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張云飛
(1.上海市嘉定工業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科,上海 201815;2.上海市嘉定區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201806)
嚴重精神障礙是指精神疾病癥狀嚴重,導致患者社會適應等功能嚴重損害,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者客觀現實不能完整認識,或者不能處理自身事務的精神障礙。嚴重精神障礙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六種疾病[1]。
上海嘉定工業區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來源于上海市精神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共770 例。患者基本情況見表1。患者是由具有精神科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上報到上海市精神衛生信息系統,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防條線醫生為患者建檔并納入社區管理,開展隨訪評估,并將信息錄入到上海市精神衛生信息系統。

表1 上海嘉定工業區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口學分布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人口學、患病特征和類型的分布。
方法將系統中上海市嘉定區內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基本信息導出,采用Excel 2010 軟件導入與整理數據,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構成比和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轄區內常住人口168 355人,其中戶籍人口65 005人,外來人口103 350 人。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770 例,報告患病率為4.57‰;其中本市戶籍人口報告患者734例,患病率4.36‰;外省市人口36 例,患病率0.21‰。報告患者性別比為1 ∶1.12。患者分級分類評估以綠色為主,占44.81%,風險較高紅橙占16.23% ;監護情況中監護好占95.06%,監護弱及無監護占4.94%。
在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中,精神分裂癥最多423例,占54.94%;其次是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221 例,占28.70%;雙相情感障礙56 例,占7.27%。偏執性精神障礙1 例,占0.13%,無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分裂情感障礙患者。見表2。

表2 上海嘉定工業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患病特征
轄區內六大類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只有其中四類,分別為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總體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年齡集中在30歲以上,其中60 歲以上人群最多。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精神發育遲滯患者以文盲,未婚居多。四類嚴重精神障礙在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分級分類評估的分布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家族史、監護情況的分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上海嘉定工業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類型分布特征[n(%)]
嚴重精神障礙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2]。上海嘉定工業區嚴重精神障礙報告患病率偏低,原因可能有2 方面:(1)轄區常住外來人口較多、報病建檔大多數都是本地戶籍人員。外來務工流動人員人口流動大,看病就診后回老家治療,導致登記建檔患病率偏低。(2)本地農村地區拆遷較多,有一部分患者搬離轄區居住,導致患者流出較多。
本次研究發現轄區內關于精神障礙患病率的性別差異基本與國內報道的結果一致[3]。女性嚴重精神障礙患病率高于男性,與閻秀芳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與女性在面對各種不良事件時,適應能力較差,更易出現心理障礙有關[4]。60 歲及以上年齡組患病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退休后精神空虛,加之現在年輕人大多不與父母一起居住,造成空巢老人孤獨,缺乏精神慰藉以及軀體疾病等原因,更容易產生精神障礙。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及以下為主,主要因為轄區內精神發育遲滯占比較大,這部分人群智力有問題導致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婚姻狀況未婚患者占比較大,這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存在病恥感有關[5],再加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閉門不出,不善交流,不積極治療,導致患者成家困難較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中占比居前三位的分別是精神分裂癥(54.94%)、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28.70%)和雙相情感障礙(7.27%)。精神分裂癥患者占比高,其多發生暴力行為,致殘率高,對社會危害大,是社區防治的重中之重[6]。嚴重精神障礙在管患者中不同診斷患者的發現報告也發生變化,雙相情感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的報告率越來越大,是因為現在醫生對這疾病的診斷報告水平提高了,還有這類疾病肇事肇禍風險高,大家的關注度提高了,導致報病有所提高,這提示我們關注精神分裂癥患者,同時也要重視其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7]。
嚴重精神障礙管理和治療工作是政府領導、多部門共同推進的綜合管理工作[8]。通過本次調查,初步了解嘉定工業區嚴重精神障礙的患病情況及分布特征。精神分裂癥是社區防治和康復管理工作的重點,針對不服藥或服藥不規律患者積極推廣長效針劑治療。加大轄區內精神疾病知識宣傳,提高群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及患者的偏見,提高患者就醫依從性,以利于患者康復盡早進入社會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