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棟
患者小王年僅28歲,因為經常口渴且飲水無法解渴,就醫檢查。檢查結果為:其空腹血糖(FPG)的數值為9.26毫摩爾每升,餐后兩小時血糖(2hPG)的數值為13.56毫摩爾每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數值為8.47%。
而FPG的正常值為3.9~6.1毫摩爾每升,2hPG的正常值應小于7.8毫摩爾每升,HbA1C的正常值為4%~6%。這說明小王患上了糖尿病。但小王對該診斷結果難以接受——自己只有28歲,怎么會罹患糖尿病呢?
糖尿病主要表現為胰臟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身體不能有效利用產生的胰島素,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其中,1型糖尿病是“先天”所致,而2型糖尿病則通常是體重超重和身體活動不足的結果。
我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1980年全國 14省市30萬人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0.67%。2007-2008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的全國14個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為11.9%。近40年間,我國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從0.67%提高至11.9%。
以往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2型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人群,糖尿病發生風險是年齡不足30歲人群的8.2倍。但近年來,有學者分析數據發現:目前,30~39 歲組,40~49 歲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人群中占比明顯增高,這說明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已明顯提前。
年輕人中2型糖尿病患病比率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明顯相關。我國曾開展糖尿病預防研究,對于干預組的受測試者增加蔬菜攝入量、減少酒精和單糖的攝入量,減輕體重,增加日常活動量,每天進行至少2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生活方式干預6年,可使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下降39%,發病時間推遲3.96年。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率在 2000年為36.09%,2008年為45.7%,2017年達58.5%。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長時間坐姿辦公,且體育運動時長和水平大大不足,是誘發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臨床已證實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相關數據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20.9的人群,糖尿病發生風險是BMI≤19.1的人群的2倍。
糖尿病患者需終身監測血糖、進行治療,如果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可引起全身各臟器損傷,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血脂異常、失明、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年輕人作為家庭的支柱,社會的希望,若不幸罹患糖尿病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而改變生活方式這一簡單易行的方法,能讓擁有年齡優勢的年輕人避免或延遲遭受2型糖尿病的侵襲。因此,年輕人應從現在開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定期體檢,積極預防糖尿病。
年輕人安排飲食在滿足機體營養需求的同時,應控制熱量攝入,避免長期熱量攝入超標導致超重、肥胖。進食時要遵循“按時吃飯,少量多餐”的原則。三餐之間盡量不加餐,或以低熱量的水果作為加餐。盡量選擇魚類、禽類等低脂肪的肉類作為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適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嚴格控制精制糖的攝入量。
不少預包裝食品的外包裝上會標示“高鈣”“低糖”等字眼。有些消費者認為吃這類食物可以減少熱量攝入,甚至用所謂的“低糖”點心和餅干代替主食。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低糖”餅干很可能只是減少了蔗糖的添加量,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并不低。一些所謂的“高纖粗糧餅干”為了提升口感,會添加大量油脂。提醒您在選購包裝食品時,一定要學會查看食品營養成分表,避免掉入熱量陷阱。
按行業標準添加甜味劑的飲料、食品,沒有安全性問題。但是,甜味劑無法滿足人對甜食的“基因需求”,不利于熱量控制。
長期吸煙會令血液流動變緩,易導致動脈硬化,尼古丁還會刺激腎上腺分泌,使血壓升高的同時令血糖上升。而飲酒不僅是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飲酒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也較高,血糖控制效果較差。
適當運動可增加熱量消耗,增強體質,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年輕人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周至少進行3次以上,超過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自行車、快走等。
如果您已經是超重或肥胖患者,應及時去醫院營養科就診,制定嚴格的體重管理計劃,盡量通過干預生活的方法減輕體重。如果改善生活方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可遵醫囑采取藥物或手術方法來降低體重。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為:(1)BMI>24和(或)中心型肥胖者(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 厘米);(2)—級親屬有糖尿病史;(3)缺乏體力活動者;(3)有巨大兒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4)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女性。以上人群應重視糖尿病的早期篩查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篩查方法為兩點法,即空腹血糖加75 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篩查1次;篩查結果為糖尿病前期者,建議每年篩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