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盼
(湛江科技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廣東 湛江 524000)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命脈,我國經濟持續向農村經濟與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但是仍存在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金融支持力度不到位問題。2020年,該地區金融機構存貸總額增速持續增長趨勢,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持續增加,普惠金融宣傳力度加大,銀行間協作合作性逐步提升。但是由于農村人口流動較大,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觀念相對傳統,導致金融在農村支持力度以及發展水平欠缺,使得金融在農村經濟上無法有效地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產值增加以及農民收入提高的實際需求。綜上所述,以廣東省為例,選取該地區相關數據資料,運用數據論證方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從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規模、結構、效率等方面探討該地區金融對該地區經濟增長貢獻情況,同時對今后的鄉村振興獻計獻策。
戈德史密斯通過對金融機構進行定量分析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在8個定量指標中都用來評價金融機構,最能充分反映金融機構的發展的指標是金融相關率。羅納德·麥金農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在當時經濟領域受到廣大關注,并對后面分析產生重要影響。雷蒙德·C·蘭茲(1992)在研究20世紀80年代美國農村經濟發展遲緩,資本減少的問題時,通過對美國銀行社區發展公司進行了大量案例分析,得出結論為若農村的創新動力不足,社區主導者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創新來解決農村融資難的問題。尼莎(2018)在研究印度農業金融發展歷史時發現,印度的小額信貸機構對于農村金融體制存在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萬宜辰(2017)通過分析我國農村人均GDP,農村金融相關指標,研究農村金融發展對其經濟產生效果,得出二者存在有顯著性效果,農村的金融體制存在著準入的門檻,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是受到限制的,不管是從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一元結構來看,金融在農村經濟上需要創新。陳思恩(2018)在研究湛江市農村金融發展發現,該地區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存在不健全的問題,存在金融市場發展滯后性,其信貸架構不合理等現象。周穎(2021)通過研究貴州省農村金融發展,分析出貴州省農村金融滯后的原因主要在市場供給方面、對鄉村振興支持力度不足以及供給性金融抑制、地區性差異、擔保能力問題上都作了詳細的闡述。
根據廣東省農業總產值與涉農貸款余額變化情況分析,自2011年以來,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增長變化率與涉農貸款余額變化,兩者之間的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關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隨著第一產業產值增加,涉農貸款持續增長,其中涉農貸款增長幅度逐步增加,增加幅度持續加大,整體而言,2011年~2020年10年間,廣東省第一產業產值、農業產值與涉農貸款保持基本趨勢一致。這10年間,金融在支持農村經濟上加大力度,一是廣東省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涉農貸款持續增長,平均增長率為12.34%,均超過第一產業、農業產值增長率,尤其是脫貧攻堅階段,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持續發力,組建專項農業貸款,著力提升“三農”服務質效,商業銀行深入落實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二是農村金融機制改制工作,優化涉農業務發展模式,合并市農村信用社,組建農商銀行,加大農商銀行在涉農業務范圍和力度,2019年年末,廣東省農信社系統扶貧貸款余額高達至29.86億元,精準金融支持貧困戶8.83萬戶,包括扶貧小額信貸余額高達7.81億元,共扶貧戶數2.73戶,完成“應貸盡貸”100%全覆蓋目標。如圖1、圖2所示,全省農商銀行在脫貧攻堅及后續鄉村振興戰略中,涉農貸款余額持續增長。三是構建政府與銀行合作平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農村金融產品。一方面,加快農村三大產業融合步伐,在農產品加工方面、農村電商方面以及休閑農業方面加大力度,使其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成效,鼓勵銀行結合當地特色,努力探索當地“三農”的特色產業發展優勢,創新金融產品,全力發展幫助農民富裕的產業,建成一批縣鎮村助農服務平臺?,F代種業加快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

圖1 廣東省2011年~2020年第一產業總值、農業產業產值及涉農貸款余額變化趨勢

圖2 廣東省2014年~2020年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變化趨勢
本文對該省金融支持農村經濟增長影響及因素程度進行實證分析,根據實證分析的要求,對此作出如下假設條件。
假設:廣東省農村經濟增長受到金融發展影響;通過廣東省金融發展的規模、結構、效率來評估其影響程度(廣東省金融數據與農村經濟增長數據選取時間為2001年~2019年)。以上假設是忽略了政策影響因素進行的,只考慮金融發展規模、效率以及結構對廣東省農村經濟增長。
衡量金融規模指標采用“涉農貸款余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來表示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規模,記為X1,由于對涉農貸款余額的統計設計上,統計傳統的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貸款,故指標分母運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計算。
衡量金融結構指標采用“(縣域存款余額+涉農貸款余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來表農村金融結構,記為X2。
衡量金融效率指標采用采用“縣域存款余額/涉農貸款余額”來表示農村金融效率,記為X3。
衡量農村經濟增長指標采用“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由于政府目前還沒有農村生產總值的統計指標和資料,因此,本文結合農村經濟增長的意義,采取該數據為農村經濟增長指標,記為Y1。
本文運用時間序列模型并運用Eviews10軟件進行實證分析,其中實證模型lnY=C+β1lnX1+β2lnX2+β3lnX3+ε。其中,C為常數項,βi(i=1,2,3)分別表示金融支持農村經濟增長的規模、結構以及效率的影響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單位根檢驗。在進行實證分析時候,首先對確定選取的時間序列檢驗平穩性,故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如表1所示,從表中看出,在5%置信水平下,指標X1、X2、X3、Y的對數在一階差分下是平穩的。

