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尚妍 余建英 卓瑜 岳磊于 李張燕 穆燕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 華西護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快速發展和人民健康需求意識的提升,護理事業在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中擔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也對護士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新形勢下,專科護士已成為護理人力資源關注的熱點,2010 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啟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建設項目,基于此全國各地護理學會、衛生行政部門緊跟時代步伐相繼開展了多學科領域的專科護士培訓,專科護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1-3]。截至2015 年,我國專科護士培訓2.5 萬名[4]。專科護士不僅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臨床護理、教育、會診、研究、咨詢等特定實踐領域的專長和業務技能[5-6];而且在家庭護理工作中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直接優化慢性病過程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高質量的專科護理人才是推動護理事業發展的原動力,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已形成成熟的專科護士培養及使用制度,但我國護理教育以培養通科人才為主,無法滿足患者各種專科護理服務需求,為了更加清晰地揭示出我國專科護士培訓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熱點趨勢,現就利用CiteSpace 軟件對我國專科護士培訓相關文獻進行社會網絡圖譜可視化分析,以期為我國專科護士發展提供參考借鑒[7-8]。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主題詞為“專科護士(specialty nurse,SN)”或“高級實踐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或“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9]并且“培訓”或“培養”或“教育”對全庫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設置為199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通過檢索數據庫獲得文獻7700 篇,剔除與主題不相關、重復發表、會議文獻、新聞報道、經驗探索等文獻,最終選定2210 篇文獻。其中包括2177 篇期刊論文,33 篇學位論文。將目標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題錄信息并導入CiteSpace 4.0.R5分析軟件完成可視化分析[10]。
本研究采用陳超美博士開發的CiteSpace 4.0.R5可視化分析軟件為主要研究工具[11],輔以Microsoft Excel 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內容包括文獻發表年份、作者合作情況、研究機構分布、關鍵詞等。以可視化圖譜的形式將專科護士培訓研究現狀及研究熱點進行展現,并對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及發展趨勢作出分析和預測,以助于研究者快速整合有效信息及制訂決策[12]。
我國專科護士培訓領域的文獻總體呈上升且突進發展趨勢,主要經歷了“基礎”“快速”“高速”和“平穩”4 個發展階段。2004 年以前發文量較少,1998—2003 年僅個位數文章,2004—2011 年迅速增長,迎來第一個發表高峰;2012—2018 年繼續快速增長,迎來第二個發表高峰,2019 年至今逐漸趨于平穩。近5 年相關文獻可達總文獻量的43.17%,具體發文量分布見圖1。

圖1 我國專科護士培訓論文發表年限圖
核心作者是具備較大影響力且對研究前沿內容和方向起著引領作用的學者或研究人員,其研究方向代表了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發展方向[13]。從圖譜中可以看出作者之間發文量差距較小,高產學者較少[14]。從節點連線來看,存在著分別以王欣然、夏海鷗、李亞潔、李萍、江智霞為核心組成的5 個較大的科研團隊,見圖2。

圖2 1998—2020 年專科護士培訓作者合作可視化圖譜
由專科護士培訓研究機構分布圖譜可知,各機構間的合作較分散,往往處于同一個城市或部門,且多是醫學院校和其附屬醫院的合作,見圖3。將單位名稱經Excel 歸類整合得出發文量排名,見表1。

表1 專科護士培訓作者單位分布

圖3 1998—2020 年專科護士培訓研究機構合作可視化圖譜
由于本研究分析主題為專科護士培訓,故去除專科護士、專科護士培訓、專科護理、專科培訓等不能揭示研究熱點的關鍵詞,經過軟件后臺導出所有關鍵詞及其出現的頻次,將培訓模式和培養模式合并為培訓模式,將手術室與手術室專科護士、ICU 與ICU 專科護士、糖尿病與糖尿病專科護士分別合并為手術室、ICU和糖尿病,最終得出高頻關鍵詞共22 個,見表2[15-16]。

