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穎 王小娟
(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現代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西藏自治區“十四五”規劃中指出要推動現代服務業整體發展,尤其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需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節能環保、法律、養老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因此,推動西藏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關于新時代背景下西藏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對推動西藏現代服務業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西藏政府工作規劃內容,其中,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以及旅游服務和交通服務業是西藏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產業[1-2],本文通過分析這四個重點產業發展說明新時代西藏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西藏“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加快打造頓珠金融園,發展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金融業增加值是反映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金融業增加值是指金融業所從事的金融中介服務和金融相關附屬活動而創造的新的價值,反映了一定時期內金融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結果[3]。根據中國金融年鑒、西藏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的數據可得到金融業增加值變化趨勢圖(見圖1)。通過圖1可知,在2012年~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趨勢最快,在2017年~2019年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由此可見,2012年~2017年這五年時間內,西藏金融業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17年至今,西藏金融業進入緩慢增長階段。總體來看,西藏金融業發展正處于上升趨勢。

圖1 西藏2010年~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
在金融業發展中,存貸款比率可以用來反映金融業發展的質量特征。存貸款比率=(各項貸款總額/各項存款總額)×100%,簡稱存貸比。這一數值越高,表示負債對應的貸款越多,銀行的盈利性越高,對應的風險性也越高。根據統計年鑒數據得到西藏2010年~2020年西藏金融機構存貸比變化趨勢圖,如圖2所示。根據圖2可知,從2010年到2020年,西藏自治區的存貸比由23.30%增長至91.49%,增長迅猛。尤其是在2019年,西藏存貸比首次超過了全國水平(2019年,我國的存貸比為80.03%,2020年全國存貸比為80.71%),2020年下降了2.91%,這次降低可能是由于2019年新冠疫情對全國經濟造成了影響,導致貸款數額相對增加,存款數額相對減少的結果,但是2020年雖有所降低,但其值仍高于90%。結合以上數據可知,目前西藏金融業發展質量總體較好。

圖2 2010年~2020年西藏金融機構存貸比變化趨勢
“十三五”以來,西藏現代物流業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銜接順暢、功能齊全、業態融合、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三干、三支、多邊”的綜合物流通道網絡。物流業規模不斷擴大。物流貨運量持續擴大,截至2019年底西藏貨物運輸總量4039.47萬噸,其中鐵路55.19萬噸,公路3696萬噸,民航3.77萬噸,管道11.78萬噸。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所下降,企業流動資產和商品庫存周轉速度有所加快,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4]。表1是西藏2009年~2019年四種運輸方式貨運量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自2009年以來西藏公路貨運量占總貨運量的比例逐漸增大,由2009年的95.91%,逐漸增加到2019年的98.25%,公路貨運量比重如此大主要歸公于這些年來國家對西藏地區公路的建設,相比之下其他三種運輸方式貨運量占總貨運量比重皆有下降,而總貨運量在2009年~2018年增速平穩,2019年貨運量達到最高4039.74萬噸,較2018年提高了64.98%。可見西藏自治區現代物流業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表1 西藏2009年~2019年全社會貨運量統計表(單位:萬噸)
就貨物交通運輸來說,西藏地區2020年全年實現的總貨物周轉量為158.18億噸公里,比2019增長了1.3%,增長趨勢較為穩定。2017年和2018年總貨物增長率均超過10%,但2019年和2020年增長率均低于3%,可見其增長速率放緩。如圖3所示,2020年公路貨運周轉量增長1.97%,管道貨運周轉量增長8.92%,而鐵路運輸和民航運輸貨物周轉量增長率為負,初步推測主要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總體來看,2010年~2020年間西藏總貨物周轉量是逐年提高的。
就旅客交通運輸來說,2019全年旅客周轉量達130.61億人公里,同比增長4.4%。如圖3所示,2020全年旅客周轉量達85.29億人公里,增長率為-34.71%,這也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到西藏的旅客周轉量減少。如果拋開2020年的數據,從2010年~2019年數據來看,西藏旅客周轉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民航旅客周轉量所占總比重越來越大,超過60%。結合貨運和客運的統計圖表來看,無論是貨運還是客運都可以看出西藏交通運輸業發展越來越好。

