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調查研究是一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绷暯娇倳浺蕴N含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光輝實踐,恪守為民情懷,形成了研機析理、系統擘畫、善作善成的優良調研作風,值得我們學習。
厚植為民情懷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的使命擔當,率先提出并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開啟了十八大后中國共產黨自上而下、激濁揚清的作風之變。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把“要改進調查研究”擺在第一位。習近平在《談談調查研究》一文中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彼谩疤煲曌晕颐褚?,天聽自我民聽”的古訓闡述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央委員會的每一位同志,搞調查研究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到市場社區,親自察看、親身體驗。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他又向中青年干部強調,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眾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他反復強調,要帶著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真情調查研究,“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才能了解群眾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回應群眾所急所盼。調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義、淺嘗輒止,防止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避免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站穩人民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調研身體力行、親力親為,為全黨重視調研、深入調研、善于調研樹立了光輝典范。從提出重大戰略、作出重大決策,到破解桎梏瓶頸、推進落地見效;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建改革創新,到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謀劃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習近平總書記調查研究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集中體現在他問計于民的實際行動中。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寧德,他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后來又跑遍了絕大部分鄉鎮;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時間跑遍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當時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跡遍及30多個省區市……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去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調研,從北京坐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到山里。他一連走進5戶農家,告訴鄉親們,他專程到這里,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
聽取人民心聲
眼睛向下、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要求。早在2004年,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富陽市調研時就指出:“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闭{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行就隔座山。情況研究透了,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解決問題的“總鑰匙”,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虛心求教,做群眾的學生,做群眾的朋友。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指出,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對癥化解民憂
善于研機析理、重視成果運用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實踐邏輯。調查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制定、實施、優化政策,更好地把工作做細、做深、做得有效果。要把調查研究得來的大量和零碎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綜合,加以系統化、條理化,確保信息真實、準確、有用。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了解清楚,找到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尤其是對各種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了如指掌、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遏制在萌芽。同時,要重視調研成果的運用,必須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確保決策對頭、措施對路。對通過調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經驗新創造,及時總結提煉,加以宣傳推廣;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及時上升為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措施,在政策制度層面明確下來;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更深入地集思廣益,完善后再付諸實施。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最鮮明的特點是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為此,我們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準確認識新時代上海乃至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面對立法新領域、新任務、新要求,如何發揮人大主導作用、提升立法能力水平?面對實現公平正義和民生共享的新期待,如何依法正確有效行使監督權?面對人大代表履職新要求,如何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保障?面對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法治建設水準,如何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歸結一點,唯有練好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才能擔當使命、不負韶華;唯有從厚重的黨史中汲取調查研究的營養,才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