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康
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后的當務之急是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近期,上海出臺了《上海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以下簡稱《重點事項》),以具體、務實的行動向市場和社會釋放積極信號,在正向引導中精準施策。
《重點事項》的出臺對穩市場、強動力、惠民生是重大利好,既著眼于企業登記、稅費繳納、信用監管、項目審批等企業發展需求,又將服務理念體現在融資服務、公用服務、營商服務等各項服務之中,并且權責分明,明確擔責部門。共計十條的《重點事項》可以說全面且具體,但關鍵是如何在落實上下功夫,讓政策切實落地,使企業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提振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
在此輪疫情中受傷最深的就是中小微企業,尚未恢復元氣就參與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面臨困難尤其之大。恰是這些中小微企業承擔著本市大部分的就業人口,企業一旦消亡將會造成大量失業人口流向社會,而在一個失業人員背后就是一個家庭,這都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支持、幫助中小微企業,令他們“留得青山在”。建議進一步釋放政策效應,在思想、行動上加大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力度,努力為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讓中小微企業聚精會神地干事創業謀發展,切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拿出看得見摸得著的舉措查漏補缺
疫情影響令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異常艱巨,民生底線上的窟窿必須盡快兜牢。
其一,缺細則。正全面執行的《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明確擴大房屋租金減免范圍,對承租國有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小微企業,免予提交受疫情影響證明材料,2022年免除6個月房屋租金,同時對符合條件的非國有房屋業主或經營管理主體按照減免租金總額的30%給予補貼,但補貼細則尚未出臺,令許多非國有房屋業主心里沒底,不敢貿然執行。
其二,不抗風。中小微企業由于體量小、資金有限、產品結構與市場占有率相對單一,綜合抗風險能力較弱。在近日上海某知名商業綜合體的調查中,其原有租戶中有25%以上租戶將退租,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而在復工復產的同時,疫情仍有小幅度反復,再次封控的風險尤其令餐飲等服務型企業復工成本升高,對堂吃的限制加上服務人員的重新招聘也令諸多中小微餐飲企業不敢復工。
其三,少資金。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時,三個月的職工工資是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而購買原材料、維持日常運營成本(包括應對常態化下的抗疫需求)同樣需要資金,令中小微企業捉襟見肘。
以上三點看得見的問題急需摸得著的舉措查漏補缺。首先,由于民營、私營企業的企業性質令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建議在推動紓困政策落地時對非國有的各類市場運營主體能主動減免承租人房租,全額現金補貼及所得稅抵扣,令中小微企業也能享受一視同仁的國民待遇。同時,無論是盡快出臺細則,還是提高抗風險能力,最終均離不開資金。因此建議銀行和財政不能僅限于延后繳納稅費之政策,要堅決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幫助企業減負紓困,在退稅時間上加快步伐,還要給予低息貸款及財政貼息?!斑h水解不了近火”,只有真金白銀才能幫助中小微企業迅速打開局面,壯實實體經濟的“筋骨”。
在加速流動中激蕩金融“活水”
部分外省市包括長三角地區仍對上海人員來往設立壁壘,對人、財、物均帶來流動上的不便,極大阻礙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正常開展。層層加碼必須要層層破除,首先要活躍的便是近期長三角地區的交流活動,發揮長三角協商機制,打開設防壁壘,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讓人員、物資正常、快速流動起來,加快企業運轉,這對上海及長三角都將是雙贏局面。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宏年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