圖3 西藏2010年~2020年貨物周轉量及旅客周轉量變化趨勢圖
據西藏地區旅游部門統計,2019年全年西藏地區旅游總收入達559億元,國內外游客4012.15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4.19萬人次,同比增長13.8%;接待國內游客3957.96萬人次,同比增長19.2%。2019年西藏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559.28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79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國內旅游收入540.44億元,同比增長14.1%。如圖3所示,西藏旅游服務業發展仍處于高速發展水平,發展前景良好。

圖4 西藏2009年~2019年旅游總收入及國內外旅游總收入變化趨勢
西藏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生存環境舒適度較低,產業發展的成本很高,再加上西藏現代服務業起步較晚,各產業基礎設施薄弱,所以實現的經濟效益低。現代服務業不同于傳統的服務業,它需要依托于科學信息網絡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對人力要求很高。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人力資源較為匱乏,高端管理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引進相對困難,實用型人才短缺。這些都阻礙和制約著西藏現代服務業的長遠發展。
當前,西藏現代服務業中的主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相對于我國的東部省份而言,西藏現代服務業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市場環境相對落后,區域發展出現極大不平衡。一直以來西藏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造血”能力相對較差,現代服務業的大部分產業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拉薩市等市區,拉薩市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較大,是全區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地,但其他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受到人口、交通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地區間差異大,想要實現發展同拉薩保持一致較為困難,很難形成區域間的競爭局面。
西藏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制定中其科學性以及全面性有待進一步的提升,相關的政策在調控和引導方面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目前,西藏現代服務業市場化程度較低,多數產業主要屬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相對較少較小,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領域,雖然2018年和2019年西藏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但這仍然不能滿足西藏現代產業的發展。此外,現代服務業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由于環境因素影響到人才的流入,因此,西藏地區要為人才的引進積極努力,改善基礎環境,提供良好的飲食、居住、出行、通訊信息等多方面的舒適環境促進人才引進;同時,也要為未來人才的進一步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另外,由于現代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對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很大,所以西藏地區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中,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情況。例如,加大財政撥款的力度,在西藏地區建設與現代服務業專業對口的高校,為當地的現代服務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也可以加大相關人才的引進力度,利用好的報酬情況以及良好的待遇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參與到現代服務業建設中來。憑借國內、國際間人才充分流動的機會,大力引進與現代服務業相關產業的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新時代背景下要堅持“結構合理、有效創新、統籌考慮”的原則,西藏自治區的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應當建立在科學規劃、合理規劃的原則之上,推動其向特色化產業方向發展。合理利用好現有的新藏鐵路、青藏鐵路、川藏鐵路、滇藏鐵路及具有區位優勢的拉薩這一交通樞紐,共同推動西藏旅游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協調發展。首先,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推動現代物流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其次,依托西藏藏香豬、牦牛肉養殖、加工等生產型企業,推動西藏的特色產業發展,吸引旅客和外資進而帶動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服務業的協調發展。再次,依托拉薩市這一信息交流中心,結合計算機技術與5G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實現金融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5]。最后,依托拉薩產業發展所產生的空間溢出效應,帶動周邊其他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按照西藏地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對西藏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薄弱環節、主要項目和新興行業進行進一步分析。以2018年的《西藏自治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試行)》為框架,進一步細化西藏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對資金來源、企業基本要求、重點產業、重要載體等加以完善,解決企業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同時,在現代服務業的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做到精簡優化、統一標準,加大查處惡性競爭、壟斷競爭、濫用權力等擾亂市場環境的行為,規范好市場秩序為從業者提供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另外推動“誠信市場”的體系建設,做到守信行為有激勵、對失信行為有懲戒,進一步降低失信率,攜手構建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市場環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