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華平
2008年起,松江區積極探索以鎮級為重點、鎮村兩級同步推進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于2013年底在全市率先以區為單位完成了改革工作,摸清了家底、明晰了產權,將農村集體資產以份額形式量化給了社員,分別組建了鎮級經濟聯合社和村級經濟合作社,建立了由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組成的“三會”制度及議事規則。
改革完成后,松江區不斷深化改革,截至2021年底全區農村集體總資產已達694.50億元,其中經營性固定資產96.62億元,分別比改革時增加了111.6%和67.5%,累計實現收益分配23.59億元(其中鎮級18.59億元、村級5億元),共409萬人次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集體資產經營和管理也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松江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持續貫徹落實《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模式,有效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難題。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
松江區先后出臺了《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貫徹〈上海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的工作意見》《松江區農村集體企業合同管理制度》等20個文件,各街鎮因地制宜,相應配套了實施細則。全區14個街鎮全部成立了街鎮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并在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街道社區綜合保障辦公室)下設辦公室,負責委員會的日常事務,近年來在審計整改、重大事項備案工作中發揮了關鍵審核作用。
二是落實重大事項區鎮兩級備案管理
2017年起松江區對各街鎮涉及農村集體資產處置、對外投資、融資、年度社員代表大會等重大事項落實區鎮兩級備案制度。目前各街鎮累計共提交備案材料350項,區級先后對存在違規風險、管理疏漏、不當固定資產處置的對外擔保行為發出風險通知書和整改通知書共37份。近年來各街鎮先后清理對外擔保27筆,涉及擔保資金2.64億元。
三是開展第三方審計監督
財務審計方面,松江區自2018年起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全區所有鎮級資產公司、村委會、村級經濟合作社及下屬實業公司開展審計監督。第一輪審計218家單位,共披露問題1138個,已整改完成1101個,整改率97%。2021年起開展第二輪“三年”財務審計,對69家單位開展審計,披露問題445個,目前正在整改中。專項審計方面,選取九亭鎮作為試點開展農村集體土地補償費專項審計。經審計確認補償金余額達5.37億元,其中鎮級留存4.03億元。根據審計結果,督促街鎮將鎮級留存資金賬務從鎮財政調整到鎮級聯合社。2021年起,計劃用三年時間理清全區補償費余額。
一是創新搭建監管平臺
按照“制度+科技+責任”的思路,創新搭建松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經管平臺”),該平臺有領導查詢、預警督辦、業務操作3大功能。領導查詢功能以柱形圖、餅狀圖等圖表形式直觀展示該單位農村集體資產情況,業務操作功能分為政策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租賃合同管理、工程管理、投資管理、融資管理、擔保管理、租賃指導價10個模塊,涵蓋了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各項業務,適用于鎮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下屬集體企業經營的全流程監管。
二是實現全面動態監管
按照“應登盡登、應進必進”的目標,全區176家集體經營性單位、100%經營性固定資產、房屋和建設用地相關租賃合同及融投資等經營信息納入監管范圍,目前全區共錄入租賃合同30069份,工程585份、融資94份、擔保15份,15個涉農街鎮都錄入了房屋和土地的租賃指導價。通過“資產—合同—財務憑證”的強制關聯,實現痕跡管理,有效實現資產權屬、合同原件、設計方案等相關附件信息的電子檔案化管理,確保農村集體資產日常監管細節全覆蓋。
三是建立線上預警督辦
聚焦“互聯網+黨風廉政+陽光透明”,對不規范租賃合同實行風險紅燈預警,有效減少“招呼合同”“人情合同”以及隨意減免租金、晚收少收租金、長期合同、低價合同等現象產生,實現監管規范化、數字化、制度化,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使經管平臺成為農村集體資產的“安全網”、基層和諧的“調節器”,有效推動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截至2月底,經管平臺滅燈率達97.03%,欠租收回率達82.7%,通過清理長期合同、低價合同累計增加租金1038.22萬元。

一是推進集體單位數字化會計核算管理
將全區所有集體單位包括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所屬或出資獨立、性質為集體的直屬企業納入松江區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實時做賬,建立固定資產數字化登記,并與財務核算進行動態管理控制。目前全區379家集體單位中365家已納入平臺實時做賬,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中集體單位財務記賬核算率位列全市第一,達96.3%。
二是規范農用地流轉管理
松江區創新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中增設“土地流轉管理”模塊,將農村土地流轉合同全部納入數字化管理,建立全區土地資源及流轉情況臺賬,運用預警提示土地流轉欠款情況等手段實現土地流轉全程數字化管理。截至2022年2月底,全區107家集體單位的100%農用地流轉合同已納入土地流轉管理模塊監管范圍,錄入土地流轉合同2108份,滅燈率達80.2%,欠租收回率達22.1%。
三是完善投資管理功能
針對在各項檢查、調研中發現的農村集體資產投資年限長、投資收益拖欠、零收益投資多、投資合同缺失等現象,進一步完善經管平臺投資模塊,將投資成本、收益列支情況與賬務處理強制關聯,全區共錄入投資333份,計劃對缺失投資合同、零收益的投資予以紅燈預警,從而理清全區集體資產投資情況,督促各街鎮規范投資行為,對投資回報率低或無的進行清理,防范農村集體經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