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2022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學院實地考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時說:“黨中央十分關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業,我們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特別關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我國向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將就業工作作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在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上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最強勁的增長極,也是促進充分就業的新引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數字經濟下的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功能不斷擴展,就業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新就業形態正在成為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渠道。小到送餐機器人、數字電視、自動駕駛,大到智能安防、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產業,一個個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正悄然出現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批批高端、前沿、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技術應用領域也正在成為促就業的新引擎。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成為新型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臺型就業”“生態圈就業”不斷發展,“斜杠青年”新勢力不斷壯大。到2025年,數字經濟帶動就業人數將達到3.79億人。
顯然,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充分就業的新引擎。數字技術的成熟應用,正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培育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而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也帶來了新的商機和市場空間,同時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機會提供了可能。
本期雜志推出《數字經濟 開啟就業新局面》《數字經濟 數“才”為要》《政策護航新就業形態》一組文章,全面報道數字經濟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的重要意義。同時指出,數字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全民數字素養日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對于勞動者來說,只有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才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有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才能盡享數字經濟時代的便利。
《中國新時代》編輯部
中國新時代 202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