表1 單位根檢驗
協整檢驗。如表2所示,None*表示原假設為“至多有0個協整關系”,在5%的顯著水平下,P值小于0.05,即不接受原假設,表明其存在協整關系;若原假設是“最多存在1個協整關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P值大于0.05,即接受原假設,表明最多存在1個協整關系。根據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協整檢驗可以判別出它們在長期均衡關系關系,有著相似的發展趨勢。
因此,得出農村金融規模、結構以及效率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關系結果,得出協整方程為:
LNY=-16.051LNX1+18.443LNX2-7.143LNX3+8.851+e
(t=-8.2667)(p=0.0003)R2=0.7867 DW=1.90
領殘差序列為:
e=LNY+16.051LNX1-18.443LNX2+7.143LNX3-8.851
其次對該式子的殘差序列e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

表3 e的ADF檢驗結果
由表3可知,在5%顯著性水平下,e的ADF值為-5.2665,小于-1.9710,所以可以判斷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假設,說明e是平穩序列。據此可以判斷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存在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
本文采用農村經濟增長變量與金融結構、效率以及規模4個變量組成的系統建立VAR模型,采用多準則聯合確定的方法確定模型滯后階數P的數值,利用LR,FPE,AIC,SC,HQ準則推斷,p=2為選擇滯后階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VAR滯后階數p的選擇結果
最后對VAR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通過穩定性檢驗,VAR模型的內生變量有4個且滯后期長度為2,特征根多項式是2×4=8個特征根。同時,單位圓內包含了每個特征根倒數,所以可以判斷該VAR模型通過是穩定的,如圖3所示。

圖3 VAR模型穩定性檢驗
如表5所示,在滯后期為2的情況下,LNX2、LNX3是LNY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金融結構與金融效率對農村經濟增長有顯著作用;LNX1不是LNY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金融規模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增長作用不顯著,由此可以簡單分析金融規模發展的作用路徑,即金融規模通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以此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可得金融結構的優化與金融效率的提升是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顯著增長。

表5 LNX1、LNX2、LNX3及LNY的因果關系檢驗
本文在該VAR模型的基礎上,刻畫對LNX1、LNX2、LNX3和LNY三者變量之間變動的脈沖響應函數,進而分析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間的短期動態關系,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橫坐標代表滯后期年數,縱坐標代表變量響應數,在LNX1的擾動下,LNY并沒有馬上做出反應,LNY第一期的響應值為0,沒過多久迅速正向上升,同時在第2期的時候達到峰值,在之后LNX1對LNY的沖擊作用逐漸減弱,甚至響應值隨著LNX1下降,呈現負效應現象;LNX2上升至2%時候,LNY也隨之上升,但當LNX2下降的時候速度加快時候,LNY出現下降趨勢,甚至出現負增長,后期隨著LNX2的平穩運動,LNY在0值附近運動,后期較少出現負增長;當LNX3快速上升至4%,LNY幾乎沒有增長,一直在0附近徘徊,當LNX3從峰值迅速下降時,LNY出現負方向運動,后期一直在0值徘徊,這說明了LNX3對LNY有促進作用,但是不顯著。

圖4 脈沖響應函數圖
方差分解用于分析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貢獻程度或相對影響程度,如表6所示,短期內農村經濟增長對自身的貢獻度最大,但隨著期數的增加,金融效率、金融結構以及金融規模對農村經濟增長貢獻程度逐步上升,說明三者在長期內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是顯著。

表6 LNY的方差分解
通過上述的廣東省金融結構、金融效率以及金融規模與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關系實證研究,可以判斷短期內金融結構優化對農村經濟增長作用較為明顯,在農商銀行支持農村經濟增長基礎上,逐步國有銀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頻繁,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長期內金融結構持續優化,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在金融效率方面,支持農村經濟增長還需要有待提高,具體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政策是否落實,都值得讓我們深思,需要在進一步充分發揮金融協同作用,做到效率最大化;在金融規模上,就目前分析結果來看,金融規模的擴大對于農村經濟增長作用最小,對于其發展路徑未能有效地通過產業結構優化方面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故在長期內金融規模的發展想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其需要通過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綜上所述,短期內三者對農村經濟增長效果不明顯,長期內通過金融結構的不斷優化,金融產品具有針對性,給予農村經濟發展的優惠貸款政策,通過產業結構優化,三者對農村經濟增長發揮作用也會隨之增大,能明顯地促進農村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