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珊
(博羅縣人民醫院口腔科 廣東 惠州 516100)
兒童齲齒發生在乳牙時期,屬于一種慢性細菌性疾病,在口腔科中發病率較高,引發該種疾病的產生受口腔多因素作用所致,導致牙齒硬組織出現進行性病損,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牙冠齲壞部位灰暗不光滑、牙釉質出現齲蝕、牙體缺損及牙垢堆積從而形成齲洞。隨著齲洞的發展會進展為牙本質齲,患兒會出現食物嵌塞及疼痛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患兒的咀嚼功能,對患兒的口腔軟組織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一些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牙體結構崩解,影響患兒的口腔健康,應及時對患兒齲齒進行治療。現階段,在乳牙齲齒疾病臨床治療中可使用無創傷性修復技術,該種治療方法具有損害小、效果佳及疼痛少等優勢,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使用手用器械來清除齲壞組織,并對齲洞進行修復,以此來提升疾病臨床治療效果。本文將于2019年1月—2021 年1 月在博羅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84 例乳牙齲齒患兒,觀察在乳牙齲齒治療中使用無創傷性修復技術所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于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博羅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84 例乳牙齲齒患兒,采用隨機分組法,每組42 例。對照組,男、女各21 例,2 ~8 歲,平均年齡(4.5±1.6)歲;觀察組,男、女為20 例和22 例,年齡2 ~7 歲,平均年齡(4.7±1.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兒齲齒存在一個或多個齲洞,洞口允許最小刮除器械能進入齲洞。排除標準:有牙髓疾病、根尖周疾病、或備洞過程中可能暴露牙髓者。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行高速渦輪鉆修復治療法,醫務人員應詳細告知患兒及家屬治療風險及治療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在爭取到患兒家屬的同意之后再開展治療。按照高速渦輪鉆修復治療操作規范要求開展,需要用高速渦輪鉆將齲壞組織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組織清除,并按一定要求將窩洞制成合理的形態,窩洞隔濕處理后,以患牙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規范充填,用咬合紙檢查咬合情況,帶水打磨,修形,拋光,以達到功能及美觀要求。
觀察組,行無創傷性修復技術治療法,在治療之前,醫務人員應詳細告知患兒及家屬治療風險及在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在獲得患兒家屬的同意之后再開展治療。用棉卷隔濕患牙,再用干棉球擦干表面,去除洞口處的無基釉,擴大洞口,用刮匙去除軟齲組織,接近髓腔的牙本質保留,避免穿髓,清潔干燥窩洞。用小棉球蘸取牙本質處理劑涂布窩洞各壁,10 s 后,嚴格按照Fuji IX GP 水粉比例要求調拌,充填至窩洞,填充材料稍稍高于牙面,涂上凡士林于填充材料表面,用咬合紙檢查咬合情況,去除多余的材料至咬合正常,最后再涂一層凡士林做防水保護。囑患兒患牙2 h 內不要進食,告知患兒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要求患兒家屬定期帶領患兒復查,以便能夠充分了解到患牙的修復治療效果。一旦發現患牙出現不良反應,應再次對患牙進行修復,直到患牙的治療達到療效要求。
觀察兩組治療修復時間及VAS 評分,VAS 評分使用VAS(視覺疼痛模擬)量表進行評估,醫務人員在直尺上標注刻度,在直尺的左端標上0,代表無疼痛感,在直尺的右端標上10,代表疼痛感劇烈,分值0 ~1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兒的疼痛感越強。觀察兩組治療配合度,完全配合:患兒能夠積極配合完成所有治療工作;基本配合:患兒能夠配合完成大部分治療工作;不配合:患兒不能配合完成治療工作。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患兒的齲齒病變停止,修復體具有較高的牢固性,有完整的外形,經后期隨訪未出現繼發齲;有效:患兒的修復體仍然存在,邊緣部位處出現缺失,經后期隨訪表面磨損<0.5 mm,未出現繼發齲;無效:患兒仍然存在修復體,邊緣部位處出現明顯的缺失情況,經后期隨訪表面磨損>0.5 mm,出現繼發齲。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觀察組治療修復時間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修復時間及VAS 評分比較(±s)
觀察組治療配合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配合度比較[n(%)]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n(%)]
