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杰
(莊河市中醫醫院腎內科,遼寧 大連,1164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種慢性腎臟病的進行性進展導致腎單位、腎功能出現不可逆的喪失,患者表現為代謝產物與毒素在體內潴留、酸堿平衡失調、內分泌失調、水電解質紊亂等,病程緩慢且不可逆,最終會進展成終末期腎衰竭。因此,需及時給予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療。臨床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多結合患者病因及臨床癥狀確定適宜的干預方案,如患者合并失血或血供不足,需及時補液,如患者合并感染需行抗感染治療。部分患者腎功能喪失,需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進而達到清除體內廢物及毒素的效果。部分末期腎衰竭患者可接受腎移植治療,但腎臟來源及治療費用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常規對癥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是對于腎功能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等的改善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聯合其他療法進行治療。傳統中醫理論對于腎臟疾病的研究內容豐富且完整,在多種腎臟疾病治療中均發揮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慢性腎衰竭的中醫病機主要是血瘀、氣虛、濁毒等,而正泄濁保腎湯治療可補血活血、化濕理氣、健脾益腎、排毒泄濁。本研究對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應用扶正泄濁保腎湯的效果進行探究,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1 年1 月莊河市中醫醫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70 例,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50~77 歲,平均年齡(60.35±3.58)歲;體質量49~78 kg,平均體質量(62.42±4.48)kg。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齡51~78 歲,平均年齡(60.40±3.60)歲;體質量48~76 kg,平均體質量(62.36±4.52)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莊河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滿足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西醫診斷標準者;②成年者;③未接受腎臟替代治療(血液透析等)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②合并感染者;③接受腎臟替代治療者;④臨床資料不全者;⑤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者;⑥依從性差者;⑦處于尿毒癥期者;⑧中途退出研究者;⑨出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或過敏反應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利尿劑呋塞米注射液(生產企業:吉林濟邦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949,規格:2 mL∶20 mg),5~10 mg/(kg·d),分4 次靜脈注射,控制血糖和血壓,糾正酸中毒,糾正電解質紊亂,優質低蛋白飲食。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扶正泄濁保腎湯治療:制大黃5 g、當歸10 g、竹茹10 g、人參片10 g、枳實10 g、水蛭10 g、半夏10 g、蟲草菌粉10 g、陳皮15 g、熟地黃15 g、茯苓20 g、山藥20 g、黃芪20 g、車前子20 g。依據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對藥物組方適當加減,以提高治療效果。如患者血虛,加入紫河車5 g、何首烏15 g;如患者陽虛,加入仙靈脾15 g、附子10 g;如患者水濕,加入澤瀉20 g;如患者濕熱,加入黃柏10 g、黃連6 g;如患者夾熱毒,加入半枝蓮30 g、忍冬藤30 g;如患者濕濁盛,加入蒼術10 g、石菖蒲10 g、砂仁6 g;如患者血瘀,加入川芎10 g、紅花10 g;如患者外感,加入疏風解表類藥物。1 劑/d,水煎服,分早晚溫服。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持續治療3 個月。治療期間醫師告知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得私自停藥或減量用藥,并講解日常保健知識,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告知其減少刺激性食物及產氣類食物的攝入量,以避免腎臟負擔持續加重。另外,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周期較長,為此醫師需指導其自我監測病情變化情況,告知患者定期到院復查,以避免病情持續加重,如患者治療效果不佳,需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治療后,測量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 h 尿蛋白量等腎功能指標以及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評估治療效果:基本治愈為癥狀消失,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超過75%,腎功能指標(尿素氮、血肌酐、24 h 尿蛋白量)下降超過75%;有效為癥狀改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30%~75%,腎功能指標下降30%~75%;無效為癥狀未改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升高不足30%,腎功能指標下降不足30%。總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嗜睡、惡心、嘔吐)情況,總發生率=(嗜睡+惡心+嘔吐)例數/總例數×100%。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少尿或無尿、水腫、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積分,評分標準參照慢性腎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無癥狀則評估為0分,輕度癥狀則評估為1 分,中度重癥則評估為2 分,重度重癥則評估為3 分,得分與癥狀嚴重程度為正比關系。

干預前,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腎功能指標、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干預前,兩組少尿或無尿、水腫、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血肌酐、尿素氮等屬于蛋白質、有機物的代謝終末產物,當機體的腎功能正常時,上述物質可經腎小球濾過,當腎功能出現衰竭時,上述物質在尿中潴留,加重腎功能損傷。同時,貧血也屬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種主要表現,形成原因復雜。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表現復雜,中醫癥狀分型為腎勞、虛勞、關格、腎風、癃閉、水氣病以及溺毒等證。清代的《醫述·五臟外形》中有腎主骨,齒落則腎衰矣的描述,此為中醫學對于腎衰的最早的提法。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因比較復雜,主要是由稟賦不足(先天)、素體失養(后天)、情志不暢、瘀積日久導致的,也可是在內因和外因作用下發生的,其中內因是各種慢性腎病長期不愈,病情遷延致使氣血、陰陽受損,導致臟腑功能衰弱,而外因是體虛,受到外邪侵襲,飲食不當,勞倦過度,濕熱留戀,痰、瘀互阻。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病機涉及多個臟腑,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同脾、腎的關系最密切。該病病機的根本是腎陽衰微、脾陽虛損,其病機的關鍵是邪實,因為脾陽虛衰而無法運化水濕,導致濕濁內盛、濁毒內壅。慢性腎功能衰竭后期會涉及五臟六腑,正氣極虛,而邪實更甚,陰陽不能續接,而有全身癥狀出現,如未及時治療,陰陽就會離絕。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本虛標實的一種重癥,其根本是正氣虧虛,標實為瘀、濕、毒、濁,治療應并用扶正、泄濁。本研究經扶正泄濁保腎湯對慢性腎功能衰竭進行治療,方中的熟地黃可填精益髓、補血養血;蟲草菌粉調補腎陽、補肺益腎;二者配伍可陰陽互滋互根,陰陽和調。黃芪可消腫利水、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人參片可生津潤燥、安神益智、補元氣、健脾益肺;二者配伍可補氣扶正。上述4藥合用可調補脾胃、補氣升陽。山藥、茯苓可健脾燥濕泄濁;陳皮、竹茹、半夏、枳實等可化濁和胃;大黃可清熱解毒;車前子可清熱利濕;當歸可補血活血;水蛭可破血逐瘀。上述諸藥合用,可排毒泄濁、補血活血以及健脾益腎。經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扶正泄濁保腎湯能夠調節機體的血脂水平,改善氮質血癥,使血管通透性下降,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尿素氮、血肌酐、24 h 尿蛋白量、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梁亞林的研究結果同本研究基本一致,都充分證實了扶正泄濁保腎湯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提示扶正泄濁保腎湯可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少尿或無尿、水腫、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扶正泄濁保腎湯藥效全面,可清除慢性腎功能衰竭病因,顯著改善各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開展扶正泄濁保腎湯治療后,可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以及腎功能指標,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患者樣本量偏少,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機制仍需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