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娃,劉燕萍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臟外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肝癌是來源于肝細胞和肝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肝癌是世界上第6 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約60 萬人死于此病。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普遍不樂觀,一旦發現即需要積極治療。目前,臨床上治療肝癌的方法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治療等。其中,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該手術能快速地消除腫瘤組織,有安全性高、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延續性護理即為有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康復指導等服務。據相關臨床研究報道,延續性護理可以有效提升肝癌患者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了延續性護理對肝癌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效果,期望為肝癌的臨床護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9 月—2021 年6 月在我院腫瘤科就診并實施經皮射頻及微波消融術的肝癌患者74 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7 例。觀察組患者男27 例,女10 例;年齡25 ~75 歲,平均年齡(51.64±4.71)歲;病理淋巴結和轉移(TNM 分期):Ⅲ期18 例,Ⅳ期19 例;對照組患者男24 例,女13 例;年齡26 ~74 歲,平均年齡(51.84±4.69)歲;TNM 分期:Ⅲ期20 例,Ⅳ期1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肝臟MRI 或CT 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肝癌者;②符合肝癌診斷標準;③無手術禁忌證者;④年齡≥18 歲;⑤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對麻醉藥物或含碘造影劑過敏者;③依從性差,不遵醫囑、不配合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肝癌經皮射頻及微波消融術相關知識、心理干預技巧、日常飲食及用藥事項、常見并發癥預防知識、不適及時隨診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延續性護理。具體方法:(1)護理前準備:為患者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并配備相關專業人員,分別負責制定延續性護理方案、飲食與用藥指導及并發癥預防、具體方案實施與監督。(2)動態信息建檔:從患者出院開始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并記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飲食、用藥情況,叮囑患者謹遵醫囑,如有不良習慣及時糾正,及時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疏導。(3)組建信息交流平臺:告知患者會在微信群或QQ 群中定期發布最新治療資訊,并分析一些治療后恢復良好的病例,緩解患者對疾病擔心憂慮的不良情緒。(4)社會支持:動員患者家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發覺不良情緒,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關懷,照顧患者心理感受,鼓勵病友之間交流經驗。組建微信群,或者讓患者、家屬關注微信公眾號“肝癌經皮射頻消融術”,由1 名護士維護微信群或公眾號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通過這類平臺發送肝病治療知識和相關咨詢,每周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內容為肝癌康復知識,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解答,指導患者積極抗癌,自動參與到延續護理中來,積極參與康復鍛煉,保持均衡的飲食營養。同時,護士可以定期舉辦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互相交流經驗,并選取抗癌比較成功患者為代表,為其他病友分享自身抗癌成功的經驗,以給予患者社會支持。由醫護人員、肝癌經皮射頻術滿3 年以上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及家屬,由上述人群共同組建病友俱樂部,每2 周開展1 次活動,活動時間應不短于120 min,活動內容可開展疾病治療宣教、術后康復指導、團隊支持等內容。(5)動態管理:組建小組;組建以多學科肝癌射頻消融術為主的延續性護理團隊,組成員包括肝病專科醫生1 名、護理人員(要求具備豐富的肝病護理經驗)3 名和營養師1 名。醫生需要對出院患者給予健康宣教工作、定時監測患者病情、指導患者用藥。護理人員負責對在院患者進行病情監測、做好用藥指導和心理干預等措施。營養師負責指導患者飲食,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滿足出院后患者的日常護理需求。隨訪:患者出院后1 月內,每周開展1 次電話隨訪,隨訪時間控制在20 min 為宜。患者出院后2 ~3 個月,每2 周隨訪1 次,隨訪時間應>30 min。隨訪內容以飲食指導、用藥規范、康復鍛煉、護理實施情況為主。(6)家庭隨訪:出院后1 個月內,進行為期2 次的家庭訪視,第2 ~3 個月,每月進行一次家庭訪視,包括評估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了解患者的健康行為及自護能力,每次訪視時間≥30 min,若發現問題需及時糾正。
干預半年后進行隨訪,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出院時與干預后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評分,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自我護理能力指標: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測評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等項目,每個項目分值1 ~4 分,分值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生活質量指標: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患者護理后的生活功能(分別由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環境功能),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出院時(T1)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概念及自護責任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半年后(T2),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三項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分)

表1(續)
護理半年后(T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較出院時有進步,且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原發性肝癌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好發于乙肝、丙肝、肝硬化等患者,患者肝區疼痛且易并發肝癌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肝癌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是近年來比較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經皮射頻消融術可在CT 的定位下,電極直接插入腫瘤中心,腫瘤細胞能在高頻電的作用下殺滅,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阻滯作用,從而防止腫瘤細胞增殖,肝癌組織也就無法生長和轉移,經皮射頻消融術具有很多優點,如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小,患者在術中失血量少,而且術后恢復時間短,種種優點使得經皮射頻消融術能廣泛應用于肝癌的治療中,手術安全且有效。雖然經皮射頻消融術具有眾多優勢,但患者在術后依然需要接受保肝、免疫增強及化療等一系列治療,單純的治療難以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而在術后化療過程中患者可以居家治療,故肝癌患者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較高。數據顯示,肝癌患者出院后希望接受延續性護理,這個群體約占所有肝癌患者的93.8%。
延續性護理是銜接院外和院內的新型護理模式,延續性護理能確保出院后的患者依然能享受到醫療、康復指導與健康指導等護理服務,實現患者住院期和出院后醫療護理的有序連接,有助于提高患者手術康復率,也能切實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延續性護理沒有治療時間與地點的限制,能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讓患者在院外依然可享受到全面、專業、系統的護理服務。延續性護理可實現完成團隊的組建,護理服務即專業又優質,患者在出院前,團隊成員會與患者探討護理方案,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通過健康教育、動態信息建立、社會支持、動態管理等措施,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緩解心理壓力,積極提高自護能力。而電話隨訪、家庭訪視,也能切實提高患者遵醫囑的依從性,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到健康的生活中去。有研究表明,延續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治療的依從性。經皮射頻/微波消融術治療肝癌的效果得到了業內研究學者的肯定,認為其創傷小,但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概率及整體恢復效果同樣離不開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肝臟腫瘤的治療目的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自我護理各維度評分、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上述評分護理后提高幅度遠遠高于對照組。提示延續性護理不僅增強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還提高生活質量。通過組建護理團隊及社會支持等護理措施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增強抗癌信心?;颊咝判牡奶岣吆妥晕易o理能力的增強,也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分析原因為,延續性護理首先是由多學科共同協作而實施的護理方案,其注重的患者的自護能力提高,因為患者的自護能力的增強,有助于促進疾病康復,生活質量也會得到相應提高。護士會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對應的康復計劃,使得患者享受到的院外護理具有持續性、專業性,能夠全方位保障患者護理所需。建立微信群,組成員能對患者進行多學科指導,使患者正確鍛煉、正確飲食。期間的病友互動及護患互動也能建立患者康復信心,積極參與康復訓練。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都能對患者的行為進行護理,改善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使他們擁有更強的自我護理能力。另外,延續性護理還能提高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消除患者對社會的不適,從而盡早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去,生活質量能夠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既有助于提高肝癌經皮射頻及微波消融術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其生活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改善,該護理模式在肝癌術后應用價值理想,患者滿意度較高,可以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