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涵
6月20日上午,閔行區七寶鎮的6位新一屆的區、鎮人大代表搖身一變成為“主播”,與群眾相見在“云端”。
服務群眾 “真”解難
“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建議小區物業嚴格落實每位進出人員掃小區場所碼的規定。”
“小區一名未滿60歲的居民,2009年身患腦中風至今,長期臥床需要80余歲的父母照顧,想要申請長護險來分擔相應體力活,可是不具備條件,有什么方法可以紓困嗎?”
這場接待不同于以往代表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方式,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以騰訊視頻會議方式進行。針對本選區人民群眾提出的關于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安全生產以及“老小舊遠”等各類民生問題或意見,在線人大代表們結合實際給予了答復。對于無法立即答復的問題,代表們也承諾將通過鎮人大建立的反饋機制,及時將辦理情況反饋給選民,做到“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
代表接待 “真”聯系
“云接待”方便的不只是人民群眾,也讓代表可以隨時隨地履職。田園是閔行區第七屆人大代表、華林路第二居委會書記,平時工作瑣碎而繁忙,疫情期間,她又多了一道難題:一方面是想多渠道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完善工作中的各個環節;一方面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要盡可能減少與群眾頻繁接觸。有了“云接待”這個新模式,難題便迎刃而解。便利的信息化手段讓她能不受疫情影響,定期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也讓她履職更高效了。
既能“面對面” 又能“屏對屏”
“作為人大代表,有各自的工作崗位,群眾要找到我們反映問題有時候覺得不太方便。”閔行區第七屆人大代表、中春路第二居委會書記姚惠琴說道:“過去,人大代表定期進‘家、站’接待,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但是由于‘家、站’接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種種限制,接待效率相對較低。線上接待模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局限,選民通過‘云平臺’找到代表,使得疫情防控、聯系群眾兩不誤。”
順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鎮人大在接待方式上的創新與人大代表“家、站、點”聯系人民群眾工作形成了良性互補,確保聯系群眾“不斷線”,為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扎根群眾插上一對不受地域限制的“云翅膀”,進一步提高了代表聯系群眾工作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