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
(寧夏建筑設計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21)
黃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條件,不僅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嚴重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區(qū)與脆弱區(qū),而且是地質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近20 a,隴東地區(qū)相繼開展了不同精度的區(qū)域地質災害調查與區(qū)劃,共計調查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2 580處,泥石流溝1 450處。相關部門在處理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過程中發(fā)現,局部地區(qū)易發(fā)生崩塌、滑坡等現象,會導致溝道兩側形成裸露的土壤。以往護坡過程中,人們多采用客土噴播技術,然而因其黏結度、植物成活率等各方面條件難以達到“固溝保塬護坡”的生態(tài)化治理標準,現人們多采用液壓噴播技術,避免自然營力的侵蝕風化、開裂破壞,使裸露的地面盡快被植物覆蓋。
項目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海綿城市試點區(qū)蘭州路以南、東環(huán)路以東,占地面積2 139 069 m,年均降雨量536.4 mm。該地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占全年降雨的55%~60%。此次噴播植草護坡進行綜合治理區(qū)域位于董志塬東部,噴播綠化面積253 205 m,地貌為黃土殘塬梁峁溝壑,地質分層自上而下分別為風積馬蘭黃土、古土壤、離石黃土和午城黃土。調查表明,隴東地區(qū)的崩塌、滑坡多發(fā)生于坡度大于25°的斜坡上,其中坡度大于40°的溝谷斜坡易發(fā)生黃土崩塌,坡度25°~40°的地段多發(fā)生黃土滑坡。由于項目地溝道地質災害頻發(fā),因此,施工方先對溝道兩側存在地質災害的區(qū)域進行削坡,待削坡結束、兩側山體達到滿足噴播植草的條件后,對兩側削方造成的裸露區(qū)域進行邊坡噴播植草。
液壓噴播護坡綠化是把植綠物種、肥料、有機膠、保水劑、草纖維和著色劑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懸濁液,并將其通過液壓噴播機直接噴敷于坡面的綠化方法。此次項目應用液壓噴播機對兩側裸露山體噴播植草,達到裸露山體全綠化、固溝護坡的目的。
該項目的施工次序為坡面清理與整形→鍍鋅鉛絲網鋪設→錨桿施工和鉛絲網固定→培養(yǎng)基配制和噴播→遮陽網覆蓋→養(yǎng)護管理。
該項目消除山體地質災害隱患后,綜合治理區(qū)域基本上已經形成適宜噴播的條件。此后,施工方對需要清理或加固的區(qū)域進行處理,清理溝道坡面,修整至便于鋪設三維網;檢查坡頂有無對坡面沖刷的不利因素,并及時消除;對于局部陡峭和光滑的坡面,用挖掘機劃出橫、縱向兩道溝槽,橫向溝槽深30~40 mm,縱向深溝槽100~200 mm,以挖掘機機械抓寬度作為溝槽間距。兩種縱橫交錯的邊溝形式,增加了噴播種子的附著性,有效提高了土壤對于種子的吸附能力。
該項目采用直徑1.6 mm的鍍鋅鉛絲網。該鍍鋅鉛絲網的技術參數為噴薄厚度>7 cm,鉛絲網鍍鋅單位面積質量>220 g/m,縱、橫向拉伸強度>2.0 kN/m。
為鋪設鍍鋅鉛絲網,施工方先在坡頂釘入一排直徑8 mm的鋼筋鉚釘作為固定,再將三維網從坡頂用錨桿固定,由上至下卷開鋪設平整,拉緊至坡底后用錨釘固定;下一卷三維鉛絲網按照以上方法鋪設,三維網搭接寬度為10 cm,周邊卷邊10~15 cm。此外,施工方需注意兩卷之間至少需搭接1個網孔,用鐵絲連接。
該項目采用直徑8 mm、長度50 cm的鋼筋鉚釘作為主錨件,每隔1 m布置,鉛絲網緊貼坡面后,對三維鉛絲網進行固定。用鋼筋鉚釘固定后,若仍有無法緊貼坡面的地方,用直徑35 mm以上的木質錨件進行固定,起到二次加固三維鉛絲網的作用。
在施工場地內配制培養(yǎng)基,配制及噴播時間安排在3—5月。為達到多級小平臺護坡下的喬、灌、草立體結合效果,施工方在基材中添加一號團粒劑進行均勻攪拌,并利用液壓噴播機將其與團粒貯藏罐運送過來的二號團粒劑混合,發(fā)生疏水反應后經過噴播機噴播到掛三維網的坡面上,形成綠化植物基層質,增強草種子與坡面的吸附能力。噴播植物必須具備當年速生、根系發(fā)達、抗旱耐貧瘠等特點。通過考察,施工方選用當地的鄉(xiāng)土樹種刺槐、沙棘、檸條、狗牙根和紫花苜蓿作為噴播植物。噴射距離不宜過遠,盡量正面噴播,保證噴播厚度均勻。一般噴播分為3道程序,第一道噴射營養(yǎng)基層2~3 cm厚,第二道噴播2~3 cm厚的中層基層,第三道程序噴播1 cm厚含種子的培養(yǎng)基。保證播種數量大于35 g/m。噴播結束后,基層覆蓋鉛絲網的面積大于80%。
播種完成后,施工方立即對噴播完成后的坡面覆蓋遮陽網,防止水分蒸發(fā),減少陽光照射,改善遮陽網下的小氣候,為種子萌芽提供適宜環(huán)境。遮陽網搭接處(不少于15 cm)及每片遮陽網的頭尾均用鐵絲釘或竹簽固定,并撒少量的種植土壓邊。待坡面成為草皮綠地后,可取掉遮陽網。
由于項目所在地土壤持水能力較差,噴播完成后,施工方需要每日澆水1次,持續(xù)澆水10 d。澆水量根據當天溫度、土壤含水量、降雨情況等進行調整,一般在14:00—18:00澆水。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形成草皮綠地后及時揭除遮陽網,保證幼苗生長發(fā)育空間充足。另外,在養(yǎng)護期3個月內,施工方勤澆水施肥,清除雜草,出現病蟲害時及時防治,對于漏噴播或出苗率無法達到要求的區(qū)域及時噴播,以保證山體綠化效果。
液壓噴播相應配比及噴播綠化施工培養(yǎng)基理化特性如表1至表4所示(按照成形后客土厚度10 cm配比)。

