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華,孫慶杰,李 鵬
(1. 青島農業大學 巴瑟斯未來農業科技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2. 青島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教學質量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1-2]。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3-5]。教育部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近年來,很多學者對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做了大量的研究[6-10]。呂曉蘭等人[11]從管理、教學、考核體系等多個方面探討了基于OBE 理念的實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指出基于項目的實驗,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唐波等人[12]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4 個維度16 個指標構建了基于OBE 理念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方昕等人[13]將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學習特色等5 個要素作為教學評價要點,重構了基于OBE 理念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劉愛群等人[14]將CDIO-OBE 理念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對促進學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上述研究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引入OBE 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20 世紀90 年代初被廣泛應用于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教育[15]。OBE理念強調學生通過學習要取得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如何取得這些學習效果。隨著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開展,許多高校都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成果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高校教育質量的OBE 教學質量管理模式[16-18]。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從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工程教育認證的角度出發,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中引入OBE 教育理念,達到促進教師教學成果產出和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見圖1。

圖1 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目標,達到畢業要求,青島農業大學構建了“學校- 學院- 基層教學組織”三級教學質量管理模式(見圖2),使教學質量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根據《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管理規定》,學校層面由校長和分管副校長負責,教務處牽頭,成立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校教授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負責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總目標確定、各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管理規范的制定、專業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的建立等;學院層面,由院長和副院長負責,學院教學辦公室牽頭,成立學院教授委員會、教學督導組,負責學院的專業發展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管理相關規定的落實;基層教學組織由專業負責人負責,教研室、實驗中心等基層教學組織參與,負責具體的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制定、教學計劃的實施及其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等工作。
“學校- 學院- 基層教學組織”三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架構見圖2。

圖2 “學校- 學院- 基層教學組織”三級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架構
教學質量標準的確定與執行是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環節,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預期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學校和學院對標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程教育認證等相關標準和要求,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教學環節質量管理規范(包括課程、考核、畢業等教學環節)。
學校從教學運行管理、實驗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制定了70 多個校級教學管理制度、規范和文件,形成了健全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一是教學管理的綜合性文件,主要有《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實施方案》 《青島農業大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行動計劃》 《關于加強教學內涵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這些文件從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何加強教學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等方面做出了要求。
二是教學運行管理和實驗實踐教學方面的標準和要求,主要有《青島農業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章程》 《青島農業大學教學院部教授委員會工作暫行條例》 《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管理規定》 《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 工作規定》 《本科生實習工作管理規定》 《青島農業大學實驗教學管理規程》等,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執行、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等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三是教師隊伍建設管理辦法等,主要有《優秀本科教學團隊建設管理辦法》 《中青年教師助教工作實施辦法(試行)》 《青島農業大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實施辦法》 《“卓越教學獎”評選辦法(修訂)》等,提出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標準和實施辦法。
四是教學研究與改革管理辦法,主要有《青島農業大學課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修訂)》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辦法》 《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等涉及課程建設、教研項目等方面的規范。
五是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主要有《青島農業大學領導干部及教學管理人員聽課管理辦法》《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督導工作實施細則》 《青島農業大學學生信息員工作條例(修訂)》 《青島農業大學調課、停課和補課管理辦法》 《青島農業大學課堂教學管理規范》 《教學檔案管理暫行辦法(修訂)》《關于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管理的意見》 《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暫行規定》等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教學檢查等方面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加強教學質量過程監控,規范教學質量管理工作,制定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措施》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和修訂制度》《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課程體系合理性評價實施辦法》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跟蹤反饋及社會評價制度》等14 項教學過程管理文件,對專業質量標準(包括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標準、畢業要求等)、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含實驗大綱)、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設計)等主要教學環節建立質量標準和要求(表1),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凸顯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
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環節的質量要求見表1。

