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思
巨大的市場需求,激發巨大的商機,通過不斷創新和全方位地系統推動,讓陽臺經濟這個新業態發展得更加成熟。
中國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想辦法種點兒菜。
以往,這句話總用來形容中國人的 “種菜情結”,不管是在陽臺上,還是院子里,只要看到空地,家里長輩都會想種點什么。
不過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陽臺種菜在年輕人中悄然流行,有短視頻平臺統計,近年來,上至60后下至00后,都加入了陽臺種菜的大軍。沉迷其中的網友調侃,“熱衷種菜就像老年人癡迷廣場舞”“居家的盡頭是種菜”“一入種菜深似海”。
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陽臺種菜的潮流便已興起,而且形成了包含種子、土壤、教學、分享等環節在內的復雜產業鏈。淘寶2022年5月發布的《2022陽臺種菜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各類蔬菜種子銷量同比暴漲,購買人數連續3年增幅超 100%,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成為購買種子人數最多的城市。唯品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種菜機的銷量環比增長超30%,其中90后、95后訂單增速超大盤水準。
消費端的火爆也帶動了供給端,種子、多功能種植箱、專用花盆、肥料等生意迅速發展,圍繞陽臺種植果蔬全培育成長周期的產業鏈已經形成,就連陽臺裝修等配套業務也被帶動起來。
這種“都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正為城市帶來細微又不可忽略的變化。
陽臺種菜催生新商機
有院子的種院子,沒院子的種陽臺,沒陽臺的上天臺,花盆能種蒜,塑料盒能發豆芽……近期,“居家種菜”話題頻頻霸屏熱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水培蔬菜,在陽臺或廚房里收獲一小片“迷你森林”。
然而,當不少人還在學習新手種植攻略時,來自“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小伙李維鵬的自家陽臺早已是一番瓜果飄香的景象。6年來,他一門心思研究種菜,還堅持拍視頻傳授種菜秘笈,帶動全國各地的粉絲打響“蔬菜保衛戰”。他在6年時間里教人種出過香菜、大蒜、生菜等400種菜,研究出2000多個種植器,收獲了百萬余名粉絲和“菜友”,銷量也能排到行業前三。
《2022陽臺種菜報告》顯示,國內圍繞陽臺種菜這一產業的市場規模可達百億元。不少賣家看準這撥年輕人的需求,開發了種子新手套裝。隨種子附帶詳細的播種說明,營養土、生根粉、小袋裝有機肥等。甚至還有賣家干脆直播教學,手把手教你怎么種。“我們品牌是2020年下半年進入天貓平臺的,業務量增長非常快,2022年3月網店營業額只有5萬元,4月達到8萬元,這個月(5月)我們已經做到將近12萬元。”淘寶店主馬偉明表示。
陽臺種菜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催生了不少新興產業,圍繞陽臺經濟已然形成了覆蓋果蔬全周期培育成長的產業鏈。有店鋪做起了蔬菜種子、多功能種植箱、專用花盆、懶人種菜盆、肥料等生意,甚至有的店鋪專門推出了智能種植機。
而且最近幾年中國盆栽蔬菜市場也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盆栽蔬菜農產品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11.37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35.21億元,其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2.7%。
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預計接下來的兩三年,中國盆栽蔬菜農產品將會加速普及,盆栽蔬菜市場未來將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盆栽蔬菜農產品的銷量可能于2024年達到3.99億盆,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3.0%。預計銷售收益將于2024年增至78.9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8.5%。
“都市農夫”的種菜熱情,還催熱了陽臺裝修。“近年來,陽臺、露臺、院子流行造景,穿插種植上花草、蔬菜。”昆明道奇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佳介紹說,造景時多會利用天然的素材,如石材、木塊、鐵藝、籬笆、竹編等,再結合花、樹進行設計。如空間允許,還可以加入流水元素,讓整個花蔬園更接近自然。
成長為新的生活方式
盆栽蔬菜是一種體驗田園生活和享受生活小時光的一種方式。作為陽臺蔬菜,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可以現摘現吃,城市里的種植生活,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每每看到陽臺的“生機盎然”,80后莫曉晴總是很欣慰:“2020年我開始種菜,短短兩年時間,先后種過不下20種蔬菜瓜果。現在整個陽臺滿滿當當,為家里增添不少生活氣息!比如這個韭菜,不光好吃,還很容易種植。建議在春秋季節進行,播種下去10天左右就能發芽。”
《2022陽臺種菜報告》顯示,在購買種子的人群中,95后買走了最多的種子,其次是80后。截至發稿,微博話題“年輕人為啥越來越喜歡種菜”閱讀量已超過1億;豆瓣“我在陽臺種菜吃”話題,菜友們分享種菜經歷,也超過千萬人瀏覽。