表1 培養(yǎng)基底基層噴播綠化材料配比

表2 種子層底基層植被混凝土噴播綠化材料配比

表3 其他綠化材料

表4 噴播綠化施工培養(yǎng)基理化特性
此項目施工器械為8型液壓噴播機,功率247 kW,水平直接射程50~65 m,引管揚程50~280 m,單罐噴播面積340~500 m,工作容量8 m3。該液壓噴播機普遍運用在山體綠化、道路護坡等方面,因其具有操作簡便、移動便捷、噴播效率高等優(yōu)點,成為山體復綠、道路邊坡綠化的首要施工機器選擇。
施工安全設施包括安全繩索、U形環(huán)扣、吊板、安全帶和安全標志等。
為保證噴播時施工人員安全,施工方需注意以下問題。①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操作設備必須按照規(guī)定要求進行。②保證噴播車附近作業(yè)車輛安全距離大于15 m。③噴播機兩側的扶手需按照設備及項目情況增減高度,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④設備在施工中出現問題時,關機后才能進行檢修。
高陡邊坡施工屬于高空作業(yè),因此,施工方必須要做好安全措施。①施工前必須建立安全島,每一道工序實施中作業(yè)人員必須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具。②由專職安全員與監(jiān)理檢查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措施是否達到標準。③陡坡作業(yè)各類工具經檢查運行狀況符合作業(yè)要求后方可使用。④安全帶與打入地下的鋼筋錨桿相連部位的承重必須滿足相應規(guī)范標準。⑤在施工人員下坡前,必須由專人檢查后方可施工。⑥施工前需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施工人員的噴播技術和工作效率。⑦施工作業(yè)時,施工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帶。⑧安全標志要注意放在明顯位置,提醒過往行人和車輛注意安全。
采用液壓噴播植草技術,不僅能夠美化邊坡,而且能提高邊坡穩(wěn)定性,改善黃土高原地區(qū)溝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該項目完成后,綜合治理區(qū)域溝道內外表層裸露的黃土區(qū)域實現了98%以上的覆蓋率,形成了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結構,實現了山體復綠的目標,同時增強了邊坡的穩(wěn)定性,對于濕陷性黃土高原地區(qū)高邊坡、易受雨水沖蝕地區(qū)有良好的生態(tài)改善作用,值得在條件類似地區(qū)推廣應用。
為保證山體護坡綠化效果,噴播施工開始前,筆者建議在噴播的塬頂進行滑坡的動態(tài)監(jiān)測。針對塬頂坡度較緩的區(qū)域,先要挖好噴播邊坡外圍的截排水溝(截排水溝寬度0.6 m,深度0.8m,從塬頂布置到溝道底部),防止塬上水滲入邊坡;夯填地表裂縫,防止地表水流入邊坡;有條件的地方鋪一層防水土工布,消除雨水沖刷帶來的隱患。對于易發(fā)生滑坡、坍塌路段的邊坡,應先進行地質災害治理,達到噴播植草的條件后,方可進行噴播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