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琳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消化科 北京 10007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高血壓、冠心病在臨床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已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兩病合并發病時,可加重對心功能的損傷,促進心肌病理變化的進展,長期發展可致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預后較差。目前,臨床對兩病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多依靠聯合用藥控制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但臨床可供選擇的藥物較多,如何選擇療效及安全性最佳的治療方案是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吲達帕胺和氨氯地平是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協同使用具有增強抗心肌缺血、提高降壓療效等作用。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在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的100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心電圖、心超、測量血壓等檢查確診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②患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高于140/90 mmHg(1 mmHg ≈ 0.133 kpa),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3 次;③患者近1 周內未服用過相關降壓、降脂藥物;④患者無明顯高血壓、冠心病并發癥發生。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患者;②合并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③藥物過敏患者。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40 ~84 歲,平均年齡(63.7±10.8)歲;病程2 ~15 年,平均(7.2±3.1)年。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8 ~85 歲,平均年齡(64.1±11.2)歲;病程2 ~17 年,平均(7.8±3.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79),30 mg/次,1 次/d。觀察組服用吲達帕胺緩釋片(真奧金銀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01)1.5 mg/次,1 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6)5 mg/次,1 次/d。治療期間若患者發生心絞痛,給予硝酸甘油片(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445)0.5 mg/次舌下含服,兩組均治療8 周評價療效。
(1)療效判斷標準。顯效: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DBP 下降超過10 mmHg,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血脂指標明顯改善;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超過50%,病情明顯減輕,DBP 下降<10 mmHg,但血壓未達正常范圍,血脂指標有所好轉;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不足50%,自覺病情改善不明顯,SBP、DBP、血脂均無明顯改善。(2)治療前后測定采用動態血壓檢測儀測定兩組患者SBP、DBP。(3)檢測血脂指標,包括血清總膽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時間7 min,獲得上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4)檢測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ity to th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內皮素(endothelin-1, ET-1)。抽取靜脈血3 mL,離心后獲得上清液,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檢測hs-CRP,雙抗夾心法測定ET-1。(5)觀察有無水腫、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對照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SBP、DBP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SBP、DBP 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壓比較( ± s,mmHg)
治療前,兩組TC、TG、LDL-C、HDL-C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 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比較( ± s, mmol/L)
治療前,兩組hs-CRP、ET-1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ET-1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因子比較( ± s)
治療后,觀察組水腫、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高血壓是一種危害巨大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以體循環壓力升高為主要病理表現,長期發展可致血管硬化,降低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注,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均有明顯損害。冠心病是可造成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肌細胞的壞死、凋亡。兩病均對心功能有明顯損傷,高血壓可增加心臟負荷,促使左心室肥厚、擴大,長期發展可致心力衰竭;冠心病可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兩病互為影響,可獨立發病,也可繼發,導致病情更為復雜難治。
藥物治療仍是目前臨床的首選治療方法,降壓藥物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病情的控制。吲達帕胺、氨氯地平均是常用降壓藥物,兩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協同使用可達良好降壓效果。(1)吲達帕胺屬于磺胺類藥物,能夠抑制遠曲小管吸收水和電解質,達保鈉排鉀之效,發揮利尿作用,還可調節Ca的轉運,抑制Ca內流入血管內皮,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周圍小動脈,從而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增加心肌血液供應,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肌缺血情況,對保護心功能有良好效果。吲達帕胺起效快、藥效平穩、副作用較小,大部分患者用藥后無明顯不適,整體安全性較好。(2)氨氯地平屬于第3 代二氫吡啶類藥物,也是臨床常用的Ca拮抗劑,可高選擇性作用于血管和心肌的平滑肌,抑制Ca內流,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松弛平滑肌,從而擴張外周血管及冠狀動脈,減輕心臟負荷,增強心臟血流灌注,還可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達到降壓和改善心肌缺血的雙重治療效果。此外,氨氯地平還能抑制心肌細胞的鈣泵活性,減少心肌耗氧量,緩解心絞痛。氨氯地平起效緩慢,但作用時間較長,副作用小,安全性較高。高血壓可引起血管內皮的損害,長期發展可致血管內皮細胞增殖、遷移,動脈內膜增厚,血管阻力增加。此時,ET-1 合成增多,降低血管順應性,加重血管硬化及損傷,進一步升高血壓。而左旋氨氯地平可幫助血管釋放出內源性NO,減少血管內皮損傷,進而減少炎性因子的釋放,降低hs-CRP 水平。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4.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SBP、DBP 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TC、TG、LDL-C 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hs-CRP、ET-1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充分證明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協同使用可提高療效,增強血壓及血脂控制力,改善患者心肌供血,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控制病情進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吲達帕胺聯合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確切,能提高對心臟的保護效果,降低血壓及血脂,減輕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