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艷 凌楓
(上海市徐匯區凌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237)
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常見于尿潴留、尿道損傷等 疾病。鑒于我國醫療資源供需比相對較低,患者不能長期住院;加之不少患者無經濟能力支付長期住院的費用[1],致使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越來越普遍,其有效的居家護理成為一項挑戰。此外,照顧者對于導管護理知識的缺乏,易出現各項操作不到位,發生導管相關感染等諸多情況[2],導致社區留置導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及家庭照護困難等。常規健康宣教模式為知識“灌輸”模式,患者缺乏參與主動性,使得留置導尿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無法得到保障[3]。美國護理專家伊奈詹姆·M·金在使用綜合系統論方法的基礎上發展達標理論以及互動理論。King 互動達標理論主要包含個人系統、人際間系統以及社會系統,重視在護理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相互作用,鼓勵患者主動參與,獲取最佳健康狀態的目標[4]。為提高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感染情況,本院開展了相關研究,以探索在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中應用King 互動達標理論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上海市徐匯區凌云街道社區60~85 歲居家留置導尿患者60 例,患者及照顧者意識清晰、無認知障礙、無語言溝通障礙、可以配合完成問卷調查[5]。應用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 例。入組后均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回答初測試。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70.23±3.96)歲,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17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3例。研究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70.29±4.06)歲,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16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照顧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慢性腎病及泌尿系統腫瘤者、有精神病史及藥物依賴史者[6]。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每月由社區護士面訪時進行口頭健康宣教,發放健康宣教資料,主要內容包括導尿管留置期間的護理措施及注意事項、引流液的觀察、引流袋的更換、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等。
研究組采用以King 互動達標理論為基礎的健康教育模式。基于King 互動達標理論,結合文獻研究,制定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的教育方案。(1)評估:每月固定時間2 次對患者進行面訪,評估患者生活飲食習慣、遵醫程度、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等:社區護士通過細心地觀察和交流,取得患者及照顧者信任,建立和諧護患關系。(2)計劃:建立個體化護理檔案,根據以家庭支持、文化水平、自護能力、自尊水平等四個方面設定操作流程,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3)執行:①培訓技能。社區護士運用小視頻觀看、親身演示集尿袋更換手法等來加強教育效果,內容包括手衛生、會陰及尿道清潔方法等。②建立微信群。護士為群管理者,將護理操作視頻、不良事件處理等內容發送到群內,方便照顧者隨時學習,護士在群內進行答疑。③指導照顧者記錄患者飲水量、引流液色質量,集尿袋更換時間等,每周群內反饋隨訪。④鞏固強化。在連續性的教育周期中,對上次的健康教育內容予以及時反饋,對患者及照顧者未掌握的知識進行再次強化直至掌握。(4)評價:每月社區護士通過觀察、提問,請患者復述和實際查看照顧者更換集尿袋等操作,來反饋患者及照顧者對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個體化教育計劃的實施情況,效果評價記錄在個體化護理檔案中,以便及時調整教育計劃內容。上述方案內容,經兩輪專家小組會議修訂完善,并開展應用。兩組研究時間均為6 個月。
所有患者均在干預前后進行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水平檢測。采用生存質量評分量表(WHOQOL-BREF)[7]評價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周圍環境等4 個維度。按正向計分,每項得分0 分~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在專家指導基礎上設計《居家留置導尿知識》問卷,內容包括導尿管種類、導尿管更換時間、導尿管擺放位置、會陰清潔順序、膀胱功能鍛煉等20 題,答對1 題得5 分,答錯得0 分,總分為100 分,得分80 分以上者知曉水平為優,50~79 分者知曉水平為良,低于50分者知曉水平為差。將良和優歸屬于總知曉率。
調查患者對社區居家留置導尿護士的服務態度、技術操作能力、健康宣教內容等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干預前,兩組患者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比較(±s)
表1 兩組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比較(±s)
分組 例數 尿白細胞計數(×109/L)尿紅細胞計數(×10/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18.67±2.73 11.20±1.04 6.96±1.62 6.92±1.58研究組 30 18.70±2.78 6.12±0.72 7.70±1.60 4.06±1.18 t 值 0.042 21.997 1.780 7.944 P 值 >0.05 <0.05 >0.05 <0.05
干預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生理 心理 社會關系 環境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51.36±7.59 64.28±8.01 50.29±7.32 63.62±7.92 50.45±7.08 58.96±7.35 53.98±7.24 64.89±7.39研究組 30 51.42±7.65 76.54±8.15 50.32±7.41 75.87±7.62 50.41±7.01 70.82±7.76 54.05±7.31 72.56±7.83 t 值 0.030 5.876 0.016 6.105 0.022 6.078 0.037 3.90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干預后居家留置導尿患者的照顧者對護理知識的知曉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照顧者對留置導尿知識知曉情況以及滿意度的比較[n(%)]
留置導尿是臨床用于危重患者搶救、緩解排尿障礙等的重要措施,部分患者需要通過長期留置導尿來解決尿潴留問題。留置導尿屬于侵入性操作,且導尿管為人體異物,極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另外,患者及照顧者缺乏留置導尿護理知識,在進行居家自我護理時,通常存在盲目性以及隨意性,留置導尿護理操作流程不規范,進而增加泌尿系統感染風險。因此,實施健康教育,提升患者遵醫行為,對于居家留置導尿患者尤為重要。
互動達標理論是一種基于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理論手段,它強調在護理過程中護患之間的人際關系,重視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互動過程[8]。通過評估-計劃-執行-評價的達標理論模式程序,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在連續性的教育周期中,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加強教育效果。朱海萍等[9]將達標理論應用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獲得良好的干預效果。目前互動達標理論在社區留置導尿方面的研究較少。在本研究中,研究組在King 互動達標理論指導下,首先評估患者自身疾病及家庭情況等,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計劃,運用各類培訓手段及建立微信群等溝通方式,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使照顧者留置導尿相關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得到提高,通過效果評價強化和鞏固教育效果[10]。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生活質量得分以及導管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結果可知,開展King 互動達標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可促使患者對健康目標有清晰認識,有利于健康恢復。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開展互動式評估以及交流,進而準確感知并掌握其當前存在的健康問題,同患者共同制定護理目標,協助其實現健康目標,因此患者對導管知識有深入了解,生活質量水平也有明顯提升[11]。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可能在于干預后患者并發癥少,對導管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提升,同時生活質量水平也有顯著提高,因此其滿意度高。
綜上,對社區居家留置導尿患者開展King 互動達標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能夠減少導管相關感染,加強照顧者對導尿管護理知識的掌握,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能進行長期隨訪,一定程度上影響結果的判斷。因此在今后還需擴大樣本量,開展長期隨訪,對King 互動達標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預效果進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