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軍 王旭瑋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本探索實踐為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著重于構建校企合作下“以賽促學、以賽育創、以賽學藝”的美育教育工作的創新模式,引領學生摒棄單一的追逐時尚效益,探尋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修養,樹立具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家國情懷。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積極開展美育教育的校企合作項目,項目注重傳統品牌與現代時尚潮流的碰撞與混搭,例如廣州酒家創立于1935年的廣州老字號企業,是廣式月餅的重要生產廠商,項目設計需要保留傳統品牌發揚嶺南中秋文化、展現中國民族節日特色與風情的基本訴求,在項目實踐過程中推動學生深挖中國優秀文化,勇于創新,合作項目設計要求在中國優秀文化藝術中尋找本民族獨特的藝術價值與魅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樹立學生家國情懷的良好平臺[1]。
依托校企共同開發的“國際數字創意谷”實踐教學公共實訓平臺,本實踐案例積極服務于地方企業的需求,吸引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優質品牌與企業前來合作,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創意谷擁有先進的創意設計制作設備與信息化技術,具備滿足服務地方企業的硬件需求。近5年來我校分別與廣東省發改委低碳促進會、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博物館、廣州歷史革命紀念館、廣州家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廣東省廣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合作,完成文化創意設計項目18項。尤其在2019-2021年的3年期間,我校與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七星伴月禮盒月餅”包裝設計總銷售量高達近40萬盒,連續三年穩居廣州酒家月餅銷售榜首,為企業創造9500萬余元的營業額,助力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受到企業的高度好評。
為了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堅持每年組織各種中國民族文化創新與傳承藝術設計類比賽。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創新類的合作企業或項目較多為百年老字號、政府機構、文化等企事業單位,學生對這類企業或品牌關注度較低。為了提高學生的關注,本實踐案例將委托設計的合作項目以校園比賽的形式進行推廣,將校企合作的真實項目以比賽的形式拉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緊抓學生迫切參賽驗證自我價值的心理特征,快速推動了活動的順利展開[2]。
充分發揮優秀校友、行業名人的榜樣作用,邀請大師走進校園,參與比賽項目的指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思想教育。例如在與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過程中與許鴻飛國際雕塑藝術大師合作,開展“許鴻飛杯中秋文化國際創意大賽”,通過與國際雕塑大師許鴻飛的聯名,項目投入總預算約200萬,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學生積極參與。
許鴻飛大師為我校杰出校友、廣州雕塑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國際著名雕塑大師,其輝煌的成就也是我校莘莘學子的師兄與偶像(見圖1)。本次比賽與大師聯名,設置專屬簽名款雕塑獎杯,有效增加本次賽事的影響力,引導學生向大師學習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工匠精神與勞模精神[3]。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在與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優質品牌與企業合作項目實施中,通過將具有中國文化創新設計特色的校企合作項目設置成校園比賽的活動項目,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大量的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圖形、圖片資料進行分類與分析,總結歸納其時代、造型、風格的特征,為設計實踐做全面的知識鋪墊,強調通過傳統藝術與現代的新技術、新工藝的結合,運用現代創新設計的手段,進行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現代化創新設計[4]。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帶領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過程,發現中國傳統藝術的莫測高深與美學規律,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感知、對中國藝術的表現、對創意創新的實踐等,促進學生對中國藝術的品讀能力提升,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達到關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美育教育的目的,項目實施過程全面踐行新時代的美育教育使命[5]。
基于我校較多的國際交流合作院校的基礎,聯合我校合作的國際優質院校的教師與學生團隊共同參與比賽項目,例如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共同參與我校組織的“學賽創藝”的海天醬油“我的媽呀”母親節表白瓶創意大賽、“許鴻飛杯中秋文化國際創意大賽”等比賽活動,加強了專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擴大比賽活動的影響力,擴大我校的國際影響力,同時積極向國際設計教育界推廣中國優秀文化[6]。
組織“教師+大師+設計師”的多元化指導教師團隊,通過對傳統圖形的設計與實踐,從民間考察與資料整理入手,開展體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通過總結具有傳統風格的圖形設計造型要素和造型方法,進行傳統裝飾圖形的創新設計,引導學生在實踐行動中學習,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體驗真實項目的實施過程。
