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雄
(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為推進《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 年—2030 年)》的實施,做好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合理調整和科學設置交通標志,形成標識清晰、視認方便的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體系,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清晰的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進一步提高國家公路網的服務效率、質量和水平[1]。2017 年11 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調整工作技術指南》。2018 年,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開展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2]。
該次項目針對湖南省內現有的約1.6 萬km 的普通國省道公路網進行命名編號調整,包括里程樁號傳遞工作和交通標志調整工作。目前里程樁號傳遞工作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工作,該次湖南省普通國省道交通標志調整工程勘察設計設5 個標段,其中SJ2 標段包括懷化、張家界、湘西等3 個市(州),路線里程約3 422.775 km(懷化市1 812.01 km、張家界市655.974 km、湘西自治州954.791 km)。
經現場踏勘,目前懷化、張家界、湘西國省道公路網除旅游區標志較為完善外,基本沒有設置沿線設施指引標志,大部分交叉路口沒有路徑指引標志,難以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清晰的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
國省道公路網由各地市(縣)建設、養護,各地市(縣)委托不同的設計單位進行交通標志的設計。由于各設計單位對規范標準的理解不一,導致標志版面信息選取不連續、不一致,難以為社會公眾提供連續一致的信息指引。
普通國省道公路網里程長、地處偏遠,難以做到及時養護更新,部分交通標志立柱橫梁銹蝕嚴重、標志板破損,甚至部分交通標志設立在廢舊電線桿上,危及社會公眾安全。
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州,沿線山區、丘陵分布、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有武陵源旅游區、天門山旅游區兩個5A 景區以及黃龍洞旅游區、張家界大峽谷景區、鳳凰古城旅游區、洪江古商城等26 個4A 景區。在項目勘察設計中全面貫徹交通旅游服務一體的設計理念。
(1)構建一個統一規范、清晰完善的公路網標志體系。
(2)與機場、高鐵、高速公路銜接,形成一個交通出行服務的立體網絡。
(3)形成公路與景觀、人文、歷史融合的旅游之路。
(4)走經濟合理、資源節約的高效益路線。
國省道線路變化包括道路行政等級及編號調整和線位變化兩種情況。因此,該項目設計依據《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對升級后國道、省道的命名編號和里程樁號傳遞進行了相應調整[3]。道路編號調整后應及時對原標志的編號信息進行調整,同時道路行政等級升級后需要對原標志的指路標志版面信息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原來的省道S308(麻陽段)調整為國道G354,在進行交通標志調整時,需要將道路命名編號信息S308 調整為G354,同時對標志版面信息作相應調整(圖1)。

圖1 指路標志編號調整示例
另外,國省道由于城市的發展變為城市道路。所以,該項目采取繞城、裁彎取直等方式對原有線位進行了優化。道路線位調整后應及時對道路編號信息進行調整,指明國省道的前進方向。
交通標志版面布局應清晰、美觀,利于視認,不引起歧義。在現場踏勘過程中,勘查人員發現部分交通標志版面存在布局不合理、信息過載、指向不明等問題。該次國省道交通標志調整,應及時對標志版面進行優化,指路標志中同一個方向信息不超過兩個,按照信息由近到遠的順序從左至右或從上至下排列。同時,指路標志版面中表示路線交叉的圖形、代表行駛方向的箭頭、大型交通設施的符號,以及代表旅游景區的圖案等均應符合《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調整工作技術指南》的要求(圖2)。

