陶藝作品展示區在樓梯間的角落里,高低錯落的圓木樁上擺放著陶藝作品,墻上也掛著以原木片為底板的陶藝作品,整體彰顯了陶瓷的質樸感。展示區還設置了燈光,增強了此區域的氛圍感。

(2)藝術館瓷片墻
在我園的藝術館開館前,教師指導全體幼兒為藝術館創作了大型合作作品。這面墻高5.18米,寬3.05米,共計使用瓷片608片。所有瓷片均由幼兒創作,瓷片圖案稚拙有趣,釉色大膽自然,為藝術館的環境創設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3)公共區域裝飾
我們根據幼兒園環境創設及展覽布置的需要,將幼兒的陶藝作品放置在園內不同的區域,例如藝術館展覽中的各類小配飾放置區、校園文化墻的裝飾區等。

三、陶藝課程資源開發
在開展陶藝園本活動時,教師經常會遇到課程活動的選擇問題。近年來,我園教師積極探索,開發了很多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活動。
1.鋤禾園里的小伙伴
鋤禾園是我們園的“天空菜園”,主要開展以種植為主的各種活動。孩子們不僅可以體驗種植的樂趣,還對園內的昆蟲十分感興趣。于是,我們開發了以“鋤禾園里的小伙伴”為主題的陶藝活動。

2.秋天的落葉
秋天的落葉形態多樣,色彩豐富。我們圍繞“秋天的落葉”的主題展開了陶藝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用泥塑或拓印的方法將葉子的肌理留在黏土上,再制成盤子。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十分積極,創作的作品不僅具有實用功能,看起來也非常美觀。

3.年年有余
“余”是“魚”的諧音,“年年有余”寄托著人們對美好、富足的生活的向往。魚的造型比較好把握,在“年年有余”的主題陶藝活動課上,幼兒發揮的空間非常大,最終的創作也造型豐富、色彩多變。

4.老虎
今年是虎年,幼兒園小朋友們帶著他們用陶泥創作的小老虎為我們送上虎年的祝福。小老虎們姿態多樣、造型各異、細節滿滿,充滿著勃勃的生機。

我園的陶藝活動大多都是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開展的,并融入了教師們的教學思考與設計,選擇適宜的主題進行活動。幼兒在陶藝活動中將內心想法和感受表現在作品中,提升了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收獲了動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