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聰
海口市中醫醫院肛腸科,海南海口 570100
重度痔瘡作為一種肛門疾病,其可以脫出痔核,大部分存在便血情況,長時間后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療方式在重度痔瘡治療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臨床上普遍手術、藥物注射和膠圈套扎等方式治療重度痔瘡。其中外剝內扎術作為常規的手術方式,其治療重度痔瘡的效果較顯著,但極易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影響術后預后情況。為了有效控制和治療重度痔瘡病情,選擇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方式,其較大程度上改善傳統外剝內扎法的住院、手術時間長和手術出血量多以及術后并發癥多等多方面不足,進而在縮短臨床治療時間方面充分發揮其臨床價值,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本研究分析PPH 治療重度痔瘡對患者手術時間的影響。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南省海口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2 例重度痔瘡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1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齡32~60 歲,平均(46.0±1.7)歲;病程1~25 個月,平均(13.0±1.2)個月;痔瘡類型:內痔8 例,外痔20 例,混合痔13 例。研究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齡31~60 歲,平均(45.5±1.6)歲;病程1~26 個月,平均(13.5±1.4)個月;痔瘡類型:內痔7 例,外痔21 例,混合痔1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上對重度痔瘡疾病的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年齡>30 歲。排除標準:①存在惡性腫瘤者;②存在家族遺傳史者;③存在精神障礙、意識模糊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其內容為:術前開展2~3 次灌腸工作,而開展骶部麻醉操作,術中呈側臥位,先擴張肛門充分暴露出痔核,并開展一系列的詳細檢查,而隨后以放射狀方法切開外痔部分,并分離至齒線上部位,對內痔病灶實施相應的結扎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徹底清除痔組織,手術完成后可以將排氣管放置于患者的肛管內,術后48 h 內可將肛管拔除,并開展一系列消炎、止痛等處理措施。
1.2.2 研究組 采用PPH 手術治療,其具體內容為:術前開展2~3 次灌腸工作,開展連續性的腰硬聯合麻醉,呈截石位,隨后開展常規消毒、鋪巾等一系列術前工作,應用組織鉗固定打開痔瘡脫垂少、黏膜輕度外翻部位,并輕微外翻直腸下黏膜、痔瘡等部位;通過放置擴肛器擴展患者的肛門部位,固定外罩并將擴肛器由肛縫放入,應用7 號絲線將齒狀線以上3~5 cm 處進行縫合,并以左右對稱環形、荷包方式縫合直腸黏膜下層。將肛門鏡吻合器取出后替換為PPH 環形痔吻合器,并將其旋轉角度調整至最大,插入頭部后有效地縫合病灶上方部位,并保障縫線與結處于擰緊狀態,將擰緊后的吻合器旋轉并開展吹氣,吻合器關閉需要暫定1 min,防止出血情況的發生。并在患者的膀胱內引入治療所需要的圓形鋼管擴肛器,進而實現擴肛的目的,隨后應用組織鉗牽引相應的鋼管,促使痔瘡外翻,并應用肛門鏡縫合結扎器,進而實現縫合固定的目的,上述手術操作結束后,利用包縫法對距牙線約2 cm 處的直腸黏膜進行縫合。然后借助輔助裝置、吻合器以袋式縫合結扎直腸黏膜,及時將吻合器拔出并實施止血。手術結束后緩慢取出。以逆時針旋轉的方式取出吻合器,并清除痔瘡組織,觀察吻合器是否出現滲血情況,針對滲血情況則應該利用3 號羊腸線縫合。隨后插入排氣管,并在病灶處放入凡士林紗布,實施止血操作。術后48 h 將排氣管拔除,并開展一系列消炎、止痛等處理措施。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指標和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手術后1 周的治療效果。顯效:疼痛、水腫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疼痛、水腫等臨床癥狀改善7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疼痛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③并發癥:包括肛門瘙癢、肛緣水腫、便中帶血、尿潴留和切口滲血。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例)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疼痛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的比較(±s)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例)
痔瘡的發生主要是由排便習慣差、血液流動性能差和過高腹內壓力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隨著痔瘡病情的持續加重,逐漸發展成為重度痔瘡,既給患者本身的心理、生理方面帶來較大壓力,又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選取一種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可以較大程度上緩解機體的疼痛感,改善預后情況,在控制病情方面尤為重要。臨床上常規應用的傳統手術方式,其具有較大的副作用,極易引發劇烈疼痛感。PPH 作為一項由意大利學者的肛墊學說發展而來的一項新型治療方式。其手術治療原理為:將吻合器插入肛門部位,吊懸肛墊,并將直腸下端的環形黏膜徹底切除,進而阻斷直腸下端的動靜脈血管末端,從而減少手術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因為手術治療過程中由吻合器與縫合線進行牽拉配合,所以,其可以較大程度上加快手術部位傷口的愈合及恢復速度。應用PPH 術治療則可以優化各項臨床指標,減少出血量,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疼痛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應用PPH治療可以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優化各項臨床指標。主要原因為:①PPH 術中并不用將肛墊切除,未對患者的肛門功能、排便功能產生明顯影響。②切口較小,是一種微創方式,有效緩解術后的疼痛感,進而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安全性高,改善術后情況。③PPH 術的應用可以減少出血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手術疼痛感。但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綜合考慮各個環節,從而最大限度保障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及改善掌控麻醉深度、 縫合高度和保障縫合均勻與完整等情況,隨后在退出吻合器期間則詳細檢查吻合口,以方便了解是否存在出血情況,針對吻合口出血者而言,應馬上采取相應的止血操作,從而較大程度減少術后出血量,增強治療效果。尹素平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93.5%)高于對照組(7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25.1±1.5)min]、疼痛時間[(6.5±1.0)d]、創面愈合時間[(15.2±2.0)d]和住院時間[(14.8±1.8)d]短于對照組[(15.7±2.0)min、(3.2±0.2)d、(8.1±1.0)d、(10.0±1.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應用PPH 治療可以有效保障重度痔瘡患者的安全性。主要原因為:PPH 術的應用并未對肛門的基本功能產生損害,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肛門的基本排便功能。在PPH 治療過程中應該關注機體的體位與麻醉程度,依據合適的麻醉劑量則會產生不同的疼痛感,應用肛門鏡縫合裝置,并將縫合線固定,同時保障齒狀縫、肛門之間的距離為4 cm。PPH 術作為一種治療重度痔瘡的新型手術方式,具有操作簡便、出血量少等治療優勢,安全性高,進而促進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韓玲玲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9%)低于對照組(5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提示PPH 術的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現階段,手術作為重度痔瘡的主要治療方法,常規的外剝內扎術雖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其臨床康復速度較慢、疼痛感較強,進而引發多種術后并發癥。PPH 術在切除痔瘡的過程中盡量保留患者的肛墊組織,進而促進重度痔瘡患者的術后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利用PPH 術治療重度痔瘡時,應輕柔緩慢地充分擴肛,降低肛管皮膚損傷程度。同時,在應用手術鉗夾治療過程中,應預防鉗夾機體肛緣皮膚的發生,從而有效緩解重度痔瘡患者的術后疼痛感;在開展荷包縫合時,應注意縫合平整,應深入至黏膜下層,縫合線不宜過緊,進而預防因牽引線牽拉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而對于女性患者,則額外預防因進針過深而損害陰道后壁的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應用PPH 治療可以有效優化各項臨床指標,減少治療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預后情況良好,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