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兵 陳慰慰 劉小莉 吳鵬飛
1.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院普通外科,江蘇如皋 226500;2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腫瘤介入科,江蘇如皋 226500
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可分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其中分化型占比可>90%,兒童和中年女性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多發群體[1-2]。目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傳統手術方案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在患者頭頸部造成較長的瘢痕,影響美觀[3]。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甲狀腺癌根治術的切口入路逐漸有了更多選擇,患者不僅關注手術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也越來越關注術后瘢痕和美觀性,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甲狀腺強勁手術由于切口更小、更加隱蔽,逐漸受到患者的青睞。基于此,本研究以84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改良Miccoli 術與經乳暈入路行甲狀腺癌根治術的手術效果和安全性,期望為臨床甲狀腺癌根治術的選擇提供依據,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院收治的84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獲南通大學附屬如皋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①年齡18~80 歲;②符合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斷標準[4],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③具備甲狀腺癌根治術指征;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凝血功能異常;③出現頸部或縱膈淋巴結轉移;④既往有頸部或乳腺手術史。
①觀察組行改良Miccoli 術。先做一個20 mm 切口,切口位于胸骨切跡上方兩橫指位置,將皮膚切開,逐漸游離皮下組織直至甲狀腺前肌群,切開深筋膜,逐漸分離頸前肌群。牽引帶狀肌,將5 mm 腔鏡置入。在腔鏡輔助下,逐漸分離甲狀腺及其周圍組織和血管。行淋巴結清掃時,先劃定清掃范圍,再使用垂直懸吊法以3 個特制拉鉤構建手術空間,對于單側甲狀腺癌,行全切患側甲狀腺葉、切除峽部、保留頸叢的淋巴結清掃;對于雙側甲狀腺癌,全切雙側腺葉。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完成手術后放置引流管。②對照組經乳暈入路行甲狀腺癌根治術。在胸骨和兩乳之間區域行腎上腺素皮下組織浸潤,在左乳外側乳暈做一個5 mm 弧形切口,并依次在右乳內外側乳暈做10 mm、5 mm 的弧形切口。將皮下淺筋膜層以無損傷穿刺棒分離,分離后構建置管通道,把腔鏡和10 mm 的Trocar經右乳內側乳暈切口置入,將5 mm 的Trocar 分別經左右乳外側乳暈切口置入,并將其作為操作孔。建立氣腹,壓力為6~8 mmHg(1 mmHg=0.133kPa)。沿頸闊肌逐漸向上游離深面組織,到甲狀軟骨上緣為止,向兩側游離深面組織到胸鎖乳突肌外緣為止。將頸白線切開使甲狀腺腺葉暴露,牽引帶狀肌使甲狀腺暴露,逐漸分離甲狀腺真包膜外疏松組織,將甲狀腺峽部離斷,將血管離斷。對于單側甲狀腺癌,行全切患側甲狀腺葉、切除峽部、保留頸叢的淋巴結清掃;對于雙側甲狀腺癌,全切雙側腺葉。術中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完成手術后放置引流管。
①圍手術期指標: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及頸部恢復活動時間。②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該評分總分10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強烈,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2、24、48、72 h 進行評分。③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評分[6]:該量表重測相關系數均>0.8,內部一致性信度均>0.7。使用QLQ-C30 評價患者預后,該量表包含30 條項目,涵蓋認知、軀體、情緒、社會、角色功能5 個維度,各領域標準分均為0~100 分,標準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質量和預后越好,分別于術前1 d 和術后1 個月進行評分。④觀察并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hapiro-Walk 檢驗正態性,正態分布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取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頸部恢復活動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整體分析發現,VAS 評分在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內比較:術后72 h,兩組VAS 評分均高于術前及術后12、24、48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比較:術后12、24 h 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注 與本組術前比較,aP <0.05;與本組術后12 h 比較,bP <0.05;與本組術后24 h 比較,cP <0.05;與本組術后48 h 比較,dP <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eP <0.05。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術前,兩組QLQ-C30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1 個月,兩組QLQ-C30 各項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及術后QLQ-C30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術前及術后QLQ-C30 評分比較[分,]
注 t1、P1 為兩組術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術后1 個月比較。QLQ-C30:生活質量測定量表核心量表
術后,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傳統甲狀腺癌根治術切口較長,需游離大部分皮瓣,易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部分患者會出現吞咽不適、頸前皮膚感覺異常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7-10]。近些年,微創手術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術后切口較小、位置隱蔽,不僅可減輕對患者的損害,其美觀性也較高,更受患者的青睞[11-13]。
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引流量較小,住院時間和頸部恢復活動時間較短,且觀察組術后12、24 h 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乳暈切口入路與病灶距離較遠、操作空間較小,需充氣建立氣腹,因此手術時間較長[14-15]。并且經乳暈入路行手術完全依靠醫療器械進行操作,對醫師要求較高,術中力度不當、操作不當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和出血。而改良Miccoli 術操作空間較大、操作方便,術中注意妥善處理甲狀腺上極血管即可減少組織的損傷和出血,因組織損傷導致的疼痛也較輕[16-17]。
本研究顯示,改良Miccoli 術可改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改良Miccoli 術行淋巴結清掃時,以3 個特制拉鉤建立垂直操作空間,特制拉鉤帶有負壓吸引器,操作時可由人力牽拉或使用機械提吊,不易使鏡頭起霧,可保證術野清晰無死角,在行淋巴結清掃時更加安全、直觀,可保證良好的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復發的風險[18-20]。
此外,由于分化型甲狀腺癌女性患者比例較高,患者對美觀性的要求較高,改良Miccoli 術切口通常沿頸前皮紋,術后瘢痕比較隱蔽,對外觀影響較小,比較符合患者的美觀需求[21-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改良Miccoli 術中超聲刀連續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可能傷及喉返神經,但術中注意與喉返神經保持一定的距離,如3 mm 以上,控制連續使用超聲刀時間,如連續工作時間在2 s 以內,可降低損傷喉返神經的風險[23-24]。經乳暈入路雖然操作空間小,但可借助腔鏡視野清晰辨別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清掃淋巴結時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25]。
綜上,改良Miccoli 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可改善患者預后,且安全性較高,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