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作為學校引路人,提出的每一個想法,規劃的每一條路徑,都應該以成長學生、成就教師、發展學校為目標。回看葉丹就任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小學校長的8年時間,從文化打造到課程建設再到教師的培養,她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腳踏實地的做法結合得相得益彰。得益于此,洪山小學不僅成為諸多孩童心目中的成長樂園,也成為教師實現自我生長的園地。
締造富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
走進洪山小學,就是真的走進了兒童的樂園。這里,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校園,它囊括了“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等,文化場景隨處可見,文化符號點綴其間,令人眼前一亮的同時,更驚嘆于校長葉丹的大膽、創新。
葉丹的一句話發人深省:“校園是為兒童設計的,但似乎從未邀請兒童參與。以成人思維琢磨出的各種創意,未必能得到兒童的喜愛。”于是,2017年,在葉丹的帶領下,洪山小學面向全體學生做了一次調查:你希望在校園里看到什么?孩子天性好玩,想象力豐富,大多數人選擇了“小動物”。
不久后,洪山小學的草地上便出現了一片“童心牧場”,小羊、小兔子、孔雀等等孩子們喜愛的動物,紛紛在學校里安下了家,校園里頓時活躍起來。每天中午,孩子們一邊喜笑顏開地圍在柵欄邊喂養,一邊搶著發問:“這是什么羊,可以活到多少歲?”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孩子們增加的不只是見識,更是獨屬于孩童時期的童趣。在洪山小學度過的六年時光,必將成為他們一生美好的回憶。
除了激活童趣,“童心牧場”還為師生教學搭建了橋梁,科學老師找到了最好的教學素材,從動物的生活習性到繁殖方式,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項目化的學習。語文老師找到最好的習作素材,在“我最喜歡的小動物”主題寫作中,不少同學寫到了山羊和孔雀。
對孩子們而言,洪山小學就是童話般的樂園,除了“童心牧場”,還有“魚戲清虹”“開心農場”“童話樂園”“魔法大道”“棋樂無窮”等“校園十景”。校園的花壇中藏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樹枝上藏著一個個彩色的鳥窩。各種彩色的輪胎,搭建起一個個童話故事的小景。校園的“魔法大道”上,立著一排哈哈鏡,孩子們在鏡前自由跳動,時而圓肥,時而細長,陣陣笑聲樂翻了校園;道路上一個個彩色的方格,是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房子”。“學校的文化不再是成人世界的文化,而是充分尊重兒童、了解兒童、為了兒童設計的文化,校園也變得更加美好。”葉丹表示。
該校校園里有許多二維碼,遍布各個角落。據介紹,洪山小學將校園景觀形成體系,每一個景觀都貼有一個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后,打開的視頻里就是一門課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洪山小學將文化做成了課程。掃一掃二維碼,就會發現景觀中發生的故事,有孩子們的講述,也有習作、活動的視頻。
“魚戲清虹”是走進洪山小學校園看到的第一個文化場景,掃描二維碼,一個生動的故事立馬呈現出來。曾經有一個小女孩,把自己養的小魚放生在這里,通過女孩的日記,老師們了解了其中的緣由。原來,為了不讓自己的小魚孤單,女孩決定讓它和“魚戲清虹”里的其他小魚一起自由生長。正如葉丹所言,校園里的魚池并不少見,但是如果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將會更加有趣,通過校園文化視頻的補充,人們看到了“魚戲清虹”的獨特魅力。它的魅力源自洪山小學的師生,源于一個小女孩善良的舉動,源于一位老師細心的挖掘。
構建多維度的課程體系
早在2011年,洪山小學便確立了“生命因體驗而精彩”的辦學理念,把“體驗教育”作為辦學特色,逐步構建“5T”體驗教育體系,即從體行管理、體趣課程、體悟德育、體智課堂、體認評價五大維度實施體驗教育,讓學習成為精彩的“體驗之旅”。
給學校文化場景貼上二維碼,實現隨時學習開啟了洪山小學校園文化課程化、可視化建設的步伐,但這只是第一步。
