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李艷玲 張文化
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安徽淮南 232007
過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 多發于兒童的小血管變態炎癥反應,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繼發性腎臟疾病,對患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3]。在HSP 的治療中,準確評價病情,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是改善預后的關鍵。腎臟是HSP 最常受侵犯臟器之一,因此,監測尿液標志物水平變化對于病情判斷有重要意義[4-5]。纖維母細胞標志蛋白1(fibroblast marker protein 1,FSP-1)與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均可反應腎臟的損傷情況[6-9]。本研究將分析尿FSP-1、β2-MG 與HSP 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及對預后的預測價值,旨在為HSP 的診療研究提供參考。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兒科收治的110 例HSP 患兒為HSP 組。納入標準:①初發就診,符合《2013 兒童過敏性紫癜詢證診治建議》[10]中對HSP 的診斷;②年齡≤14 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血管系統疾病、慢性肝腎疾病、其他風濕性疾病及泌尿系統感染;②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異常;③入院前接受相關治療。另選取同期來我院門診進行健康咨詢的100 名健康兒童為對照組。HSP 組男59 例,女51 例;年齡2~14 歲,平均(9.35±3.05)歲。對照組男53 名,女47 名;年齡2~13 歲,平均(9.50±2.60)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制定的《赫爾辛基宣言》。
1.2.1 尿FSP-1、β2-MG 水平檢測 采集兩組新鮮晨尿中段尿以放射免疫法檢測FSP-1、β2-MG 水平,試劑盒購于日本MBL 公司。
1.2.2 紫癜癥狀評分 參照Fessatou 等[11]HSP 狀評分法,根據皮疹、腹痛、關節痛、尿常規鏡等表現按照輕重程度進行計分,評分越高為癥狀越嚴重。
1.2.3 預后判斷及分組 患兒入院1 周內尿常規檢查是否發生腎臟損傷進行預后分組,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3 個,24 h 尿蛋白定量>150 mg作為腎損傷組[12],否則納入未損傷組。
1.2.4 其他資料收集 患兒入院后均行感染指標、免疫功能指標、凝血指標檢測,統計患兒癥狀表現等。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中位數(M)和四分位數(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Pearson 相關性系數法。logistic 回歸分析法明確影響患兒預后的影響因素。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HSP 組尿FSP-1、β2-MG 水平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FSP-1、β2-MG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尿FSP-1、β2-MG 水平比較()
注 HSP:過敏性紫癜;FSP-1:纖維母細胞標志蛋白1;β2-MG:β2-微球蛋白
HSP 組患兒紫癜癥狀評分為(6.26±2.01)分。尿FSP-1、β2-MG 水平與紫癜癥狀評分呈正相關(r=0.493、0.416,P <0.05)。見圖1。

圖1 尿FSP-1、β2-MG 水平與紫癜癥狀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110 例中有35 例發生腎損傷,其余75 例未發生腎損傷。兩組腹痛、IgA、尿FSP-1、尿β2-MG、紫癜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影響HSP 預后不良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發生預后不良為因變量(是=1,否=0),納入logsi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腹痛、IgA、尿FSP-1、β2-MG、紫癜癥狀評分為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OR >1,P <0.05)。見表3。

表3 影響HSP 患兒預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HSP 主要發生于兒童期,臨床多以紫癜為首發癥狀,其次為胃腸道癥狀[13-14]。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HSP 被稱為腹型HSP,占發病率的51%~74%,易被誤診為其他內科疾病和急腹癥,從而延誤治療[15]。腎臟損害對HSP 患兒遠期預后有較大影響,腎活檢作為評價腎臟損傷的金標準具有創傷嚴重、臨床接受度低的局限,因此,安全、無創、簡單且可重復性強的尿液標志物檢測成為臨床首選[16]。
本研究結果顯示,HSP 組尿FSP-1、β2-MG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HSP 患兒伴尿FSP-1、β2-MG水平異常。FSP-1 是S100 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參與細胞的生長、分化,主要分布于人類的成纖維/單核/巨噬細胞中[17-19]。國內外學者證實,FSP-1 水平升高與腎臟損傷有關[20-21]。β2-MG 是淋巴細胞產生的有100 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蛋白質,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可幾乎全部被腎小管重吸收[22-24]。尿液中的β2-MG 水平升高,提示腎小管重吸收障礙。因此,可作為評價腎小球及腎小管功能的敏感性指標[25-28]。
本研究結果顯示,尿FSP-1、β2-MG 水平與紫癜癥狀評分呈正相關,提示FSP-1、β2-MG 水平可反映HSP 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logsitic 回歸分析顯示,腹痛、IgA、尿FSP-1、尿β2-MG、紫癜癥狀評分為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提示尿FSP-1、β2-MG 水平可影響HSP 患兒預后。尿FSP-1、β2-MG 水平的升高與HSP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其水平越高提示對腎臟的累及越嚴重,腎小球內纖維蛋白沉積及腎小管損害加重。腎臟病變具有遷延的特點,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易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因此,在HSP 發生早期,可通過監測尿FSP-1、β2-MG 水平判斷腎臟損傷程度,以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尿FSP-1、β2-MG 水平在HSP 患兒中異常升高,且與紫癜癥狀評分呈正相關,并是患兒預后的影響因素,可將其作為HSP 病情評價及預后診療指導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