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平,甘夢雯,陳廷美,謝 冰,倪 霞△,朱華英,王 琴,陳 娟
(1.鎮江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江蘇 鎮江 212001;2.江蘇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江蘇 鎮江 212013)
HELLP 綜合征主要的臨床特征為溶血、升高的肝轉氨酶和血小板減少,是一種少見的、不可預測的、危及生命的妊娠并發癥,在所有妊娠中其發生率為0.2%~0.9%,70%~80%繼發于子癇前期(PE)。1982年,WEINSTEIN首先提出HELLP綜合征縮寫[1],他認為這是一種單獨的臨床表現[與重度子癇前期(SPE)相比]。最初,HELLP綜合征被學者們認為是SPE的一種變異[2]。然而,隨著研究的進展發現,有部分患者出現HELLP綜合征但并未發生PE[3-5],還有30%的HELLP綜合征是發生在產后,而PE主要發生在分娩前[6-7]。另外,HELLP綜合征有晚上癥狀加劇而白天減輕的臨床特征。
HELIP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至今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妊娠后母體免疫系統的變化、血小板聚集、內皮功能障礙、血壓升高及脂肪酸氧化代謝缺陷等被認為是潛在的致病因素[8-9]。HELLP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呈多樣性,容易造成漏診和誤診,但是一旦確診,病情進展迅速,將導致不良的母嬰結局。為了準確及時地診斷和管理HELLP綜合征,實驗室參數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12例完全性HELLP綜合征患者和42例SPE患者的實驗室參數和母嬰并發癥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探究實驗室參數與HELLP綜合征發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及規律特征,為早期識別和評估HELLP綜合征病情進展提供臨床參考。
1.1資料
1.1.1研究對象 選取2005年 1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0 日鎮江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2例完全性HELLP 綜合征患者為HELLP 綜合征組,同期收治的42例SPE患者為SPE組。
1.1.2診斷標準 HELLP綜合征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九版)和美國 Tennessee 大學實驗室標準,(1)血管內溶血:外周血涂片可見異形紅細胞,血紅蛋白(Hb)60~90 g/L,血清總膽紅素(TBIL)≥20.5 μmol/L,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2)肝轉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轉氨酶(AST) ≥70 U/L, 乳酸脫氫酶(LDH)≥600 U/L;(3) 血小板計數(PLT)<100×109L-1[10-11]。PE的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九版)和《Williams Obstetrics》(25 th edition),即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現收縮壓(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DBP)≥90 mm Hg,24 h尿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0.3 g或隨機尿蛋白定性檢測(+)以上;PE患者出現下列表現之一即可診斷為SPE:(1)SBP≥160 mm Hg 和(或) DBP≥110 mm Hg,并且持續升高;(2)持續性上腹部疼痛及肝包膜下血腫或肝破裂;(3)持續性頭痛、視覺障礙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4)谷丙轉氨酶(ALT)或AST 水平升高;(5)尿蛋白大于2.0 g/24 h,少尿(24 h尿量小于400 mL或每小時尿量小于17 mL)或血肌酐(Cr)>106μmol/L;(6)低蛋白血癥伴腹水、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7)PLT 呈持續性下降并低于100×109L-1;表現有貧血、黃疸或LDH水平升高;(8)心力衰竭;(9)肺水腫;(10)胎兒生長受限或羊水過少、 胎死宮內、胎盤早剝等。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主要觀察指標如下。
1.2.1基本情況 年齡、診斷時孕周、分娩時孕周、孕前體重指數(BMI)、 SBP、DBP、孕次和產次。
1.2.2實驗室檢查參數 (1)溶血參數:Hb、LDH、TBIL;(2) 凝血參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和D-二聚體(D-D);(3)肝功能指標:ALT、AST、清蛋白(ALB);(4)腎功能指標:尿酸(UA)、Cr、24 h尿蛋白。
1.2.3孕產婦并發癥 彌散血管內凝血(DIC)、羊水過少、低蛋白血癥、輸血、胸腔積液、腹水、貧血、肝腎功能受損。
1.2.4圍產兒并發癥 低新生兒出生體重、早產、新生兒窒息、小于胎齡兒、肺炎、濕肺等。

2.1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HELLP綜合征組患者年齡、診斷時孕周、分娩時孕周、孕前BMI、孕次、產次及DBP與SPE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HELLP綜合征組患者SBP水平較SPE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2.2兩組患者實驗室參數比較
2.2.1溶血參數 與SPE 組比較,HELLP綜合征組患者Hb水平降低,LDH和TBIL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圖1。

與SPE組比較,aP<0.05,bP<0.000 1。
2.2.2肝功能參數 與SPE組比較,HELLP綜合征組ALB水平降低,ALT和AST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

與SPE組比較,aP<0.000 1。
2.2.3腎功能參數 與SPE組比較,HELLP綜合征組患者UA、Cr和24 h尿蛋白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3。
2.2.4凝血參數 與SPE組比較,HELLP綜合征組患者PLT和FG水平降低,PT延長,而D-D水平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4。