2014年,洪山小學開發了兒童游戲類校本課程。2017年,該校體育教師柳田牛編著的《讓孩子們玩到嗨——體育創意游戲100 個》成為全國第一本“碼書”。隨后,該校多名教師陸續開發了自己的課程。2019年,又有兩名教師成功出版了自己的“碼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課程開發中來。
葉丹坦言,當課程開發到一定程度時,學校又遇到了瓶頸——什么時候用這些課程?如何用好這些課程?“不是發布到網上或印成書、做成宣傳冊就可以了,而是要真實地應用到教育教學之中,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018年,在一次全體教職工的“頭腦風暴”中,洪山小學“課程館”打造的概念漸漸清晰。“校園應是一個巨大的課程館,課程資源都可以生成二維碼,布置到校園里的各個角落,實現掃碼即學,依時學、隨性學、依需學。”葉丹表示。根據這一創新理念,洪山小學建成了占地約800平方米的科藝課程館,館內布置由教師、聯盟校開發的相關課程海報,并配備平板電腦,安裝微信、QQ、訊飛語記等軟件。在這里,學生可以隨時按需要、按興趣掃碼學習,做到即學即練。
“在形成課程館思維后,我們的工作思路也發生了變化。”葉丹介紹,以節日活動設計為例,語文節是洪山小學的特色節日課程,還曾以童話節、詩歌節、戲劇節等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深受師生喜愛。2019 年,洪山小學策劃以“紅色經典”為主題的語文節活動時,各年級主任組織學科教師進行討論,學生也加入其中。結合學生代表反饋的“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讀、唱、看、繪、演、誦、配),葉丹帶領教師定制出七大課程館,即經典故事館(閱讀故事)、童聲合唱館(學唱紅歌)、時光影院館(觀看電影)、空中電波館(朗誦詩詞)、繪聲繪色館(繪本創作)、聲臨其境館(電影配音)、校園大舞臺(話劇表演)。
經過師生一周的努力,各類課程資料得以整理上傳至網絡,并制成海報,布置于課程館內。對具體操作時需解決的技術難題,該校拍成微課,指導更多的師生共同學習。“有了內容、有了技術,學生就有了選擇,開始積極行動起來,把整個校園建設為課程館,實現隨處可學、掃碼即學。”葉丹說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學生居家學習期間,洪山小學的語文節也沒有中斷。“最美人間四月天”活動,在葉丹的帶領下,該校把“見字如面書信節”作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語文實踐活動。圍繞書信文化,建設了“書信之旅”“名篇欣賞”“翰墨書香”“設計工坊”“密信傳音” “明信寄情”“鴻雁傳書"“影音傳情”“一封家書”八大主題網絡課程館。
葉丹介紹,每個館內均有豐富的圖文影音資料,方便學生及家長學習交流,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完成相應任務。一張張手工繪制的明信片寫滿“武漢加油”,繪出白衣天使;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手寫書信,或給父母,或給老師,或給小伙……“‘課程館’思維為我們的教育打開了一扇窗,窗內是知識,是技術,而窗外則是教育的視野和情懷。”葉丹深有感觸地表示。
打造全方位的教師發展空間
一所學校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離不開每位教師的傾力付出。洪山小學的教師,在葉丹的引領下,每個人都激情滿滿,充滿了創造力。
但剛就任洪山小學校長時,面對教師成長緩慢、隊伍渙散等問題,葉丹也曾憂心忡忡。據介紹,洪山小學創辦于1950年,2012年學校重建,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該校原隸屬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山村,屬于城鄉接合部,七成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流動性較大。回憶起2014年剛擔任校長時的情景,葉丹感慨道:“短時間內,大量新手班主任難以應對調皮的孩子,管不住學生,教學質量就更談不上了。”
憂慮不能解決難題,唯有行動起來,才能找到希望。葉丹帶領班主任隊伍在摸索中前行、完善、發展,部署了“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的辦學路徑,一步一個腳印,行穩致遠。