本指導教師團隊已形成老、中、青傳幫帶梯隊建設,形成良性循環,團隊氛圍融洽,團隊負責人為廣東省一類品牌專業建設項目負責人,廣東省高水平專業負責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省級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省級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等榮譽,團隊成員還榮獲了“全國輕工業職業教育青年教學能手、省級技術能手”等榮譽及稱號,完成教科研項目多項,在教書育人、科研各方面具有突出的成績和較強的能力[7]。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項目合作,項目對中國優秀文化的主題創作,以比賽的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隨著逐步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了解,發現中國文化的魅力與精髓,發現中國藝術之美,在創作過程中逐漸產生對中國藝術與“國潮”經濟浪潮的關注與認同。通過創意設計的實踐,加強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創意構思、創新設計、設計應用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圖1 “許鴻飛杯中秋文化國際創意大賽”的合作者許鴻飛與本賽事獎杯、啟動儀式(許鴻飛工作室拍攝)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的合作企業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為主體,他們大多為老品牌,但隨著時代發展,這些老品牌逐漸失去與現代時尚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品牌面臨時代洪流的淘汰,這些品牌急需進行品牌與包裝的創新以符合現代市場時尚潮流的需求,例如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近百年的老字號傳統企業,而中秋的月餅面對現代西餅行業的沖擊,作為老品牌的傳統產品,除了在產品層面的創新,更加迫不及待地需要進行品牌形象轉型與升級,通過本次的“許鴻飛杯中秋文化國際創意大賽”,企業募集了大量新穎別致的創意方案,其中“七星伴月”“地道風物”兩款中秋月餅在包裝創新設計方面有效助力了企業產品形象的升級,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也為校企合作的未來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以真實項目引領,有針對性地剖析從傳統裝飾藝術創新設計到文化創意產品的應用,進行完整的實施策略與實施過程,公共實訓平臺為學生提供真實工作情景體驗,在實踐中掌握專業崗位技能,真正做到“教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提升勞動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技能,達成職業榮譽感。項目實施技能符合國家職業標準與“1+X”證書制度的技能要求,學生參加“1+X數字創意建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證通過率大大得到提升。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的項目實踐中與地方知名企業合作,通過邀請雕塑藝術大師許鴻飛聯名,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合作,在項目進行中,通過啟動儀式、項目開題儀式、項目考察與交流、項目頒獎典禮、項目總結分享會等一系列的活動,受到同行院校的關注與學習,同時也受到中央電視臺、廣東、廣州等各大媒體的關注與爭相報道,項目的組織與開展大大提升了我校的社會影響力。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在校企雙方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教師團隊逐漸總結出了具有傳統風格的新型圖形設計造型要素和造型方法,共同編著了教材《傳統裝飾創新設計與應用》于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中國輕工業行業指導委員會高度認可,并被推薦參評“十四五”規劃教材。
本案例的實施過程中,積極發揚傳統裝飾技藝中的工匠精神,探索傳統文化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挖掘中國優秀文化的現代設計的價值。聘請行業大師作為教師團隊成員,弘揚大師的勞模精神,使學生逐步養成嚴謹專注、敬業愛崗、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職業品質。
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注重校企“雙元”合作開發,以產教融合為基礎,真實項目為導向,以項目、任務、案例等為載體, 實施過程真實體驗工作崗位情境,通過項目實施,可以從背景到原理,再到實踐作出具體的項目成果,實現產教結合,培養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本“學賽創藝”美育教育實踐案例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與技能培養符合“1+X數字創意建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點要求,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實的實效性
本案例選擇具有中國優秀文化特質的合作項目,在真實項目實施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沁潤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內涵教育,讓學生在商業設計項目中感受中國優秀文化的魅力。
本案例在近8年來的國培項目中作為特色校企合作案例中的重要的成功案例向全國職業院校推廣實施經驗,為同行院校提供可復制的實施方法。
本優秀案例依托我校國家級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以《傳統裝飾創新設計》課程教學案例模塊的形式向全國高職院校、社會學習者、設計人員和對傳統藝術創新設計感興趣的設計人員開放分享,為全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創新設計的人群提供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