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偉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加快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會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當前發展面臨的宏觀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奮斗目標和重點任務,生動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宏偉藍圖,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遵循,必將對吉林振興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白城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聚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準確把握“八個必須”規律性認識,精準錨定“六個顯著躍升”奮斗目標,全面落實“七個方面”重點任務,堅決扛牢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時代使命,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中體現白城擔當、譜寫白城篇章、貢獻白城力量。立足白城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深入實施“1433”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強市,用生態價值轉換這個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生態經濟先導區、鄉村振興創新區、生態文明示范區“一城三區”,構建城市發展、生態經濟、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的“白城模式”;全力破解水、地、電“三個瓶頸”,有效解決“引水”和“留水”、“增地”和“改地”、“用電”和“送電”問題,打造全省增糧“主戰場”、構筑能源產業“新高地”;持續強化規劃、項目、要素“三個支撐”,繪好跨越發展“施工圖”、做好投資拉動“大文章”、用好政策保障“組合拳”,努力打造新時代生態白城、實力白城、美麗白城、幸福白城。
一、突出“增糧增值”同向發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發揮在糧食安全產業帶中的支撐作用
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報告中指出,要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為確保國家口糧絕對安全作出吉林貢獻。白城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也是全省糧食增產潛力最大的地區,且后備耕地資源豐富、單產提升潛力巨大,白城市一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開展“三大增糧”工程,牢牢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一方面,圍繞“增糧”,全力實施“三大工程”。一是改地增糧。依托491.6萬畝可開發土地資源,實施補充耕地、新增農田項目,重點推進6個鹽堿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范區建設,打造1個萬畝級核心示范區與5個千畝級輻射示范基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年新建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40萬畝以上。二是以水保糧。抓住全省“大水網”建設契機,規劃建設“引嫩濟洮”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快推進白沙灘、月亮泡、大安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到“十四五”末,全市灌區灌溉控制面積將達到100萬畝,農田節水灌溉面積將達到600萬畝。三是科技興糧。依托中科院東北地理所、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探索形成“水肥一體化、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到“十四五”末,農業機械化率將達到92%以上,糧食畝產將提高到1000斤。另一方面,圍繞“增值”,培育壯大“四個產業”。一是做精玉米產業。以梅花生物科技集團為鏈主企業,接續實施四期工程,同步推進檸檬酸、甜味劑等加工項目,推動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領域邁進。二是做優肉牛產業。實施“秸稈變肉”暨百萬頭肉牛工程,抓好1個萬頭基地、10個萬牛鎮(鄉)、50個千牛村和2個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推進吉運肉牛、和合牧業、皓月肉牛產銷一體化等項目盡快投產。力爭到“十四五”末,肉牛養殖達150萬頭。三是做大生豬產業。實施生豬養殖倍增計劃,抓好牧原集團4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持續提升生豬產業一體化、規模化、集群化水平。四是做強乳品產業。大力實施4萬噸奶粉、5萬頭奶牛養殖基地項目,支持飛鶴全域布局擴能,積極打造全國乳品產業強市。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457”目標,即打造“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加工轉化率70%以上。
二、堅持“開發利用”同步推進,加快建設“陸上風光三峽”,強化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中的主體地位
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為方向,并把新能源產業擺在“六新產業”的首要位置。白城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被列為全國首批千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首批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是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建設重點地區,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綜合開發基地。白城市一定堅持綠色低碳方向,以資源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以園區為平臺、以科技為引擎、以改革為動力,加快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一是抓好風光資源開發。積極承接“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加快推進風電、光伏兩個千萬千瓦基地和“吉電南送”項目建設,特別是重點開展魯固直流140萬千瓦“光熱+光伏+風電”示范項目,確保到2023年末全容量同期建成并網。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清潔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二是創新發展氫能產業。堅持新能源電解水制氫的“綠氫”路線,積極推進新能源制氫示范、大安制氫一體化項目,謀劃實施氫制合成氨、甲醇以及碳纖維儲氫裝備生產等項目,加快建設長白氫能走廊,著力形成氫能“制、儲、加、運、用”全產業鏈,創建全國氫能示范城市。三是打造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優化園區運行模式,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風光儲科學配比、源網荷高度融合,破解技術瓶頸,尤其是協同推動配電網和調度中心建設,促進電源端、網端、負荷端實體化運行。充分發揮綠電產業示范園區的電價成本洼地、電力持續保供、綠電消納認證“三大優勢”,在抓好首批示范項目的基礎上,著力引進一批綠色新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等高附加值項目。四是構建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按照“系統謀劃、集成布局、整體推進、頭部引領、形成閉環”的思路,集群式抓好三一、東方電氣等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動核心零部件落戶園區,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三、注重“保護發展”同頻共振,加快建設“四業融合”生態旅游板塊,彰顯在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中的獨特優勢
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報告中指出,要打造消夏避暑、生態觀光等極具特色旅游產品,為旅游強省、休閑名省提供有力支撐。白城擁有向海、莫莫格等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越,發展生態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白城市一定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態旅游相互促進,聚焦建設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強化“四旅融合”,做好旅游文章。一是文旅融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作大型多媒體動漫音樂劇《大遼·神話》,叫響關東漁獵文化、遼金捺缽文化、民俗歷史文化品牌。二是軍旅融合。依托白城紅色資源和軍事特色,大力推進軍事文化主題公園、遼吉省委革命舊址公園建設,建設綜合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是農旅融合。實施百里生態綠色長廊、向海綜合開發等重點項目,深入推進河湖、林草連通工程,創建嫩江灣5A級景區,爭創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構建西部靚麗的旅游環線。四是商旅融合。依托現代商貿綜合服務園區、綠色農副產品流通中心、區域雜糧雜豆交易中心等項目,促進“商貿+旅游”,形成集聚效應、品牌效應。“十四五”期間,打造“一線多點”精品旅游環線,讓白城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更有“金山銀山”的“價值”。
四、統籌“開放合作”同題共答,加快建設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放大在“人字形”大通道中的節點功能
省委書記景俊海在報告中指出,要促進開放合作提質增效,打造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白城地處吉、黑、蒙三省(區)交界處,是“長吉圖”西進的必經之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支撐區。白城市一定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戰略,進一步打造平臺、拓展空間、延伸領域,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一方面,深化互聯互通。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著力打造吉林省西部開放門戶,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與沿邊開發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完善對外開放大通道,推進通齊高鐵、物流港升級等重點項目,組織開展“一環八射”向心公路提質工程,參與實施長春至白城鐵路提速工程,持續拓展白城長安機場國內航線,進一步優化交通路網,打造現代交通體系。另一方面,加強協同發展。大力開展對外合作,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抓好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引進。深化與長春、浙江嘉興的戰略對接,密切與吉大、東電的產學聯動,加快與內蒙古興安盟、齊齊哈爾周邊城市的融合發展,努力在“飛地經濟”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白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在新一屆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加快推動白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