與SPE組比較,aP<0.000 1。
2.3孕產婦并發癥 與SPE組比較,HELLP綜合征組患者低蛋白血癥、輸血和DIC發生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HELLP綜合征組中其他并發癥如剖腹產和早產等發生率雖然較SPE組高,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4圍產兒并發癥 HELLP綜合征組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和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高于SPE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并發癥包括呼吸窘迫綜合征和新生兒濕肺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圍產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5實驗室參數與HELLP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 以是否患有HELLP 綜合征(0=否,1=是)為因變量,在兩組患者中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將實驗室參數與HELLP綜合征進行相關性分析。較低的PLT、ALB和較高的LDH、AST、ALT、UA、TBIL、D-D 、24 h尿蛋白是HELLP綜合征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ROC曲線下面積(AUC)最大的為 LDH、PLT、ALT 和UA,AUC 分別為 0.98(P<0.000 1)、0.96(P<0.000 1)、0.93(P<0.000 1)和0.79(P<0.000 1),見圖5。

表4 兩組實驗室參數與HELLP 綜合征的相關性分析

A.LDH;B.PLT;C.ALT;D.UA。
HELLP綜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嚴重并發癥,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和非特異性。但是該病發病迅速呈進行性加重,如果不及時診斷和干預,將會導致母嬰不良結局。因此,實驗室參數在其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2-14]。HELLP綜合征被認為是在PE的病理基礎上發生了微血管溶血性貧血、PLT減少和肝轉氨酶水平升高[15]。但是有12%~20%的HELLP綜合征可能未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16]。而且,有產后發生的特征[1],這些現象至今不能清楚地解釋HELLP綜合征是PE的嚴重狀態還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本研究發現,與SPE組比較,HELLP 綜合征組患者Hb水平降低、LDH和TBIL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Hb、LDH和TBIL的表達水平可作為判斷HELLP 綜合征患者病情輕重的指標。紅細胞變形、破裂, 繼而引發微血管溶血性貧血是HELLP 綜合征特征之一, LDH是診斷溶血的敏感指標,同時也是肝臟受損的指標。
HELLP 綜合征診斷標準之一是血小板減少。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組患者血小板參數差異,發現 HELLP 綜合征組患者PLT較SPE組顯著降低。FG也就是凝血因子I,是由肝臟產生的一種凝血因子,在人體的凝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FG偏低,表明消耗增多,常見的原因有DIC。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的較敏感指標,PT延長,說明參與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凝血因子功能異常。D-D是纖維蛋白單體活化交聯后,經纖溶酶水解的產物,可作為判斷體內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標志物之一。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發現FG水平降低和 D-D 水平升高可作為HELLP 綜合征的標志物[17-18]。本研究發現,與SPE組比較,HELL綜合征組患者PLT和FG水平降低,PT延長,而D-D 水平提高,提示HELLP綜合征組患者存在凝血的異常,易引起DIC。
肝臟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包括ALB。本研究發現,與SPE組比較,HELLP 綜合征組患者ALB水平降低,而低的ALB通常伴有低蛋白血癥,而本研究發現,HELLP綜合征患者低蛋白血癥發生率較高。ALT和AST是監測肝損傷的敏感指標。UA是嘌呤在肝臟代謝的最終產物,前期研究發現PE患者在妊娠10周就出現UA水平升高,高UA可誘發炎癥、氧化應激和內皮功能障礙[19-21]。Cr和24 h尿蛋白是腎損傷的敏感指標。本研究中,與SPE組比較,這些指標在HELLP 綜合征組患者中顯著升高,表明已經累及肝臟和腎臟。提示HELLP 綜合征存在更嚴重的肝腎損傷。
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將實驗室參數與HELLP 綜合征發生進行關聯性分析,較低的PLT、 ALB水平和較高的LDH、AST、ALT、UA、TBIL、D-D、24 h尿蛋白水平是HELLP綜合征發生的危險因素。ROC曲線AUC最大的為LDH、PLT、ALT和UA,提示這4個指標對HELLP綜合征具有較好的診斷效能。臨床上需要密切監測 LDH、PLT、ALT和UA水平,早期識別和及時干預HELLP綜合征的發生,從而有效降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
HELLP綜合征同時影響母嬰結局。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孕婦并發癥如低蛋白血癥、輸血和DIC發生率有顯著差異。HELLP綜合征組圍產兒出生低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和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均高于SPE組。因此分析HELLP綜合征相關實驗室參數,探究這些參數變化的特點和規律,對于改善母嬰不良結局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總之,本研究發現HELLP綜合征與SPE患者的實驗室參數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較低的PLT、ALB和較高的LDH、AST、ALT、UA、TBIL、D-D、24 h尿蛋白是HELLP綜合征發生的危險因素,臨床醫務工作者特別要關注LDH、PLT、 ALT和UA這些參數的變化,對其進行動態監測,可早期識別HELLP綜合征,從而改善母嬰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