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飛 張波
水連水,山連山,
有個城市叫清遠。
她的存在有千年,
她是廣州后花園。
她有北江來作伴,
她把青山當資源。
人鳳相救有故事,
鳳城美名天下傳。
時光輪流轉,
滄海又桑田,
清遠邁入新時代,
新的藍圖譜新篇。
有個村子叫螺田,
綠水青山在心間。
煤窯停了產,豬圈封了欄,
為了生態環境好,
做出犧牲也心甘,
就是這個鄉村振興犯了難。
螺田要發展,
村民要賺錢,
找一個優質項目最關鍵。
駐村第一書記陳偉全,
今天就召集鄉親把話談。
這個說靠山吃山很簡單,
那個說發展旅游和休閑……
(白)“陳書記呀,依我看,咱們養麻
雞就能賺大錢。”
陳 書記一看,是從深圳回鄉的女青年,她見識廣、想得遠,意識思維很超前。
(白)“那我問你,這養雞怎么才能賺大錢?”
“陳書記,這個事情也簡單……”
咱們村的清遠麻雞好吃又香甜,
如 果項目能做好,產供銷形成一條產業鏈……
陳書記心想這個村民不簡單,
還懂什么叫作產業鏈!
接著又有村民說,
清遠養麻雞,早在宋朝就出現。
這 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大自然。還有村民搶話說,
清遠麻雞,頭部小、尾部圓,背上麻?點星羅密布似棋盤。
它 不大不小、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肥不柴,標準的體型二斤半。思路打開人心歡,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踴躍來發言。這個說,清遠麻雞嘴刁饞,不吃人工飼料,專門吃天然。
廚師加工的麻雞更新鮮,
色香味真是沒得談。
那個插嘴說,這做好的麻雞遠處看,色澤金黃如金盞,皮質透明似玉團。夾起一塊送嘴里,清香撲鼻甜如蜜,肉鮮嫩滑很脆彈。
陳書記聽了大家的話,
連連點頭開了言:
“養麻雞更需技術人員多指點,鄉村振興需要人才來支援。”陳書記為養麻雞求真賢,
轉 天趕到了高鐵站,目標直指華南農大的大校園。
“小牛犢子‘哞哞’叫,小豬哼哼長得歡。
麥子嘩嘩翻金浪,稻穗拔節滿莊田。華南農大的黎教授,養殖本領不一般。”滿腔歡喜到校園,結果教授實驗在稻田。
(白)“吃了閉門羹,唉……”
好 事多磨挺無奈,陳書記留下言語怏怏把家還。
第二天的大清早,
太陽剛露一小臉,門外有人使勁喊,
(白)“陳書記,有人找你。”
詫 異間,陳書記打開門扉向外看,一位女士站跟前。
(白)“黎教授?”
(白)“是我,您是陳書記吧?”來人正是華南農大教授黎媛媛。
(白)“昨天我在試驗田做實驗,接到我們學校的電話,說您去找我,想讓我 在養雞方面幫幫忙,我這就連夜過來了。”
陳書記頓時激動得熱淚眼中含,
(白)“黎教授,謝謝您!
終于盼到您來到了村里邊。”
“養麻雞要保證品質不簡單,
優質種雞去散養,環境友好是關鍵。”他們一邊聊,一邊看,
在村里仔仔細細轉了好幾圈。
“村里住戶比較散,
大規模養麻雞好像有點兒不劃算。可以在自家的山坡、水塘和稻田,利用自然條件散養麻雞一大片。
小魚小蟲不斷頓,雞肉綠色無污染,自然緊繃挺Q彈。
市場調研不松懈,統一標準把好關。
價格跟著質量走,口碑呱呱叫,自然?有人愿買單。”
陳書記聽得仔細記得牢,說干就干不?怠慢。
這不,清遠麻雞項目過去整兩年,好處逐漸在凸顯。
別人家的雞養不到百天就售賣,
這里的麻雞慢慢騰騰半年才出欄。
鈣多能強骨,蛋白保體健,
ABCD的維生素,營養均衡抗病原。
“三多”齊備少“一樣”,
不用擔心,脂肪過量肚子圓。
顧客就是買螺田的麻雞不眨眼,
買雞的客戶要提前預約才能排上單。
三 年時間一眨眼,麻雞成了村里名牌土特產。
(白)“哎呀,哎呀,出事了陳書記!
有人舉報咱們村養的麻雞有詐騙……”
(白)“什么,什么詐騙?”