表2 我國專科護士培訓高頻關鍵詞及頻次
專科護士培訓關鍵詞聚類分析中,研究領域大致分為8 個聚類標簽,這8 個聚類歸納出的主要內容呈現了國內專科護士培訓的發展趨勢和主要研究方向,聚類成員下包含的主要關鍵詞為8 類研究方向中的研究熱點。見表3。

表3 我國專科護士培訓關鍵詞聚類標簽
關鍵詞突現圖譜反映了專科護士培訓研究熱點的變化歷史。從圖4 可以看出,2010 年以前,對臨床護理專家、專科護理、ICU 專科護士、培訓模式等方面研究較為關注;2011—2017 年,關注點集中于體驗式教學、手術室護士、專科培訓、核心能力、影響因素等方面;2018—2020 年評價指標、延續護理、崗位勝任力成為新的研究點。

圖4 我國專科護士培訓突現詞分布情況
文獻總體數量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規定時間段所選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通過描繪1998—2020 年國內專科護士培訓研究文獻的時空分布圖發現,這一領域的研究呈上升且突進發展態勢,大致可分為4 個階段。①基礎發展階段(1998—2003 年)。該階段專科護士培訓領域發文量占文獻總量的0.67%。此階段學者們聚焦于介紹西方國家專科護士的定義、發展、培訓模式和使用等情況[17]。②快速發展階段(2004—2011 年)。此階段迎來該領域第一個發表高峰,占文獻總量的22.66%,為上一階段的33.40 倍。2005 年和2007 年原衛生部先后頒布《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 年)》[18]和《專科護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19],對重癥監護室、手術室、急診室、器官移植、腫瘤專科護士的培訓目標、時間及內容等作出詳細規定,提出有計劃地培養專業化臨床護理骨干。專科護士培訓領域關注度大幅提升。③高速發展階段(2012—2018 年)。此階段出現第二個發表高峰,發文量實現了高速增長,是前兩個階段發文總量的2.43 倍。此時間段同樣出臺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年)》和《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繼續發展專科護士的相關政策[20-21]。質性研究、崗位勝任力、規范化培訓、老年專科護士是該時期的高頻關鍵詞,引領該領域的前行大方向[22]。④平穩發展階段(2019 年至今)。經過前3 個階段的演進與發展,專科護士培訓領域有了較為充實的理論基礎和理論環境,同時推動著專科護士培訓朝著高質化、多樣化的方向邁進。
省市經濟文化、單位級別、科研意識等對地區科研質量與數量起決定性作用。對作者進行分析發現,目前,國內專科護士培訓初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作者合作群,內部交叉合作頻繁,有利于研究的快速發展和高質量推進;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大體表現為作者群與群之間較分散且相對獨立,跨地區跨省份的合作研究較少,這使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遭遇瓶頸與挫折。發文量主要集中在高校附屬醫院,“醫院—學校”相結合的雙軌模式同時利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與資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能夠提高專科護士培訓質量。但高校附屬醫院多是同一單位不同部門的合作,機構協同合作平臺尚未形成,建議加強醫學院校和醫院之間的交流,提升研究的持續性與關注度[23-24]。
結合以往研究以及本研究結果,近10 年研究熱點主要為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培養,從國家衛生部政策出臺,到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進一步培訓實施,包括培訓大綱構建、指導教師能力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多樣化等一系列體系的構建,專科護士培訓在我國初見雛形,并迅猛發展[25]。2011 年以前培訓主要集中在某科室工作的護理人員,接下來又拓展至具有某項專門技能和具有豐富專病知識的護理人員。縱觀近18 年前沿詞匯發現,專科護士培訓正逐漸從培訓專科護士和專科護士認證領域提高到專科護士利用度和拓展專科護士業務的研究領域中,對專科護士的培養逐漸從培訓過渡到如何使用。未來的研究方向將從專科護士培訓評價指標、崗位勝任力以及危重患者的延續性護理3 個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