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華
(麻城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湖北 麻城 4383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當冠狀動脈逐漸硬化造成血管腔狹窄嚴重時還會造成阻塞引起供血不足,進而出現心肌功能障礙。冠心病的發病因素眾多例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酗酒都可能引發該病,患者臨床多表現為心悸、胸悶、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有不利影響。對冠心病采取及時治療的方案促進患者預后是當前治療的重點。現階段臨床首選藥物治療,而應用冠心病治療藥物有許多種,且各個藥物作用各有優勢,臨床實踐發現,單獨用藥治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并且長期用藥下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從而給患者治療造成影響。因此臨床逐漸選擇聯合藥物治療方案,研究發現聯合鹽酸替羅非班藥物治療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鹽酸替羅非班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 我 院 收 治 的50 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5 例。對照組患者女13 例,男12 例,年齡52 ~75 歲,平均年齡(56.74±3.85)歲,病程1 ~5 年,平均(2.07±0.26)年。研 究 組 患 者 女12 例,男13 例,年 齡55 ~78 歲,平均年齡(57.55±3.61)歲,病程1 ~6 年,平均(2.09±0.2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認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②近期未服用過相關治療藥物;③患者與家屬均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與系統性疾病;②嚴重精神疾病與認知障礙;③藥物過敏與過敏體質;④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疾病與免疫系統疾病。
兩組患者均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100 mg/d,對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10)按照0.1 mL/10 kg 的用藥劑量進行用藥,時間連續5 d。對患者用藥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按照75 mg/d 的劑量持續對患者用藥。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其他藥物用量同上,鹽酸替羅非班(南開允公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65)取5 mg 鹽酸替羅非班用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對患者行靜脈滴注,維持0.4 ~0.8 mg/(kg·min)的速率。
(1)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75%,臨床癥狀基本消除。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下降至50%~75%,臨床癥狀好轉明顯。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心絞痛發作頻率<50%。(2)利用國際通用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Barthel 指數(BI)評分。(3)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與心絞痛持續時間。(5)觀察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心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后檢測統計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等指標。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0%,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經過治療后,研究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研究組BI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BI 評分情況比較(±s,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經治療后,研究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心絞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與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s)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個心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用藥治療后,研究組LVEF、LVESD、LVESDD 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治療后,研究組發生頑固性缺血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對照組發生頑固性缺血2 例,新發心肌梗死2 例,少量出血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4.0%,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
冠心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動脈血管狹窄嚴重時阻塞動脈血管,從而出現嚴重的心肌功能障礙,常見的有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等。隨著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文化也有較大改變,高鹽、高脂的飲食習慣,熬夜作息不規律,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對人們的健康有很大損害。
在這種生活方式下冠心病已經出現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加上我國人口模式逐漸向老齡化發展,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這對于我國人口素質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心肌、嘔吐、心前區不適、心絞痛等情況,若不進行規范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動脈血管血流阻斷,出現變異性心絞痛,嚴重時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嚴重威脅,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與心理壓力,患者生活質量低下。醫學上對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還未完全掌握,一般來講家族病史、高血壓、糖尿病、酗酒、吸煙、肥胖等都可導致冠心病發作。當患者出現脂質代謝異常,可能會引致脂質類物質粥樣堆積,動脈內膜沉著大量的血液脂質后會形成斑塊,長此以往,斑塊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影響血管內的血流通過速度,引發心絞痛或心臟供氧供血不足,形成冠心病。治療冠心病是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進行溶栓治療,抑制血小板聚集。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是臨床針對冠心病的常用的治療辦法,經過手術后患者冠狀動脈的管腔能被有效疏通,能較好地改善心肌血液循環,有效消除管腔狹窄,達到治療冠心病的目的,消除患者臨床癥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在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中聯合使用,對患者用藥后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顯著,能緩解心臟部分區域缺血,但是該藥物的治療機制比較單一,只能控制部分途徑的血小板聚集,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經常選擇聯合用藥穩定患者病情。
低分子肝素是在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時常用的抗凝劑,能預防靜脈血管形成血栓。阿司匹林在治療冠心病時應用廣泛,在鎮痛消炎的同時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是其能結合乙酰化血小板內環氧合酶活性部位,抑制血栓素產生,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也是臨床用作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其作用機制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該藥物能使出現痙攣的血管恢復正常能預防血栓形成。
鹽酸替羅非班是一種GP Ⅱb/Ⅲa 受體拮抗劑,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能在血小板聚集的后期通路精準作用在GP Ⅱb/Ⅲa 受體交聯位點中,抑制凝血因子產生,從而降低血管內急性血栓形成,促進血管內皮更好的恢復。鹽酸替羅非班進入機體后能加快冠狀動脈處的沉積斑塊硬化速度,是斑塊盡快得以穩定避免形成血栓,預防心肌梗死,使患者心臟供血恢復正常。鹽酸替羅非班能消除形成的血小板血栓從而有效改善冠狀動脈處病變,改善心臟供血循環障礙,增加缺血區的血液供給,能消除病變部位的血栓,減輕心肌供血負荷。鹽酸替羅非班對ACS 缺血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中有明顯優勢,對動脈局部局勢細胞遷移、增殖、炎性反應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臨床治療中有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文中,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研究組NIHSS 評分及BI 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活動能力改善明顯。同時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鹽酸替羅非班對恢復神經細胞的活性有促進作用,能使受損神經逐漸恢復。鹽酸替羅非班治療患者時對炎癥因子的抑制作用較好,在血小板激活中進行介入,抑制炎癥因子、血管活性物質釋放,對微血管痙攣作用明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鹽酸替羅非班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本文研究中,研究組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經治療后均得到改善,且改善效果高于對照組,且心功能指標改善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鹽酸替羅非班在心絞痛癥狀改善與心功能指標改善上可以發揮出顯著效果。這主要是因為鹽酸替羅非班可以對糖蛋白受體和纖維蛋白原結合進行阻斷,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控制病情癥狀,改善心絞痛,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等情況,提高患者心功能。
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能抑制血小板在激活過程中釋放的縮血管物質,抗血栓作用明顯,對心肌的供血循環有很大的改善,增加對缺血處的血液灌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臨床有較好的應用價值。但由于本次觀察例數偏少,還有待于繼續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