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建麗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要求,自4月下旬起,我們在確保疫情嚴防嚴控的前提下,多措并舉做好地產西甜瓜產銷對接工作,扛起了疫情下的“甜蜜負擔”。目前地產西甜瓜上市量達4.86萬噸,第一批春茬西甜瓜銷售已近尾聲,銷售價格與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產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本市9個涉農區和上實集團春茬地產西甜瓜種植總面積3.01萬畝(其中西瓜2.08萬畝,甜瓜0.93萬畝),產量預計約6.92萬噸。光明集團8300畝西瓜均為域外種植。本市地產西甜瓜主要集中在浦東、嘉定、奉賢、金山和崇明五個涉農區,種植面積約2.70萬畝(其中西瓜1.87萬畝,甜瓜0.83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96.1%,產量預計約6.24萬噸。浦東新區作為西甜瓜第一主產區,春茬西甜瓜種植面積達16476畝,占全市總面積的61%。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9日,本市地產西甜瓜上市量為4.86萬噸,第一批春茬西甜瓜銷售已近尾聲,其中60%依托政府集采、社區團購訂單類銷售,26%依托商超、批發類進行銷售,其余少量通過電商平臺類銷售。西甜瓜田頭銷售價格隨著上市量逐步加大而持續下滑,但與往年同期價格相比基本持平,近期田頭平均售價穩定在2-5元/斤。
從總體來看,除個別種植散戶因瓜果品質欠佳、購銷信息不暢以及未達到預計價格等影響存在短期銷售困難外,本市地產西甜瓜整體銷售順暢,沒有出現大量滯銷現象,打贏了疫情期間地產西甜瓜產銷對接的硬仗。
為更好地保障市民果盤子供應和農戶生產收益,市、區兩級主動作為,圍繞西甜瓜產銷對接積極采取措施,打通堵點,聚焦“產、通、銷”三個環節,以優良的品質、實惠的價格、快捷的方式讓市民品嘗到地產的特色西甜瓜。
加強統籌協調,全力做好西甜瓜等地產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為有效應對疫情對農業生產銷售的影響,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從3月28日起迅速成立穩產保供專班,建立市、區農業農村委系統每日例會制度,及時跟蹤農業復工復產、農產品在田和上市量、農產品價格監測等情況。4月下旬起將西甜瓜產銷對接情況納入例會重點討論內容,研究分析產銷對接中的堵點、斷點和盲點問題,壓實屬地管理職能,統籌協調推進西甜瓜銷售工作。
建立工作機制,切實保障西甜瓜產銷對接工作。為更有針對性地做好西甜瓜產銷對接,我們建立健全上下聯動、協同作戰、統籌推進的運行機制,對西甜瓜產銷情況實行了“基地+散戶”日報和每周定期簡報制度,及時掌握滯銷種植戶信息,并對5月份西甜瓜集中上市高峰期及時做好產銷形勢的研判,以實現產銷對接的精準有效。嘉定區建立區、鎮、村(合作社)三級產銷聯系人制度和“三早”措施(早發現問題、早研究對策、早落實解決),實現種、產、購、銷四方信息互通互享、對接順暢。金山區組建8個保供工作組,與54家10畝以上規模化西甜瓜種植基地建立“一對一”紓困解難工作對接機制。
打通“堵點”,提升配送能力。疫情封控期間,西甜瓜運輸不暢成為各區產銷對接中的共性問題。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我們積極與商務部門、經信部門協調,盡可能多為地產農產品重點保供單位開具保供證明和通行證,全力開展地產蔬果生產和配運調度。各區對區域內現有通行證進行內部調劑使用,優先用于西甜瓜等時令蔬果的配送,以緩解郊區運能不足的問題。截至5月31日,全市為涉農企業開具942張保供證明,市內物資保障車輛通行證3025張,跨省通行證974張。
紓解“難點”,做好復工復產。在西甜瓜種植、產銷用工用人的關鍵時期,各區參照各類城市運行保障人員進行統籌管理,引導具備條件的西甜瓜生產主體實行閉環管理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不誤農事。截至5月31日,全市農業生產單位復產率達到98.6%。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會同區財政局研究制定財政補貼政策,對經區農業農村委認定參與保供的生產經營主體包括部分西甜瓜種植主體給予適當的生產補貼、運費補貼和用工補貼;對農產品供應鏈相關企業從業人員按照防疫要求定期開展核酸檢測的,給予核酸檢測全額補貼。金山區創新推出“安疫保”“復工保”等險種,滿足各類涉農經營主體復工復產后的風險保障需求。截至2022年6月13日,太平洋安信農險金山支公司“安疫保”承保20家西甜瓜農業經營主體,合計保費58.5萬元,合計保障金額345.2萬元。
制定“白名單”,釋放保供潛能。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盡量釋放保供力量,遴選區內有較好市場信譽和生產規模的西甜瓜生產企業、產業聯合體、農民合作社等單位列入農業生產經營企業重點保供單位“白名單”,依托上海三農、區三農、東方城鄉報等信息發布平臺,推送地產西甜瓜團購直送信息。同時嚴把配送主體“價格關”和配送產品“安全關”。截至目前,地產西甜瓜團購直送信息名單內套餐品質、價格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