最近一段時間,網友“王大鋤”也感受到陽臺種菜話題的持續火熱。身在上海的她說,疫情這兩個月可以明顯感覺到,周圍有朋友也開始種菜了。陽臺種菜現象風行背后,除了“吃貨”們對綠色健康蔬菜的執著,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慰藉。“王大鋤”說:“每天都能看到成長和變化非常治愈,再到最后的豐收,家人也非常開心。”網友小t則表示,近三四年陽臺種菜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小伙伴喜愛,主要在于城市打拼的人們內心深處對回歸田園的向往;很多人在陽臺開辟一個迷你小菜園,希望做個“都市陶淵明”。
“不僅能吃,還能觀賞。”北漂青年小張表示,自己種菜的想法來自社交平臺,看到別人家陽臺上的菜,感覺很解壓。一方面是想吃上自己種的菜,另一方面也能豐富自己的生活。
與小張將陽臺種菜看作一種精神寄托不同,同樣家住北京的李強,更看重陽臺種菜背后的親子教育。“與孩子共同種菜,寓教于樂,還能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李強表示,目前已成功種植過草莓、小蔥、大蒜等,與孩子共同完成,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陽臺種菜并非在疫情期間才興起,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人們有了更多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這是陽臺種菜興起的一個主要背景。”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說。
韓一軍表示,城市農業、陽臺農業是緩解城里人焦慮的重要方式。陽臺種菜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園藝療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讓人們在種菜過程中收獲愉悅感、勞作感、責任感。毫無疑問,陽臺種菜是緩解精神壓力的一種好辦法。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黨支部書記陳娟認為,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有了更多的居家時間,也促進了陽臺種菜成為全民參與的活動,“種菜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方便家庭補充最新鮮的蔬菜,已經成為緩解壓力的一味良藥。同時,陽臺種菜也形成了一定的圈子,鄰居朋友間交流種菜心得,年輕人在朋友圈打卡種菜心得。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情感連接,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新窗口。”
如今這一樂趣延續到居民的陽臺、露臺,居民種菜不為銷售,只是自給自足和街坊互送。在疫情期間,陽臺種植也能成為鄰里之間加強溝通、傳遞信任的橋梁。2020年2月,上海四葉草堂作為社區花園倡導機構,就發起過公益行動,倡議家庭在自己的陽臺種植,并在鄰里間無接觸分享種子,最后回饋社區。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園藝系主任潘宇分析,陽臺種菜其實是現代家庭園藝生活的一部分,因都市化進程,由過去的自家庭院種菜演變而來。陽臺種植蔬菜不僅兼顧觀賞、食用、凈化室內空氣等多重作用,從園藝療法功效來看,還可減輕壓力、調節情緒。她認為,隨著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大家在快節奏中放下電子設備,在家中就可回歸自然、放松心情,以享受耕種緩解壓力,不失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斷創新適應新需求
陽臺種菜市場越來越火,但想要實現長遠健康發展依然需要不斷創新,適應市場新需求。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翰認為,對產業各參與方來說,當前最需要的是要把陽臺種菜整體市場的難度進一步降低,讓大家有興趣或者說有能力去持續種菜,畢竟日常工作還是很忙的,對白領來說,學會種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方設法簡化種菜的難度,降低門檻和看護或者說培育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陽臺經濟。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刁衛平也表示,從天貓和淘寶陽臺種菜達到百億級市場也可以看出,陽臺種菜已成為一種新的興趣經濟,也成為一個“農業+電商”融合的新市場。面對這個變化,傳統的農業公司需要不斷引入新的元素,依托于網絡電商平臺開發出新的品種。
一家在天貓上生產銷售陽臺種菜智能設備的店鋪客服表示,店鋪未來也將持續引入適合家庭環境的蔬菜品種,孵化更多高顏值、實用、智能的園藝用品,在多渠道為“城市農夫”種菜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一站式搭配服務與攻略,對國內外育種家成果的品種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韓一軍認為,陽臺種菜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新業態,針對新生代,要圍繞8個特點或者需求展開:“時尚性應該是陽臺種菜的第一位,這樣才能吸引和培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同時從種子、裝備、供給等方面提高陽臺種菜的科技性;此外,還要圍繞著陽臺種菜的趣味性、欣賞性、獲得性、便利性、簡單操作性、安全性來展開。”
巨大的市場需求,激發巨大的商機,通過不斷創新和全方位地系統推動,讓陽臺經濟這個新業態發展得更加成熟。
中國新時代 202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