圖2 標志版面優化調整示例
經現場踏勘,勘查人員發現部分交通標志存在立柱銹蝕嚴重、標志板破損、位置設置不合理、甚至設置在電桿上等問題(圖2),嚴重影響到行車安全,應及時對標志結構進行拆除后新增標志。因路側樹木遮擋影響交通標志視認效果的應及時對樹木進行修剪。
(1)國道、省道相交的交叉口路徑指引標志設置。根據現場踏勘情況,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州等市州國省道主要為二級、三級公路,其中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占比80%以上,一級公路較少,主要分布在城市周邊。由于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州地處山區,國省干道一般沿溪河山谷修建,地處偏僻,參照物較少,道路線形普遍較差、道路等級偏低、視線較差,駕駛員路線選擇錯誤時掉頭極易引發事故。因此,為更好地對駕駛員進行路線指引,國道、省道相交的交叉口均應設置交叉口預告標志、告知標志和確認標志(公路編號標志、地點距離標志),指路標志應采用圖形化體現該平面交叉的形狀。
(2)國、省道與縣道交叉的交叉口路徑指引標志設置。根據現場踏勘情況,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州等市州縣道主要為三級、四級公路,部分交叉口設置了指路標志。因此,對于路面寬度5 m 及以上的縣道應設置告知標志和確認標志(公路編號標志、地點距離標志),指路標志應采用圖形化體現該平面交叉的形狀;對于路面寬度5 m以下的縣道應設置告知標志。
(3)國、省道與鄉道交叉的交叉口路徑指引標志設置。根據現場踏勘情況,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州等市州鄉道主要為四級公路,路面寬度普遍在5 m 以下,大部分交叉口未設置指路標志。因此,對于路線里程較長、沿線居民較多的鄉道,應設置告知標志;對于路線里程短、沿線居民少的鄉道一般設置警告標志,可不設置路徑指引標志。
(4)國、省道與小型城鎮道路相交的平交口路徑指引標志設置。行政等級經過鄉鎮時一般會與城鎮道路相交形成數個平交口。根據現場調查情況,此類平交口被交道一般較短,部分交叉口設置了指路標志,指路標志多數呈現出城市道路交通標志的特點。因此,對于作為城鎮主要道路的國、省道,一般僅在主要平交口增設公路編號標志即可,當被交道為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的道路時,則按照第(1)、(2)、(3)條的要求設置路徑指引標志;對于沿城鎮周邊布線的國、省道,應在城鎮兩端的交叉口設置告知標志。
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州,沿線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經現場踏勘發現,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國省道公路網已由當地旅游區根據需要單獨設置了旅游區標志,旅游區標志設置較為完善。因此該次普通國省道交通標志調整工程對旅游區標志按照以下原則進行優化、調整:
(1)對于現狀沒有設置旅游區標志的旅游景區按照表1 要求增設旅游區標志(AA、A 旅游景區視實際需要在不引起信息超載時可設置)。

表1 旅游區標志的設置
(2)對現狀旅游區標志結構存在安全隱患的進行更換。
(3)對現狀旅游區標志設置過密、影響指路標志視認效果時拆除現狀旅游區標志,現狀旅游區標志版面信息與指路標志版面信息沖突、易引起歧義時對旅游區標志進行優化、調整。
(4)對于武陵源、天門山、張家界大峽谷、鳳凰古城等著名的5A、4A 旅游景區,旅游區信息作為指路標志的一個信息設置在指路標志中。
普通國省道公路網沿線服務區、停車區、停車場、加油站、公共廁所、客運汽車停靠站、觀景臺、應急避難設施(場所)、休息區等沿線設施應按照規定設置相應的指引標志(表2)。

表2 沿線設施設置表
(1)普通公路與高速公路的銜接指引。在距高速公路5~10 km 范圍內通往高速公路的普通公路主要平面交叉處,應根據道路條件、交通條件及交通管理的需要將高速公路的編號(名稱)作為平面交叉指路標志信息的一部分(圖3)。普通公路與高速公路平行,存在多個高速公路入口且間距較近時(10 km 內),在第一處獨立設置的高速公路入口預告標志前適當位置預告前方1~3 個入口的信息,入口信息可選取互通式立體交叉(或收費站)名稱。

圖3 高速公路的編號(名稱)作為指路標志信息的一部分
(2)普通公路與城市道路的銜接指引。普通公路繞城時,與縣級及以上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應設置告知標志,對于位于城市兩端的交叉口除設置告知標志外,還應設置預告標志和確認標志;指路標志信息選取時應兼顧城市道路信息和公路信息,一般選取兩個信息(遠程信息和近程信息),近程信息一般選取前方到達的城市道路名稱或地點(如北環路、通道西)(圖4)。對于穿城的普通公路,根據現場調查情況,一般均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 51038—2015)的要求設置了指路標志。為維持原有的城市道路指路標志體系,建議不再對指路標志進行調整,僅增設公路編號標志,以維持國省道編號信息連續。

圖4 與城市道路的銜接指引
(3)普通公路與交通樞紐的銜接指引。國省干道周邊存在機場、高鐵站、港口、汽車站等交通樞紐時,應從離交通樞紐3~5 km 處開始進行指引,并給出相應交通方式的符號信息(圖5)。

圖5 對高鐵站的指引示例
為緩解我國交通運輸壓力,提升公路的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根據國家發改委會發布的《國家公路網規劃》文件要求,將部分公路的行政等級由原來的省道、縣道、鄉道等升級為國道、省道,并對升級后國道、省道的命名編號進行了相應調整。因此,公路交通標志調整優化的實施,不僅是完善現有道路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路網布局、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時,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