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波
(枝江市安福寺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湖北 枝江 443211)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上常發的一類病害,具有傳染能力強、傳播途徑多、傳播范圍廣、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和危害性大等特點,是我國近10 a主要林業有害生物中發生面積增長最快的病害。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與環境密不可分,特別是在松樹生長季節,高溫、干旱天氣使松材線蟲病發生尤為嚴重。該病害往往導致松樹大面積死亡,不僅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可能會導致生態失衡,引發生態危機。
為了更好地落實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筆者現將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及其防治措施匯總如下,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枝江市屬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江漢平原西緣,屬三峽之末、荊江之首,總面積1 310.40 km,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枝江市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由丘陵崗地逐漸向平原過渡,其丘陵、崗地占總面積的58.8%(約77 051.52 hm),平原占總面積的 41.2%(約 53 988.48 hm)。
2019年湖北省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枝江市現有林地面積29 983.13 hm,占市域總面積的22.9%,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兩類一級地類為主,其中有林地面積4 145.67 hm(占林地面積的13.8%);灌木林地面積17 717.43 hm(占林地面積的59.1%)。枝江市主要森林植物有樟樹、欒樹、松樹、杉樹、柏樹、楊樹及竹等,全市共有松林面積約894.33 hm,占有林地面積的21.6%。枝江市松林面積雖小,但在全市范圍內(七星臺鎮和百里洲鎮除外)均有分布,而且丘陵、崗地分布多,平原分布少;純林較多,混交林較少,以馬尾松為主。安福寺鎮的松林面積最大,占枝江市松林面積的58.9%(約526.33 hm),見圖1所示。

圖1 枝江市松林分布圖
馬尾松等松材因具有材質好、強度大、耐腐朽、紋理直等優點,成為枝江市重要的建筑、家具和農具等用材。同時,松樹是枝江市東方年華、牛郎山和彌陀寺等多個景區的重要樹種之一。因此,加強松林資源的保護對枝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園林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我國首次于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陵發現松材線蟲病,之后陸續在其他地區發現該病害。枝江市于2008年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隨后枝江市立即對全市松林展開了松材線蟲病的監測、普查工作,并開始對有關重點區域進行小范圍病死樹清理。
枝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查結果顯示:全市松材線蟲病主要發生在安福寺鎮、仙女鎮、董市鎮和顧家店鎮4個鎮,在東方年華、牛郎山和彌陀寺3個景區及周邊區域;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大且連片的有安福寺鎮秦家塝村、橫溪河村、鄒家沖村及仙女鎮青獅村。枝江市病死松樹發生面積占全市松林面積的75%以上(約670.75 hm),而且發生面積和松樹病死數量仍有增加的趨勢,表現為多點發生、傳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點,對枝江市森林安全和生態保護構成了嚴重威脅。
根據枝江市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指揮部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情況和有關數據,自2017年枝江市被原國家林業局公布為松材線蟲病疫區后,枝江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積極采用各種防治措施進行綜合防控,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7—2021年,枝江市累計投入防控資金800.35萬元,其中病死樹清理投入資金436.63萬元,年均87.33萬元;綜合防治(無人機飛防、打孔注藥、掛誘捕器、釋放花絨寄甲、森林撫育、補植造林)投入資金363.72萬元,年均72.74萬元(見表1)。2017—2021年,累計清理病死樹6.78萬株,轄區內疫情發生空間大幅度壓縮,病死樹數量持續減少,病死松樹實際清理數量逐年大幅度減少,如圖2所示。與2017年相比,2018—2021年枝江市松材線蟲病病死樹年清理數量下降幅度分別為44%、58%、88%、97%;2017—2021年每年每公頃清理病死樹分別約為35.6、19.9、14.9、4.3、1.1株。由此可見,通過系統的綜合防治,病死松樹數量直線減少,枝江市松材線蟲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圖2 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線蟲病病死樹清理情況