陳 書記還沒緩過神,辦公室里已有不少客商圍上前。其中一個人手拿發票讓他看,
“你們螺田村的李阿善,賣 給我的小雞八斤半,麻點顏色也不顯眼。燉湯厚厚一層油,肉挺瓷實燉不爛。
‘一 少’變‘一多’,‘三多’少到了天涯海角邊!”
陳書記臉色很難看,
(白)“我現在去找李阿善!”
到 了雞場,陳書記看見李阿善跟人閑聊天,
(白)“阿善,這雞怎么回事?”
(白)“陳書記,您別發火。
我想這麻雞長得慢,
就 換了雞種喂飼料,不費力氣就能賣上好價錢……”
村民也紛紛到現場發了言。
有的說,
“你阿善目光短淺不要臉。”
有的說,
“阿善你是不講誠信誰都騙。”
陳書記對阿善嚴厲批評不留啥情面。
(白)“你把咱們村養麻雞的信用破
壞完!
你阿善怎么把損失往回挽?
你怎么來把鄉親們見?”
這李阿善知道自己闖禍沒臉面,
(白)“書記呀,
我認錯,我賠錢,保證今后不再
?犯!”
陳書記用手指了指李阿善,
(白)“李阿善呀,
你今后要踏踏實實做生意,
不能再搞歪門邪道下三爛。”
(白)“陳書記,您的批評我一點也不
怨,
這樣吧,我給鄉親們道個歉,
再請大家吃頓百雞宴”
(白)“什么百雞宴,你又想搞什么歪
門邪道?”
(白)“不不,您誤會了……
我 養的麻雞剛出欄,想請鄉親們嘗嘗鮮,
請大家看我今后的行動和表現,
我 保證養好麻雞,把誠信常記在心間!”
(白)“吃百雞宴就算了吧,
今后你這個李阿善,
要養好麻雞,誠信經營賺干凈錢。”
這正是,
清遠麻雞四海傳,
鄉村振興起波瀾。
麻雞傳奇在譜寫,
共同富裕譜新篇!
點評:
這是一個描述發展產業振興鄉村的作品。故事以第一書記陳偉全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探索麻雞產業為主要脈絡,兼有對誠信經營、鑄造品牌的矛盾糾結,總體較有起伏,比較有可讀性和進一步升華潛力。
總的來說,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語言比較流暢。鄉村要振興,產業第一條。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找準了麻雞這個關鍵點,但苦于缺乏經驗,沒人指導,所以陳書記去華南農大去求援。我個人認為,這一段是整個作品寫得比較好的,既體現出陳書記求賢若渴的心態,也描畫出黎教授平易實干的形象。最終在黎教授的悉心指導下,麻雞終于出了欄,并憑借“三多一少”初步有了美譽度。但就在大家歡欣鼓舞時,出了個李阿善,他投機鉆營,被人舉報,被陳書記嚴厲批評。最終,陳書記引導大家樹立誠信理念,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經濟強、結構新的鄉村振興之路。二是對麻雞的描述較為精巧,與作品結構匹配較為合理,“頭部小、尾部圓,背上麻點星羅密布似棋盤。它不大不小、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肥不柴,標準的體型二斤半”,先是從外形上力求引起受眾的好奇心。進而描述味道,是“色澤金黃如金盞,皮質透明似玉團。夾起一塊送嘴里,清香撲鼻甜如蜜,肉鮮嫩滑很脆彈”。最后是營養,“鈣多能強骨,蛋白保體健,ABCD的維生素,營養均衡抗病原。‘三多’齊備少‘一樣’,不用擔心,脂肪過量肚子圓”。這就構筑出了一個層層遞進的敘述關系,在無形中奠定了麻雞的品牌優勢。
但同時,作品也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作品的波折還不夠,比如陳書記請黎教授一段,編輯后新的一版在形象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受限于作品原始框架和底材,起伏還是不夠,作者應該把陳書記不畏艱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寫出來。二是快板要有勁兒有趣兒,作品的大部分語言都還少一點快板書的味道,在轍韻和句式方面還要多加考慮。三是部分情節鋪墊不夠,故事處理較為粗糙,比如李阿善那一部分內容,說教意味過濃,而李阿善的形象實際沒有豎立起來,這導致作品結尾過于草率。四是故事線條拉長導致的人物形象的平攤。人物是作品的靈魂,但這個作品卻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物變成了作品結構的“零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點評人:中國曲協曲藝創作委員會秘書長、山西省曲協副主席、 國家一級編劇 暴玉喜)(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