強化“屬地銜接”,做好域內地產瓜果集采集配。科學探索區、鎮、村(社區)三級集采集配集送模式,通過單位直采、社區聯動等方式,精準匹配供需兩端,保障居民對西甜瓜等地產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我們遴選了75家交通便利、具備一定倉儲冷鏈加工能力的生產主體,設立臨時蔬果集采集配中心,做到上市蔬果信息采集和產銷對接網格化覆蓋。各區在組織團購配送貨源時,盡最大可能集中采購西甜瓜等本地農產品。奉賢區積極與大型國企、機關事業單位對接,4月29-30日為奉賢區衛健委系統職工配送甜瓜30.7噸。
強化“市場對接”,發揮各類市場銷售主體作用。一是加強電商渠道對接。牽線盒馬、拼多多、叮咚等銷售平臺,發揮電商渠道積極作用,帶動地產農產品銷售。如叮咚買菜每天銷售地產蔬果近100噸;拼多多平臺累計帶動浦東、金山、崇明等區蔬果銷售約80噸,更為地產西甜瓜銷售專門開放了綠色通道,可以一人一單直配進家庭,無需走團購模式。二是加強線上平臺應用。充分利用好市、區農產品銷售線上平臺,助力西甜瓜銷售。市農業農村委旗下“魚米之鄉”全平臺截至6月9日已累計銷售西甜瓜263噸,其中魚米之鄉自營店幫助浦東地區無配送能力的中小散戶銷售207噸。嘉定區充分發揮“我嘉生鮮”銷售平臺功能,截至6月10日線上已完成7000余份西甜瓜訂單,銷售量共計達96噸。三是加強社區團購直送。各涉農區發布地產西甜瓜供應基地清單,定制多樣商品平價套餐,以“居民下單、商超配單、志愿者送單”形式開展社區團購,幫助西甜瓜“源頭直采”,一鍵直達市民餐桌。如浦東新區累計完成團購直送小區13.2萬次,累計供應西甜瓜等農產品12.9萬噸。
增強“對口援接”,建立各類援接助銷機制。組織區主要保供主體、產業聯合體等,就近開展收購、分揀、銷售,助力中小散戶對接市場。其中崇明、嘉定、金山等區都成立了瓜果銷售聯合體,形成了具體的標準和服務流程,提高了地產瓜果銷售組織化程度,對外銷售推廣力度較大,可以更好地與商超、電商等進行溝通對接。金山區組織成立小皇冠西瓜產業化聯合體,篩選出19家核心基地,統籌冷庫、包裝車間、運輸車輛等現有資源,通過“以大帶小”模式,帶動中小規模種植戶銷售。崇明區依托龍頭企業對口協助港沿鎮、長興鎮2個種植大鎮的中小散戶,搭建西甜瓜銷售平臺,開展果蔬套餐直送社區活動,累計供應5萬余份。
本輪疫情暴露了本市地產瓜果等農產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本輪疫情中出現西甜瓜短期階段性滯銷情況的均為種植散戶。一些小規模的合作社和農戶,大多關注生產端,忽視銷售端,以往依靠批發市場、瓜販上門等線下方式銷售。由于疫情期間傳統銷售渠道打亂,上門的瓜販大幅減少。加之散戶瓜農自身沒有運輸車輛,不具備辦理農產品保供證和通行證的條件,無法自行組織社區團購,所以銷售難上加難。
“酒香也怕巷子深”,主打精品的地產瓜果很多都是依靠“熟人模式”銷售,品牌知名度遠未達到耳熟能詳的地步。當進入抗疫模式,社區團購開始占據主導,品牌瓜果往往因運輸難、流程多等因素導致價格相對較高,令不少生客望而卻步,很難達到限定的起送份數。根據歷年行情,金山小皇冠每斤大約在8元左右,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市民大都轉而選擇市場上外形相似、上市更早、價格更低的小蘭西瓜。
疫情沖擊暴露了農產品傳統供應鏈的脆弱,表現為下游消費旺盛,中游停工停產,上游則出現供給過剩。疫情下物流運輸嚴重受阻,西甜瓜等地產農產品面臨滯銷問題,然而與此相對的是,城市人群對農產品需求卻大幅增加,原有銷售渠道暫停營業,產銷信息嚴重不對稱,依靠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已然不能解決農產品的銷路。
針對當前地產西甜瓜產銷對接中存在的問題,后疫情時代,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適度增加種植規模,完善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推動組建地產瓜果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聯合體帶動周邊小散戶生產銷售,從而提升區域西甜瓜組織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二是持續提升本市地產瓜果生產組織化、規模化水平。重點篩選一批有條件的區、鎮,開展地產農產品集采集配中心(點)試點建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提升設施裝備水平。
一是以區域品牌為主體,建立品牌聯動機制。以龍頭企業作為品牌建設的主體,切實提高品牌、市場、質量和誠信意識,積極開展區域品牌經營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經營機制,真正形成一批品牌叫得響、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地產西甜瓜品牌。二是以品牌宣傳為引領,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好產銷對接會、品牌推介會等傳統宣介渠道,積極借助京東、拼多多等各類電商平臺,輔以抖音直播、微信等網絡營銷手段,擴大西甜瓜的消費受眾面。同時培育農產品營銷網絡,形成優質特色農產品推廣網,努力提升品牌集聚效應和溢價能力,讓品質過硬的地產農產品真正“出圈”。
一是綜合疫情期間社區團購直送、集采集配集送等模式,集聚本區域特色農產品資源,組建農產品直供平臺,打通田頭到餐桌的中間環節,縮短農產品供應鏈,增強地產農產品競爭優勢。二是后疫情時代要繼續發揮好盒馬、叮咚等生鮮電商的優勢,繼續創新“無接觸”交易、支付、配送和供應鏈服務,助力特色農產品營銷,建設高效、安全、健康、綠色、智能、生態的農產品產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