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6月27日,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閉幕。大會報告提出,到2035年,“五個中心”(即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級,重要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五年前,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入推進“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之后,李強書記在十一屆市委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及“五個中心”,將此前討論的“四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并稱為“五個中心”,作為上海需要深化的核心功能。從“四個中心”到“五個中心”,上海發展戰略的全球站位不斷提高。以下綜合政府發布信息、主流媒體報道、國際權威指標以及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等,對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上?!拔鍌€中心”的建設成效進行盤點。
國際經濟中心
2021年,上海市GDP(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32萬億元,較之2017年增長1.31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7.36萬元,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規模合計達到1.27萬億元。2021年,上海新設市場主體數為52.7萬戶,較之2016年增加18.0萬戶,每千人擁有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截至2022年5月底,上海共吸引9.8萬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其中跨國企業地區總部848家、外資研發中心512家,是我國跨國企業地區總部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在國際城市競爭中,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是吸引人才和企業的“磁力”。日本知名智庫森紀念財團城市戰略研究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城市作為研究對象,設定6個大類(經濟、研發、文化、居住、環境和交通)、70個指標,從多維度對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評估和排名。上海在該智庫發布的“世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2020”中直接從上一年的第30位首進前十,并在最新一期2021的排名中繼續保持該名次。
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使得上海成為創業者的天堂。在世界具有廣泛權威性的最新一期全球創業生態系統排行榜(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anking,美國Startup Genome創業調查公司)中,上海2022年排名第八,將首爾、東京和新加坡甩在身后,在亞洲僅次于北京。
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創造了“獨角獸”企業的概念?!蔼毥谦F”企業一般滿足4個條件:估值10億美元以上、科技初創企業、歷史短于10年、未上市。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 Insights提供了一份全球獨角獸企業名單,從國別、估值、所屬行業等一窺全球各地的創新創業經濟蓬勃程度。截至2022年4月6日,全球獨角獸企業共有1074家,總估值約為3.63萬億美元。其中,上海有44家企業上榜,總估值達1052.9億美元,最大的獨角獸企業為小紅書,估值200億美元,其次為縱目科技,估值114億美元。
金融中心
2021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超過2500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約為0.80萬億元,占全市GDP的18.5%。直接融資是一個地區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2021年,上海直接融資達18.3萬億元,較之2016年增加8.6萬億元,幾乎提升了近一倍。近幾年,上海積極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加速建設全球資管中心和國際再保險中心,推動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等一系列金融業開放項目落地;啟用上海國際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在金融科技領域不斷發力。從2016年到2021年,持牌金融機構增加192家。
英國智庫Z/Yen集團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是金融中心研究領域的權威榜單,主要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評價和排名,分別于每年3月和9月更新一次,受到全球金融界的廣泛關注。2022年3月24日,由Z/Yen集團與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同時發布,上海排名全球第四,在亞洲僅次于香港。
貿易中心
2021年,上海確保了“十三五”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既定目標如期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4萬億元,同比增長16.5%;上海世界級口岸城市地位更加穩固,口岸貨物貿易總額逾10萬億元,繼續保持世界首位,引領全球城市。
此外,上海在國際消費城市建設、貿易主體能級提升和貿易制度創新等方面均提升顯著。如,電子商務交易額2020年達到3萬億元,較之2015年增長1.3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城市首位;千億級市場平臺數量倍增;進一步完善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和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等。
邁入“十四五”時期,上海開啟了國際貿易中心能級提升的新征程,正致力于建設全球貿易樞紐、亞太投資門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會展之都和亞太供應鏈管理中心。數字化也成為上海提升國際貿易中心能級的重要抓手之一。
航運中心
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列世界第一。這一年,上海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中心也正式升級為亞太總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航運組織,總部位于丹麥,其船東會員擁有1.6萬多艘船舶,約占世界海運業總運力的65%以上,2012年在浦東設立上海中心。上海中心升級為亞太總部,標志著上海在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加速東移的浪潮中抓住了發展機遇,服務全球航運的能力正日益提高。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是對全球范圍內重要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城市綜合實力進行量化測評的重要指標。上海在2020年的榜單中首入前三,并于2021年蟬聯第三,僅次于新加坡和倫敦。上海在航運硬件和軟件建設上持續發力,通過樞紐建設與服務業發展“雙輪”驅動,借助自貿試驗區發展、科技創新賦能、長三角協同發展等機制,持續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綜合排名緊追冠亞軍。
科技創新中心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重要進展,已形成基本框架體系,科創策源功能不斷提升。2021年,上海研發強度(即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提升至約4.1%,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均位列全國前列。在C919大型客機、量子計算機、北斗導航系統、“天問” “天和” “天舟” “嫦娥四號” “嫦娥五號” “奮斗者”號這些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背后,均有來自上海的科技力量在鼎力支撐。在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方面,上海已經制定并正在落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上海方案”。此外,在電子信息、精準時空定位、航空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等領域也積極攻關,開展技術驗證與應用示范。2021年,在我國批準上市的42個1類創新藥中,有8個源自上海,將近全國的1/5。
專利和論文是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投資產出成果的代表性指標之一。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基于專利、學術論文、會議論文等數十項指標,每年對全球國際大都市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考察,推出國際大都市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據最新一期的《2021國際大都市科技創新能力評價》,上海綜合排名位列第七,作為全球十大頂尖科創城市之一,在創新趨勢、創新熱點、創新主體和創新合力四個維度排名世界靠前。該項目課題組指出,上海在技術研發與學術研究的創新數量上長期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近兩三年來,隨著PCT國際專利數量快速增長,上海的技術研發排名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學術研究排名保持前列,疊加效應下技術研發與學術研究的排名剪刀差呈縮小趨勢,表明上海在技術研發與學術研究產出上逐漸趨于平衡,不再是學術研究一條腿走路。
(作者系上海圖書館〈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