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老年大學文學課是一門有益于老年學員知時鑒世、修身立德、怡情愉性,提高晚年生活品質的課程。然而,在辦學過程中發現,不少老年大學的文學課不溫不火,甚至有點“冷門”,出現班級開設少、報名人數少、上課人數更少的現象。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講好老年大學文學課應念好“俗、美、實”三字經。
“俗”是指通俗,不是俗氣。導致老年大學文學課班“冷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老年學員之前較少接觸文學理論,對文學了解不多,對文學課不感興趣;有的是認為老年大學文學課用處不大,老年人更需要舞蹈等能強身健體的課程……對此,筆者認為,老年大學在招生報名時,應“做足功課”“對癥下藥”,做到“三個宣傳”:一是宣傳好上文學課對老年人的益處。學文學,有助于老年人開闊心胸、延緩衰老、怡情養性,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學課還有助于老年人氣質風度的提升。二是宣傳好文學課教師的個人信息。老年大學要聘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熱心老年教育事業的高素質教師,并通過校報、網站、微信公眾號、海報等方式做好教師的宣傳推介工作,以吸引學員報名參加文學課。同時,引導好教師加強老年心理學的學習和研究。三是宣傳好課程。學校要形式多樣地宣傳展示文學課教學內容。例如,可將《紅樓夢》劇照放在海報上,并配上“你想了解的文學就是‘她’”等文字,用通俗易懂、饒有趣味的形式宣傳文學課程。
文學來源于生活,文學教師講課應接地氣,要講本地文學、婦孺皆知、老年人感興趣的文學。老年學員無論是年齡結構、文化層次,還是生理狀況、心理狀態都存在明顯不同,教師應摸清本班學員的情況,因人施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文學知識的講解。多聽取學員的意見建議,使文學不光有“陽春白雪”的“雅”,還要有“下里巴人”的“俗”,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喜歡文學,就讀文學班。
文學是人類文明最高尚的花朵。文學美是從美學角度對文學的欣賞。教師在講授文學知識的同時,應注重提升學員文學的鑒賞水平,帶領他們獲得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從而獲得審美享受。
首先是語言美。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宋代宋祁因創作的《玉樓春·春景》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正是因為一個“鬧”字,將語言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次是情節美。情節美就是故事生動有趣。講故事是文學家的拿手好戲。趙樹理《小二黑結婚》采用扣子式大故事嵌套小故事的藝術手法。這部小說一共有十二個小節,每個小節即為一個故事,看似獨立,但實際上關聯甚密。它們一起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同時每個小故事也清晰全面。小說結構完整,情節跌宕,開創了中國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三是智慧美。文學是以人為中心,以整個生活為對象進行描寫的藝術。文學是百科全書,從文學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文學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歷史和總結教訓,使人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長智慧。《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白鹿原》訴說的世紀滄桑等都是小說智慧美的生動展現。文學即人學,通過上文學課能引導學員自我調節,正確認識衰老這個人生的必經之路,保持心理健康,愉快地學習和生活,這才是開設老年大學文學課的真正意義所在。
文學美不容置疑。文學課教師教學思路設計也應體現“美”,首先要分配好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時間。例如,導入新課設為3分鐘左右、講授新課30分鐘左右、小結5分鐘左右,根據課程及班級實際靈活布置作業。周密的教學計劃,使得教學活動本身就體現出了一種“文學美”。
在講到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從作品內容、蘊意講到文章風格、格律押韻,再講到作者經歷、歷史背景、文壇趣事等。既要講得生動有趣,又要融入個人的獨特看法,學員的聽課興趣必然會大增。如,有才藝的教師在講到文學作品中的詩歌、舞蹈時,若能夠唱一首、舞一曲,更是加分項。再如,讀過《紅樓夢》原著的人寥寥無幾,很多人是通過影視劇來了解故事情節的,無法感受原著的語言美。老年大學文學教師在講授時,不應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播放一些影視劇的經典橋段,然后對照原著部分給學員進行精彩講解,則教學效果更佳。
“實”是指真實、實用。老年大學的文學課應注重實在、實用,教人更好地生活。老年大學文學課程的學習應使學員學到一定的古代文學史知識,學習各時期的名家名作,以及適合老年人閱讀的文學作品,兼顧詩詞、曲賦、散文、小說、戲曲等各種文體。同時,應讓學員通過學習,提高其文學寫作水平。
老年大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活動中的方式方法,將文學課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注重科學性與藝術性。例如,在講到地方特色文學時,可以播放當地的風俗民情宣傳片,講授名家名人在此發生的故事。唐代韓愈的《秋字》里的一句“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使宜春名聲大噪,教師在講到這類詩歌時,應有意識地講到宜春的歷史和發展,講到進入新時代的宜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講到黨和政府在致力于建設功能齊全、智能現代的老年大學上的努力與積極作為。
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同時,應積極幫助學員制定小目標,除了課堂教學內容外,應引導學員多讀幾篇文章,多認識幾名作家,多寫幾篇散文、詩歌等。鼓勵學員參加各種征文比賽、文學沙龍等活動,并積極向學校校報投稿,探索創辦文學班班報,為他們展示學習成果提供機會和平臺,真正讓老年學員在文學課中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