2016年初,該校成立首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鴻鵠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以市級優秀青年教師余娟,市級百優班主任陳俊、王玲,區級十佳班主任彭藝紅、余鑫為領頭雁主持工作,加上骨干成員組成八人工作組。工作室以班級管理為主線,以班主任策略研究為載體,以團隊學習、同伴互助、獨立實踐為表征,以合作、交流、切磋、提高為基本宗旨,不斷幫扶和促進學校年輕班主任迅速成長,成為學校班主任團隊“研究的內核、成長的階梯、輻射的平臺”。
工作室提煉有“鴻鵠之志”管理文化,設有“鴻鵠之聲”交流平臺,每周設固定的時間進行線上交流。班主任可將自己的困惑與問題,通過“鴻鵠之聲”向大家咨詢。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積累,多位年輕班主任迅速成長,并發展成為工作室的骨干成員。
“我們努力讓每一位教師找到自我的生長點,為教師專業發展培育適合的‘土壤’,給予他們生長的空間、陽光、雨露……”葉丹是這么說的,更在實際工作中深入踐行。
多年前,葉丹在校外見證了一場唯美的沙畫表演,她不禁萌發了把沙畫藝術搬進學校的想法。一切說做就做,學校引進了設備,由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珠寶設計專業的美術教師龔潔執教沙畫特色課程。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在沙畫藝術中陶冶了情操,更讓龔潔找到了發展的方向,消除了她無法運用專業特長承擔特色課程的迷茫。葉丹介紹,雖然龔潔是零起點,但她非常用心,自己購買了沙畫臺,在網上自學課程,邊學邊教。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門課程竟在短時間內成為學校熱門課程之一,每年網上選課時都是“秒殺”,搶不到的孩子還會哭鼻子。一年以后,孩子們的沙畫水平突飛猛進,能從臨摹走向創作;學校沙畫課程也走向區域,面向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美術教師進行展示。
然而,這只是開始。葉丹很清楚,對龔潔而言,重拾專業教學才是她最想做的。于是,葉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高端的珠寶設計在學校落地,把這門課開到美術課堂里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帶著孩子們一起設計珠寶,穿上自己設計的珠寶,給孩子們來一場屬于他們的校園珠寶舞臺秀。”
話音剛落,葉丹從龔潔眼中看到了閃爍的光芒。當晚,龔潔就在家動手“折騰”起來,第二天一早,她把創作好的作品帶到學校,不起眼的紙杯變成了可穿戴的胸針、戒指,精巧有趣。在葉丹的建議下,龔潔把制作過程拍成微課,作品被清華大學出版社看中,簽約免費出版碼書《 “紙”愛首飾》。2018年,龔潔不僅在自己帶的年級開設了專門的“珠寶設計”課程,還將美術教室布置成了“小潔老師首飾工作坊”,這一項目獲得洪山小學第三屆“教育創客”特等獎。
據葉丹介紹,像龔潔這樣的青年教師洪山小學還有很多,他們有能力,有素養,但缺乏經驗,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會迷失。“我一直把這些初上崗位的青年教師當作學校最寶貴的財富,鼓勵他們有作為,竭盡全力為想做事的教師提供一切支撐。”葉丹表示。
上海師范大學中小學教育實驗研究所學校發展研究室主任鄭杰對今天的洪山小學及葉丹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洪山小學的“今生”是一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團隊,預示著未來無限的可能。“洪山小學校長葉丹本身就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在冷靜的外表下藏著她的愛與激情。更可貴的是,她設法去點燃和感染,讓教職員工們放下世俗,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鄭杰說道。
GOOD TEACHER
葉丹
湖北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小學校長,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武漢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武漢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