表1 枝江市2017—2021年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情況
枝江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綜合考慮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系統性,分區分級管理、科學精準施策,根據轄區內各鎮(街辦)、各村(場)松林分布面積、歷年來病死松樹數量及特殊敏感地理區域等因素,以村(場)為單位將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分為重點防控區域、一般防控區域、重點預防區域、一般預防區域,統籌疫情防控各環節開展系統治理。同時,枝江市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對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的督辦、檢查及技術指導,全面組織、有序推進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此外,枝江市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的宣傳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傳松材線蟲病防治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使林農充分認識防治松材線蟲病的重要性及疏于防范的嚴重后果。
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普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首要環節。枝江市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健全鎮、村監測預警體系,林業部門及時發現并查明疫情,根據普查結果制訂出合理的防治方案和作業設計,從而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林業部門定期開展監測普查,堅持每月一次常態化巡查,重點區域(安福寺鎮、仙女鎮、東方年華、牛郎山、彌陀寺)加大巡查力度;專項普查為每年一次,一般在每年9—11月進行。監測普查范圍為轄區內所有松樹等易感病的林分,重點監測普查電網和通信線路的架設沿線,通信基站、工業園區、公路、鐵路、農田水利等建設工程施工區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邊,景區以及與其他縣市毗鄰區域的松林。監測普查以觀察是否有松樹枯死、針葉變色等異常情況為主,并取樣帶回鑒定,同時調查統計轄區內病死松樹數量和疫情發生面積等。
枝江市林業部門按照森林病蟲害檢疫規程,嚴格檢疫,有效封鎖,在轄區邊緣重要交通要道設立哨卡,防止轄區內的松材及其制品外運或轄區外的松材及其制品運入。同時,林業部門加強對轄區內涉木單位和個人的監管,完善相關企業及個人登記備案制度,建立加工、經營、使用松木單位和個人檔案。此外,林業部門加強對木質包裝材料、托盤、電纜盤、光纜盤的檢驗,防止病害從域外傳入,并且定期組織林業、森林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專項執法行動,加大檢疫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私自加工、經營和使用疫木等違法違規行為。
檢疫主要分兩步。第一步是對木材松脂分泌量、藍變現象、含水率和松褐天牛危害情況進行直觀初步判斷。染病松樹一般沒有松脂分泌或分泌量少,截面通常部分或全部變為藍色,而且由于其含水量少,相同體積的病材質量明顯比健康松材輕,有特別突出的松褐天牛危害痕跡。第二步是對松樹取樣進行鏡檢,以形態學鑒定、分子生物學鑒定等方式加以檢測,同時鑒定時要注意區分松材線蟲與擬松材線蟲。
根據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分區分級,枝江市對重點防控區域、一般防控區域和重點預防區域開展松樹病死樹清理工作。將病死樹、衰弱木、自然死亡木、災害木及林農自用采伐遺留下來的樹干枝丫等一并清理,對所有清理的松樹全部視同松材線蟲病疫木進行處理。
根據冬春季為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非羽化期的情況,每年病死樹清理時間定為11月至翌年3月。以鎮(街道)為單位,通過單價招標、績效承包等形式購買服務,組織專業防治公司進行病死樹清理工作。鎮(街道)與防治公司簽訂具有約束力的防治合同,把疫木采伐、運輸和除害處理的特殊要求和關鍵技術寫入承包合同,增強隊伍防治責任。同時,林業部門聘請專業監理公司對松材線蟲病防治項目進行監理,加強現場監管,各村(場)安排專人與監理單位一起全過程跟班作業,全天候跟班監督,并負責技術指導、質量管理、數量管理等,嚴把清理質量關鍵環節,做到監管與清理同步。
病死樹清理嚴格按“五個一”標準執行,即山上不留一棵死樹、地上不留一根枝丫、林內不留一個未處理樹樁、路上不丟一根疫木、房前屋后不見一段松材,具體操作如下。①對疫木全部進行砍伐清理;②伐樁當天使用噻蟲啉藥液處理,而后用0.8 mm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包裹,再覆蓋厚度超過20 cm的土層;③清理疫木時產生的直徑達到或超過1 cm的松材、枝丫必須全部清理干凈,就地就近粉碎(削片)或燒毀處理均可,清理過程中實行全過程現場監管,確保用火安全;④對焚燒不盡的松材、枝丫必須進行就地掩埋,防止病疫擴散。