由于大多數兒童及其家屬均缺乏對飲食健康及口腔健康相關知識的了解,由于患兒年齡較小,乳牙組織結構較薄,礦化程度低,相較于大齡群體,患兒齲齒疾病發生率大大提升。齲齒疾病產生的原因較多,有很大一部分患兒之所以患病與牙菌斑內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及乳桿菌有直接關系,齲齒中的細菌進入到患兒的口腔中,由于未能使用有效的牙齒清潔方式進行清除處理,細菌在口腔中發酵,出現酸物,患兒的牙體組織出現溶解,一些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崩解情況。齲齒主要表現為牙體組織缺損,主要特征表現為牙齒硬組織出現病例改變,在乳牙中有較高的發病率。引發乳牙齲齒疾病的產生受牙髓感染所致,由于牙本質本身較為脆弱,吸收的該物質較高,加之兒童缺乏口腔清潔意識,從而導致齲齒疾病始終處于一種居高不下的狀態中。因此,在發病后應及時對患兒進行治療。現階段,在乳牙齲疾病治療中,治療原理為對齲齒病變進程進行阻斷,在窩洞內充填填充物,以確?;純旱难例X能夠恢復到正常使用狀態。臨床上使用充填治療方法,在以往治療中主要是使用高速渦輪鉆修復治療方法,是一種成熟的充填治療技術,所取得的治療效果良好,但是治療時間較長,并且患兒會出現極大的疼痛感,疾病預后治療效果不好。
無創傷性修復技術,該種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使用簡單的手用器械將齲壞組織清除,消毒,之后使用有黏結性、耐壓性的Fuji IX GP 玻璃離子充填,通過使用有黏結性的填充材料及較小的刺激之下,有助于減輕患兒的疼痛感。另外,無創傷性修復技術,使用的玻璃離子會釋放出大量的氟離子,使患兒牙體組織再礦化,對齲齒進展具有阻礙作用,防止傷害到正常牙體組織,疾病臨床治療效果突出。無創傷性修復技術是一種只用手用器械去除齲壞組織并用黏結性、耐壓性的充填材料修復齲洞的治療技術,它可最少程度地損傷、盡可能多的保存牙體組織。無創傷性修復技術是現階段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口腔疾病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乳牙或恒牙齲洞中,能夠避免牙髓暴露,避免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創傷。
本文結果,觀察組治療修復時間及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配合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說明在乳牙齲齒疾病治療中使用無創傷性修復技術具有可行性,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會使用相關的器械全部刮除腐質,隨后使用相關材料進行填充,主要是使用化學藥劑牙碘凝膠對牙本質中的二硫鍵進行破壞,有助于快速溶解齲病牙齒組織中的不飽和膠原纖維,防止健康組織遭受到影響,對牙髓及牙本質不會產生極大的刺激,防止患者出現酸痛感,并且在操作期間使用的機械設備不會出現明顯的噪聲,有助于確?;純呵榫w的穩定。并且無創傷性修復技術在實際的應用期間無需通過電源,僅需要使用受用器械便能夠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是一種操作簡單便利的治療方法,有助于避免患兒出現交叉感染,容易被廣大患兒所接受。在疾病治療期間,主要是使用玻璃離子進行填充,該種材料對牙體組織黏結性較好,在疾病治療期間完成了對健康牙體組織的有效保留,當充填材料凝固后,能夠將氟持續及緩慢地釋放出來,防止被充填牙齒區域部位處遭受到嚴重的損壞。與高速渦輪鉆修復治療法相比疾病治療時間明顯縮短,疼痛感明顯緩解,患兒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治療,在臨床上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之所以在乳牙齲齒疾病治療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是因為無創傷性修復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齲壞組織,再使用玻璃離子材質填充物,操作性強,該種填充物刺激性較小,使用手用器械避免在治療過程中患兒出現疼痛感,噪音小,有助于確保患兒情緒的穩定性,患兒疾病治療依從性高。無創傷性操作簡單、方便、輕柔,患兒易于接受治療,對兒童患者早期進行齲齒治療,可延緩齲齒的進程,有利于兒童齲齒的早期治療。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劉偉在2021 年提出,常規傳統修復治療法,治療修復時間為(40.06±5.11)min,VAS 評分為(4.12±0.75)分;非創傷性修復治療法,治 療 修 復 時 間 為(23.17±3.58)min,VAS 評 分 為(2.73±0.54)分。非創傷性修復治療法治療修復時間及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張欣等在2017 年提出,常規備洞加金屬成品冠方法,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0.49%;非創傷性修復技術,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12%。非創傷性修復技術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0.05)。李惠在2019 年提出,常規修復治療方案,患者配合率為74.5%,不配合率為25.5%;非創傷性修復治療技術,患者配合率為93.6%,不配合率為6.4%;非創傷性修復治療技術患者配合度高于常規修復治療方案(<0.05)。本文結果與其具有一致性,可為同類文章寫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乳牙齲齒疾病治療中使用無創傷性修復技術,有助于縮短治療修復時間,減輕患兒疼痛感,患兒治療配合度較高,疾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