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宇 蔡龍俊 施 龍 蔡維奇 張建軍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醫院泌尿外科,江蘇宿遷 223800;2.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5 000 人死于該疾病[1]。在中國,近年來膀胱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步上升態勢[2-3]。約75%的膀胱癌為非肌層浸潤膀胱癌[4],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及術后膀胱灌注是其主要治療方式[5-6],但其術后5 年內有78%的患者會復發,且復發后腫瘤多進一步進展[7-8],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身心損害。因此,尋找評估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復發的指標具有重要意義。
黑色素瘤相關抗原A10(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A10,MAGE-A10)是一種腫瘤相關抗原,能引起細胞、體液免疫應答[9],其在非肌層浸潤膀胱癌中有陽性表達[10]。本課題組前期發現,MAGE-A10 陽性與非肌層浸潤膀胱癌術后復發存在相關性[9]。為進一步了解MAGE-A10 與非肌層浸潤膀胱癌術后復發的關系,本課題組擴大了樣本量,并應用Cox 回歸分析、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等方法進行本研究。
回顧性分析2016 年3 月至2020 年6 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泌尿外科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的NMIBC 患者106 例,均經術后病理確診。106 例患者均進行MAGE-A10 的免疫組化檢測。記錄并分析患者年齡、性別、MAGE-A10 表達陽性、腫瘤大小、腫瘤分級、腫瘤分期、是否即刻膀胱灌注、術后腫瘤是否復發及復發時間等資料。所有患者術前均未行放化療。膀胱癌復發:初發膀胱癌電切后3 個月以上,經再一次病理組織學診斷為膀胱癌。隨訪起點為手術日期,隨訪終點為2020 年6 月30 日,隨訪12~51 個月,平均(25.2±6.6)個月。該研究通過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腫瘤標本切片行HE 染色明確診斷后作MAGEA10 染色觀察。采用SP 法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MAGE-A10 抗體購于美國ProteinTechGroup 公司,操作步驟按試劑盒說明進行。以顯微鏡下呈現棕黃色,染色于細胞核,判定為MAGE-A10 的陽性表達。
通過查閱住院病歷、電話詢問、患者來院復診檢查等方式獲得隨訪資料。終點事件為術后首次復發或患者死亡,復發定義為膀胱內出現新的尿路上皮癌。截至隨訪結束,患者仍然無復發,未出現終點事件,視為數據刪失。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χ2檢驗;無復發生存時間使用Kaplan-Meier 分析,采用log-rank 檢驗;應用Cox 回歸分析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應用ROC 曲線法分析MAGE-A10 評估非肌層浸潤膀胱癌患者術后復發的準確性。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6 例患者中MAGE-A10 陽性者為41 例,陰性者為65 例,其陽性表達率為38.68%。截至隨訪終點,其中46 例患者腫瘤復發,復發率為43.40%。
患者MAGE-A10 陽性、腫瘤數目、腫瘤大小、腫瘤分級及腫瘤分期對患者術后腫瘤復發有影響,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1。

表1 臨床病理特征對腫瘤復發的Kaplan-Meier 分析
經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MAGE-A10 陽性、腫瘤多發、腫瘤≥3 cm、腫瘤分級高及腫瘤分期高是非肌層浸潤膀胱癌患者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經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MAGE-A10 陽性、腫瘤分級高及腫瘤分期高是非肌層浸潤膀胱癌患者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

表2 臨床病理特征對腫瘤復發的單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
MAGE-A10 陽性組中位無復發生存時間為20 個月,MAGE-A10 陰性組中位無復發生存時間為41 個月,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28.537,P <0.001)。見圖1。

圖1 NMIBC 患者的無復發生存曲線
MAGE-A10 評估NMIBC 患者術后復發的的靈敏度為69.57%,特異度為85.00%,約登指數為0.5457。ROC 曲線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773,95%CI 為0.678~0.868(P <0.001)。見圖2。

圖2 MAGE-A10 評估NMIBC 患者術后復發的ROC曲線
膀胱腫瘤的發病率居于我國泌尿系腫瘤的首位,發生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032%[11]。約75%患者為NMIBC,通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及膀胱灌注治療后仍有40%~80%患者會復發,且有15%的初始病例進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12-13],是導致治療失敗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困擾著我們對膀胱癌的治療。因此,研究評估膀胱癌的復發的影響因素有重要的意義。
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評分系統和風險表于2006 年發布[14],是目前預測NMIBC 術后是否復發最有效的模型。該模型包括歐洲7 個癌癥研究中心2596 例NMIBC 患者數據,其結果為腫瘤數目、大小及既往有復發病史是影響腫瘤復發的最重要因素。研究發現膀胱癌的臨床分期、病理分級、大小、數目、手術方式、術后輔助放化療、術后膀胱灌注等因素與膀胱癌的復發有關[14-17]。亦有文獻表明,術前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3.0 及術前全身免疫炎癥指數是影響NMIBC患者TURBT 術后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18-20]。本研究顯示,MAGE-A10 陽性、腫瘤高分級、腫瘤分期高是膀胱癌患者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
到目前為止,膀胱腫瘤缺乏敏感、特異的生物學標志物來預測膀胱腫瘤術后復發及預后[21]。尋找新的生物學標志物對于改善NMIBC 患者風險分類和進展預測具有重要意義[14]。MAGE-A10 是腫瘤和睪丸抗原家族的一個成員,其在黑色素瘤、膀胱癌和肺癌等腫瘤組織中有陽性表達,可作為監測病情變化和免疫治療的潛在靶點[10]。而MAGE-A10 在NMIBC 中有較高表達,同腫瘤等級相關,并且與患者腫瘤進展有關[22]。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MAGE-A10 陽性與NMIBC術后高復發率相關[9]。本研究進一步發現,MAGE-A10的陽性表達是NMIBC 患者術后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
ROC 曲線廣泛應用于醫學診斷及機器學習等領域。AUC 被廣泛的應用于ROC 曲線的比較[23],其取值范圍為0.5~1.0[24]。一般認為,AUC 在0.7~0.9 表示診斷價值中度,而0.9 以上表示診斷價值較高[25]。本研究中MAGE-A10 預測NMIBC 術后復發的AUC 值為0.773,提示其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MAGE-A10 陽性表達是NMIBC 術后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考慮作為評估NMIBC 復發的一個新的潛在指標。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為回顧性研究,其結論有待于大樣本病例及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