在病死樹清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嚴格按“編號定位、拍照登記”的要求現場建立登記臺賬,具體要求為:①用記號筆對采伐的樹樁以小班或村組為單位進行編號;②運用手機GPS定位系統對清理對象進行定位,同時測量海拔;③對采伐的每株松樹進行拍照,照片要反映伐樁編號、伐樁周圍枯枝落葉及浮土清理情況;④對采伐的松樹逐株進行分類統計,如可按照病死樹、衰弱木、自然死亡木、災害木、林農自用采伐分類。清理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及時對當天的工作進行整理存檔,建立電子檔案備查。
松材線蟲病易發生于每年5—10月,伴隨著媒介松褐天牛的活躍,松材線蟲通過其轉入松樹體內。松材線蟲在松樹內繁殖,當外界溫度在25 ℃左右時,松材線蟲病便在松林中快速擴散,最快40 d左右可使整株松樹死亡。枝江市據此不斷強化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全面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2017—2021年持續通過多種技術方式防治松材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防治常用的方法有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枝江市主要采取無人機飛防、打孔注藥、掛誘捕器、釋放花絨寄甲、森林撫育及補植造林等13種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方式,防治總面積1 953.33 hm。其中,無人機飛防和打孔注藥防治方式運用頻率最高(各4次),前者防治面積800 hm,后者防治面積220 hm(消耗9.4萬瓶藥)。化學防治主要是在媒介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和盛期(4—6月),采用無人機或其他方式向地面、樹干、樹冠噴灑噻蟲啉粉劑或其他內吸性好的殺蟲劑。物理防治主要是在松褐天牛羽化期,通過在林間設置誘木和誘捕器等方式,利用引誘劑將其誘殺。生物防治主要是因地制宜釋放花絨寄甲、腫腿蜂等天敵昆蟲,或噴施白僵菌、綠僵菌等病原微生物使其寄生松褐天牛幼蟲,降低林間松褐天牛種群密度。針對需要重點保護的松樹,工作人員還采用打孔注藥的方法進行保護,一般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進行,注干藥劑主要為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一次注干可確保95%的寄主兩三年內免受該病害的危害。枝江市林業部門通過2017—2021年的防治效果觀察發現,無人機噴灑噻蟲啉粉劑和在松樹干打孔注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藥劑是防治松材線蟲病較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打孔注藥效果顯著,近幾年防治區域病死樹數量基本為零。
此外,工作人員需因地制宜地對因清理病死樹導致林內“天窗”較多的松林實施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及補植造林等項目,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森林蓄積量。通過清除妨礙樹木生長的灌木、藤條和雜草,伐除幼齡林中枯立木、瀕死木等,同步進行土壤改良,遵循適地適樹、生態優先的原則,利用鄉土、長壽、美觀的樹種營造混交林。其中枝江市的鄉土樹種有樟樹、欒樹、烏桕、大葉女貞、桂花、廣玉蘭和杉木等。通過這些措施調整松林林種組成,增強其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形成完整而連續的綠色基底。
枝江市人民政府自2017年起積極采用監測技術體系與政策制度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防范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與蔓延。枝江市通過嚴格執行“五個一”標準,及時、科學、徹底地清除病死樹;利用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使得松材線蟲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枝江市在推進松材線蟲疫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村民防范意識淡薄,許多疫木仍被偷偷使用;基層站所林業信息技術人才缺乏,護林員專業知識欠缺,基層監測能力有待提升;長效防控機制有待健全,疫情防控成本較大,投入經費有限;相關企業監管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枝江市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需及時總結經驗并保持有效措施,提升林農對松材線蟲病防控的認知和參與度;加強基礎設施和平臺搭建,深化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持續保障防治資金投入;優化完善防控機制,統籌解決相關問題;加強監管,層層壓實防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