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余泓 馮麗華
“建議在‘隨申辦’防疫工具包中增加社區工作指引”“建議消除學校方艙環境隱患和師生家長心理擔憂” “建議制定新冠病毒核酸采樣點管理規范”……3月29日至今,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場歷時3個月、議題涉及疫情各階段、代表專業小組全員參與的線上專題議信活動火熱展開。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匯集代表的真知灼見,匯編形成45期《市民建議摘報》、29期《信訪情況專報》,經轉交相關部門,這些“金點子”轉化為推進疫情防控的“金鑰匙”。
代表專題議信,是2018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對代表參與信訪工作作出的“微創新”。通過構建人大代表“參與專題議信、開展信訪調研、醞釀議案建議、推動矛盾化解”的工作閉環,將加強人大信訪工作和發揮代表作用相結合,從源頭上化解信訪矛盾。
截至2022年6月,信訪辦共舉辦專題議信30余場,吸引近300人次市人大代表參與,提出代表議案1件、建議30多件。其中,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代表聯名人數最多的建議前5件中,有4件是代表參與專題議信的成果。
變單兵作戰為集體研判
2003年,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在地方人大首創代表參與信訪工作。經過多年實踐,代表們不僅將其視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直通道”,還希望能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參與典型信訪案例研討,探尋信訪矛盾的成因和對策,打通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快車道”。
2018年,信訪辦制定《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專題議信工作方案》,邀請法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民調解、基層治理等領域專業素養高、工作經驗豐富的10余位市人大代表組建市人大常委會第10個代表專業小組,定期開展專題議信。
如何讓代表議出水平、議出質量?
精選議題是第一步。信訪辦在選擇信訪案例時緊扣“三個點”:常委會工作重點,如優化營商環境、垃圾分類管理、物業管理、養老服務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如疫情防控、民宿管理、老公房加裝電梯等;市民反映的難點,如民事執行、勞動爭議、房屋征收等。
集體研判是第二步。議信前一周,代表們會收到一本厚厚的來信原件和參考資料匯編。議信當天,聽完信訪辦的案情介紹,代表們從信訪訴求是否合理合法、反映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如何推動“一府一委兩院”改進工作、法律法規是否需要調整等方面展開討論,尤其要注重法律、政治、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及時總結是第三步。議信結束后,信訪辦不僅將代表建議歸納整理形成情況專報或調研報告,呈報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為常委會履職提供參考;還將議信實錄原汁原味地發布到代表專業小組微信群,讓未能親臨現場的小組成員也能身臨其境。
如今,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已由最初的10余位增加到30余位。隨著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的制度化渠道逐漸拓寬,部分民革黨員、民盟盟員、律協會員、員額檢察官也加入其中,充實了專題議信的專家庫,提高了議信的專業度。
變群眾上訪為代表下訪
“開展信訪調研、聽取群眾意見要像漏斗,口子開大一點、步子邁深一點,才能掌握實情、議出實效。”市人大代表朱洪明如是說。針對議信中發現的關鍵問題,信訪辦組織代表下訪,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
市區聯動直插一線。2022年,市人大代表金纓聯合張婷婷、陳丹燕、王秋月、丁明等5位代表向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提出《關于商住兩用房屋治理問題的建議》,這份代表建議源于市區兩級人大圍繞錦明大廈等外銷商品房“居改非”問題開展的專題議信。代表們在首次議信后,感到仍需對制度供給、監管職責、物業管理等問題開展調研,于是信訪辦將第二次議信會場搬到了長寧區人大常委會,實地觀看錦明大廈執法現場視頻,市區兩級人大代表與12家職能部門共同商討對策。
廣泛調研直擊矛盾。2022年,市人大代表臧志軍聯合屠涵英、江天熙、楊軍、愛新覺羅·德甄、胡曉麗、俞秋靜、潘書鴻、高路等28名代表向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提出了《關于推進和完善本市“居家智慧養老”工作的建議》,這份建議背后有著扎實的調研記錄。信訪辦與民革市委會社發部合作,通過市大數據中心“隨申辦”平臺向全市老年人發放線上問卷,并輔以部分線下問卷調研;代表們還圍繞社會責任劃分、服務效能優化、服務產品供給等焦點問題與靜安區多個街道的民政干部進行現場座談。
你問我答直接對話。2020年,圍繞70歲以上老年人能否單獨申請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如何做好相關規范性文件的銜接、推進住房保障體系治理現代化,信訪辦邀請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專題議信,介紹工作情況并聽取會議建議,現場有提問有回答、有建議有交鋒。2021年,市人大代表姚海嵩聯合林蔭茂、劉正東、吳堅、金永紅、錢翊樑、沈英娣等19名代表向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聯名提出《關于進一步完善共有產權住房保障政策體系的建議》。
