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是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省委書記景俊海所作的報告擘畫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明確了“六個顯著躍升”目標,部署了“七個新的更大突破”任務,統攬全局,突出重點,是指導和推動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全力抓好貫徹落實,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貫穿到發展改革工作的全領域、各環節,以“奮斗有我、就在吉林”的昂揚姿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貢獻力量。
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
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是我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振興發展基礎優勢的重大舉措。未來五年,我們將搶抓戰略實施關鍵期,加速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突出“一主”,持續增強長春核心競爭力,建設以長春為核心的現代化都市圈,輻射帶動吉林、四平、遼源、松原、梅河口等城市協同發展,力爭利用10年形成2萬億區域經濟體,打造東北亞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板塊。構筑“雙廊”,立足長春、四平、遼源、吉林、松原地區工業基礎和長春、遼源、梅河口、通化、白山、延邊醫藥健康產業特色優勢,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合理分工、上下游產業一體發展的產業格局,力爭利用10年使“雙廊”區域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90%以上,“萬千百”現代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構建“雙帶”,立足我省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和東北黑土區中心地帶優勢,打造大圖們江開發開放經濟帶和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力爭利用10年形成我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中心樞紐,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千億斤臺階。做精“雙線”,發揮東部長白山冰雪森林和西部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打造長春、通化、白山、延邊、吉林、長白山避暑冰雪旅游大環線和長春、松原、大安、白城、通榆、長嶺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力爭利用10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達到萬億級規模,把吉林打造成冰雪旅游強省和避暑休閑名省。暢通“雙通道”,構建以白城、松原、長春、通化至遼寧(丹東港、營口港、大連港)大通道和長春、吉林、琿春大通道“人字形”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西連歐亞、東接沿海,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雙基地”,釋放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資源等優勢潛力,打造國家級創新創業基地;發揮白城、松原清潔能源富集、土地資源豐富優勢,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盡早實現“陸上風光三峽”3000萬千瓦裝機規模。推動“雙協同”,以長春與吉林、長春與四平一體化為發展重點,推進產業發展協同、基礎設施協同、公共服務協同、生態治理協同和社會管理協同,提升中部城市群整體實力。
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精準調控穩定經濟運行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當前,我省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穩定經濟基本盤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未來五年,我們將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緊扣“兩確保一率先”發展目標,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是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做好經濟走勢研判,堅持預測預警關口前移,及早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出有針對性舉措。完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做好綜合績效評價,不唯GDP,發揮指標風向標作用。二是系統精準充實政策儲備。聚焦宏觀政策變化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短板,加強政策研究和儲備,充實政策工具箱,適時出臺穩增長預調微調措施,及時解決實體經濟困難和重點領域風險可能加劇等問題。三是切實穩定市場預期。密切關注輿情走勢,及時回應市場關切,妥善化解可能影響預期的重大風險隱患。加強政策出臺前的廣泛征求意見和出臺后的宣傳解讀,釋放清晰穩定信號,切實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同時,加大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亮點宣傳力度,提振發展信心。
三、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強化投資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推動作用
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也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擴大有效投資是“三駕馬車”中最為直接、最行之有效的舉措。未來五年,將繼續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千方百計、多措并舉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加大制造業投資力度。堅持把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作為擴投資的著力點,聚焦我省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聚力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要素,精準對接消費升級和未來需求,延長產業鏈條,擴大產業規模,推動產業集聚。重點推進千萬頭肉牛、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一汽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吉化轉型升級、中國(吉林)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等強省立市的引領性項目。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補短板和引導帶動作用,適度超前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傳統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功能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重點推進吉林“大水網”、沈白高鐵、長春龍嘉機場三期、萬里綠水長廊、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長春經濟圈大環線等重大承載能力提升項目。三是加強項目謀劃儲備。聚焦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精準謀劃一批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補鏈強鏈延鏈項目;聚焦新基礎、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超前謀劃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設施項目。堅持以“十個圍繞”謀項目,以“一主六雙”落項目,以新基建“761”工程建項目,形成梯次跟進、滾動實施的項目儲備庫。四是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實行“保障跟著項目走”機制,優化立項、規劃、用地、環評、施工許可等審批服務。拓寬社會資本參與渠道,支持民間投資,推廣PPP、REITs等投資新模式。發揮好省、市、縣三級項目中心作用,全過程、全鏈條服務項目建設。積極開展系列投資促進活動,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吉林、落戶吉林。
四、堅持建設生態強省,科學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省委省政府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總體目標,我們將搶抓“十四五”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全力抓好“雙碳”落實工作。一是建立政策保障體系。制定印發《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同步編制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科技等重點領域支撐方案,加快構建碳達峰“1+6”政策體系,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二是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堅持風、光、水、氫、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利用方向,加快實施西部“陸上風光三峽”和東部“山水蓄能三峽”,著力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堅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三是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化升級。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推進工業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廣應用綠色低碳計劃、工藝和裝備。推動重點行業能效達標改造,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四是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引導綠色低碳消費,倡導綠色出行,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等建設。推動綠色低碳教育進學校、進機關、進家庭、進企業、進農村,使綠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堅持先立后破、安全降碳,不搞“一刀切”“碳沖鋒”和運動式“減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五、堅持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我省開放合作提質增效
我省是“一帶一路”向北開放重要窗口,是我國沿邊開發開放和參與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的重要地區。未來五年,我們將持續深化“五個合作”,主動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是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實施新一輪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發展規劃,申建中國(吉林)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計劃,進一步深化與日韓在產業、科技、經貿、人文等領域合作。二是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穩步推進“濱海2號”、琿馬鐵路擴能等通道項目建設,保持“長滿歐”“長琿歐”中歐班列、陸海聯運航線、內貿外運航線常態化運營,拓展東北亞國際空中航線,加快由“通道型經濟”向“樞紐型經濟”發展。三是釋放開放平臺功能。支持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探索實施高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提升我省整體對外開放水平。推進長春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提升長春龍嘉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功能。支持綜保區加工制造、跨境電商等重點項目建設。四是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推動落實與京、津、滬等省份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吉浙對口合作“升級版”,深化與央企、世界500強、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對接合作機制。舉辦好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全球吉商大會、中國新電商大會和吉日、吉韓、吉歐等重大經貿交流活動,提升國內國際經貿合作水平,以高質量開放助力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作者: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