表1 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訂環節的質量要求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達到畢業要求,實現培養目標,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構建了“3-2-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見圖3)。“3-2-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學校- 學院- 基層教學組織”三級管理、“規范施教- 導向吸收”2 個層面、“三期檢查- 專項檢查- 專業評估”3 條途徑的多角度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 個層面的質量管理包括:一是對教師施教過程的規范,包括教學日常安排、教學計劃落實、教學過程管理、教風建設等;二是對學生學習吸收過程的導向管理,包括學習發展規劃、課堂與課后學習、創新創業訓練、學風建設等。
3 條途徑監控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包括:一是實施“三期”教學秩序檢查,即每學期開學初、學期中、學期末進行常態化教學秩序檢查。開學初采取學校抽查和學院自查的方式,檢查師生到課率、各項教學準備情況;學期中主要檢查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學生的學習吸收情況,召開師生座談會、學生滿意度調查等,全面檢查教學執行情況;學期末重點檢查考試安排、考風考紀等。通過“三期”教學秩序檢查,實現“教- 學”全過程動態監控與管理。二是開展教學關鍵環節專項檢查。定期開展專業課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等各教學環節的專項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和限期整改。三是持續開展專業評估。按照“問題導向、規范管理、加強建設、促進發展”的基本思路,定期進行專業評估、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采集、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在校生滿意度調查等,通過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推動專業建設。
“3-2-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見圖3。

圖3 “3-2-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第三方評價3 個方面,客觀反映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有助于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畢業生,并及時反饋存在問題,持續改進。
(1) 教師評價主要包括領導評教、督導評教、同行評教、教師自評、教師座談會等。一是學校、學院兩級教學督導組、教師評教組和學生評教組分別進行評教評學,從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效果。二是任課教師根據課堂提問、課堂討論、課堂測驗、課后作業情況,綜合分析授課過程中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三是考試結束后,教師通過試卷評閱、試卷分析和總結,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綜合成績評價課程目標的達成狀況。
(2) 學生評價主要包括信息員評教、學生評教、學生座談會、畢業生評價等。一是本專業的每個自然班設1 名學生信息員,及時反饋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二是每學期組織1~2 次學生座談會,對本學期理論教學、實驗與實踐教學等教學環節提出意見;三是每學期末組織學生評教工作,根據評教結果,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
(3) 第三方評價是由用人單位、行業專家、畢業生、校友等組成第三方,對學生在校期間、畢業后的情況進行滿意度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反饋至教學相關人員。
及時準確地反饋教學質量監控情況、學生學習效果達成情況、各種途徑獲得的教學質量改進建議等,制定持續改進方案與工作計劃,實現專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目前執行的是2014 版培養方案。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該版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認同度超過85%。但隨著社會和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能力和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根據山東省食品行業發展特色、新舊動能轉化等要求,結合行業地區優勢與需求,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修訂,為2020 版。2020 版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發展山東地方特色學科專業(農產品) 為主線,突出培養在農產品加工與貯藏、質量與安全控制、生產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科學文化素養的高級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更加精準。
采用畢業生跟蹤調查、專家評價、社會評價等形式對2014 版培養方案培養的畢業要求進行調查,認同度達到80%。在此基礎上,對標工程認證的“十二條”畢業要求,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畢業要求的各指標點進行修訂。
第一,2020 版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更側重于強調專業人才應具備工程知識、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關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等能力。
第二,2020 版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更側重于強調專業人才應掌握并利用現代工具,對食品領域復雜工程問題進行預測與模擬,為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預判。
第三,2020 版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更側重于強調畢業生應具備社會服務意識,應具有食品人的社會責任感,能兼顧食品行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根據校內外教育及行業企業專家對課程體系的評價結果和建議,優化和調整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
第一,2020 版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增設了思政、英語、美育、計算機、中國語言文學、優秀傳統文化等選修課模塊。
第二,2020 版培養方案在計算機模塊中增設了辦公自動化、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等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食品工程問題的能力。
第三,2020 版培養方案增設了現代企業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類課程;增加了1 周的金工實習;部分選修課改為必修課,保證課程的覆蓋率。
第四,2020 版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要求學生必須到企業實習,與企業結合更加緊密。
通過調整和優化,2020 版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能更好地支撐畢業要求的各指標點。
通過嚴格的教學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于2016 年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建設項目,2017 年獲批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教育對接產業建設項目,2019 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 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自評報告通過工程認證協會審批。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創新創業、考研、就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近5 年,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研率超過30%,平均就業率達到99%(其中,自主創業占3.6%),獲國家級競賽獎項銀獎1 項,三等獎2 項,省級競賽獎項15 項,獲批國家級、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0 余項。用人單位滿意率達到90%,校友滿意度達到95%,畢業生愿意推薦母校的人數比例超過70%,畢業生對母校滿意的人數比例超過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