信訪辦還搭建了兩個平臺,為代表醞釀議案、建議提供“催化劑”。一個是在人代會前召開代表專業小組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會,代表們將擬提出的議案、建議內容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充分溝通,實現政府決策與民眾需求的精準對接。另一個是建立代表專題議信微信群,小組成員可以打破時空界限,隨時隨地碰撞思維火花,經常會出現議案、建議層出不窮的局面。如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受市人大代表厲明提出的《關于發布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示范案例和指導規范的建議》啟發,市人大代表金纓又提出了《關于有序推進加裝電梯作為社會治理重點工作的建議》。
變處理個案為解決類案
從“個案”中發現“普遍”,從“特殊”中找到“一般”,代表們通過專題議信獲得“履職靈感”,經過調研形成代表議案、建議,可以站在全市高度,從制度建設層面提出對策。一旦被采納,就有一批信訪問題迎刃而解。
立法方面,2019年,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家長聯名來信反映網絡游戲成癮問題,市人大代表許麗萍在參加專題議信活動后,聯合孫曄、鄧蜜、劉純姣等5位代表一同向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交《加強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管理的建議》,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密切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進程,適時推進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管理立法。2022年2月18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對“雙減”政策、網絡沉迷的預防和干預、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等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一攬子”規定。
監督方面,“研究論證涉眾型金融犯罪中事務型幫助犯審判執行規則”的建議得到市高院高度重視,日前已出臺《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涉財產部分審判執行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進一步統一了全市法院涉眾型金融案件的立案、審判、執行的標準尺度,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2019年至2021年,上海非法集資類案件共計3677件,其中1700件已經進入執行程序,將嚴格按照《指引》執行。
重大事項決定方面,2020年2月2日至3日,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圍繞疫情防控開展線上專題議信。次日,信訪辦即整理形成簡報,為常委會制定《關于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提供參考。
“人民至上”理念始終如一
上海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次提出地。市委書記李強要求各級人大勇于實踐、積極探索,推動構建全過程人民民主“鮮活載體、響亮品牌”,打造“最佳實踐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信訪工作的價值追求,也是信訪工作人民性的鮮明體現。從代表閱信到代表專題議信,信訪辦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扣“人民信訪為人民”理念,架起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讓代表深諳群眾所思所想所難所盼;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夯實常委會工作的民意基礎;千方百計為民排憂解難,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助力人大代表履職,從源頭上吸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性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一切,也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今年5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新制定的《信訪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將保持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通過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信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構建機制、完善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
如今,信訪辦正結合學習貫徹《條例》,思考如何進一步改進代表專題議信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和活力。據信訪辦主任李明介紹,信訪辦初步考慮從三個方面入手改進工作,包括:固化工作主體,進一步完善代表專業小組建設,凸顯智力支持;優化工作機制,強化典型案例研究,完善議信機制,形成多元組合模式;轉化工作成果,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加強跟蹤督辦,實現閉環處理效應。
期盼代表參與信訪工作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