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嬌
(遼寧省朝陽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遼寧朝陽 122000)
國家當前的磷脂質量規格標準參考的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磷脂》(GB 28401—2012),該標準適用于以葵花籽、大豆等植物油籽料為原料,在脫水→脫雜→脫色→脫脂等加工工序下形成的食品添加劑磷脂,但是當前磷脂產品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現行的標準已難以滿足對磷脂產品發展現狀與前景的分析需求,因此有必要結合磷脂產品的生產與使用狀況,研究磷脂質量規格標準,對其適用范圍加以修改;此外,還應結合當前食品添加劑產品質量規格標準辦法,將重金屬指標轉換成鉛指標,實現對磷脂產品的綜合研究,增加對磷脂商品的各項描述。在完成質量規格標準修訂之后,需爭取各方意見與建議,并在推行過程中,根據市場管理效果與反饋對其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完善,從而起到規范市場行為,推動行業穩定發展的作用,并為后續強化對外經濟交流奠定基礎[1]。
筆者通過文獻搜集、互聯網查詢等多種途徑的研究,得到了日本、美國、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等在磷脂質量規格標準方面的數據信息,對比標準中各項指標的實際值[2],如表1所示。

表1 磷脂技術指標示意表
2.2.1 質量規格標準修訂過程
原先實行的標準僅適用于葵花籽、大豆植物油籽料與加工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磷脂,其未涉及蛋黃、油菜籽來源的磷脂。①在此次修訂研究中,結合磷脂產品行業的整體生產現狀,將蛋黃與油菜籽來源磷脂添加到修訂的磷脂質量規格標準中,并力求將市面上所有涉及的磷脂來源覆蓋在內,啟動規范行業發展,保證磷脂質量;②分析、研究蛋黃來源、油菜籽來源的磷脂生產過程,對其進行正面評估,結果發現磷脂產品雖然添加了新來源,但是未引入新的溶劑殘留、雜質等,因此不用再增加另外的理化指標要求,且其各項指標均可達到GB 28401—2012標準規定要求;③此外,要對當前涉及磷脂產品的行業進行綜合調查研究,明確其在各個階段的實際發展所需,對各種商品化產品新增描述以確定應用方向與功能,如商品化的食品添加劑磷脂產品要求應用滿足以上修訂標準的磷脂作為生產原料,其包括維生素E、二氧化硅、磷酸三鈣、麥芽糊精和食用植物油等,在修訂標準時,不再以重金屬指標為評判標準,改用鉛指標[3]。
2.2.2 質量規格標準修訂包含內容
質量規格標準修訂包含內容有以下幾方面。①適用范圍。明確添加劑所用生產工藝、生產原料,按照國內磷脂產品的生產狀況,在植物油籽料來源中添加油菜籽,并在磷脂來源中新增蛋黃。②感官要求。明確添加劑整體感官特征,其中氣味、色澤仍舊按照原標準加以評判,但是在組織狀中新增了“塊狀”評判內容。③鑒別試驗。應用定性分析法對各項修訂內容的應用效果加以分析評價,使其表現出更大的價值與效用。④正乙烷不溶物。涉及的磷脂成分皆可溶于乙醚、甲苯、正乙烷等有機溶劑,故而乙醚、甲苯、正乙烷不溶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示磷脂雜質基本含量。此外,對蛋黃、油菜籽來源的磷脂產品對應的指標研究分析,在經過實驗驗證后,決定不對其指標加以修改。⑤干燥減量。干燥減量值可顯示濃縮磷脂黏度,進而影響本身的流動性,降低磷脂產品保質期、質量。研究蛋黃來源、油菜籽來源的磷脂產品在該指標上的整體表現,在經過系統的實驗驗證后,不對其修改,但需增加注釋,即該指標不再對商品磷脂產品起到評判作用。⑥酸價。酸價代表著添加劑在各個時期的變質程度,通過酸價檢測與研究來避免其變質,對該項指標加以研究分析,在實驗驗證之后,決定不對該項指標加以修改。⑦丙酮不溶物。磷脂是棕色或者黃色類脂化合物,與含磷酸根以及丙酮等溶劑難以相溶,且各種磷脂成分不溶于丙酮,因此可以以丙酮不溶物來查驗磷脂中總磷脂在各個時期的含量,對該項指標加以實驗論證,決定不對其加以修改。⑧殘留溶劑。殘留溶劑指的是在磷脂產品各加工階段的溶劑殘留,其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保障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作用。對該項指標加以實驗論證,決定不對其加以修改。⑨總砷。總砷指標指的是對磷脂添加劑中砷含量標準要求,以此來避免因砷帶來的產品質量降低與環境污染,對該項指標加以實驗論證,決定不對其加以修改,仍舊沿用原先所行的標準。⑩重金屬。該項指標指的是對添加劑中所含重金屬的限量標準,可以降低或者避免出現重金屬暴露。針對當前磷脂產品的應用現狀,決定刪除該項指標,重新修訂該方面標準,按照國內外相關行業在污染物指標方面的設置與發展情況,決定設定鉛為評價標準,要求磷脂產品中鉛含量不超過2 mg/kg。?過氧化值。過氧化值設置的目的是嚴控添加劑中不飽和脂肪酸在各個時期被氧化的量與程度,原先設定的標準為不超過10 meq/kg,按照最新過氧化值展現的表示方式來說,可修改其單位,設定為5 mmol/kg,并對蛋黃、油菜籽來源的磷脂產品對應的指標進行研究分析,在經過實驗驗證后,決定不對其指標加以修改[4]。
在修訂標準時選擇不同地區、不同廠家生產的蛋黃來源、油菜籽來源的30批次的磷脂產品,按照對應的檢驗方法、標準指標來對其展開適宜性分析,并與相關專業機構達成合作,對各項指標采用檢驗方法的合理性、適宜性加以論證。結果表明,蛋黃來源、油菜籽來源對應的磷脂指標檢測方式準確度較高,可按當前標準規定展開,不需對其再加以修改;結合標準草案中列出的檢驗方法、指標對其中5個批次的磷脂產品加以檢測分析,得出如表2所示的各個批次指標結果,結果顯示其滿足修訂后草案對所有指標的標準要求,參考生產企業在各個階段收集的產品檢測數據報告,可確定修訂后質量規格標準的適用性。

表2 各個批次指標結果表
(1)本文在進行磷脂質量規格標準修訂時,將蛋黃來源磷脂、油菜籽來源磷脂添加到當前所行標準中,對磷脂產品范圍內的質量規格標準展開了探究活動,并通過各項專項實驗檢驗了所行標準的規范性、適宜性與準確性,明確修訂后的質量標準對當前的食品發展可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能夠保證行業發展需求,提升磷脂產品質量,使相關生產企業與對應的監督機構在發展運行時有章可循[5]。
(2)在修訂質量規格標準過程征求意見環節,主要是對磷脂商品化描述與標準制定方面,比如現行的干燥減量指標難以全面、科學地評價商品化蛋黃磷脂粉末產品的正規性、安全性。因蛋黃磷脂在應用噴霧干燥工藝以制取商品化蛋黃磷脂粉末時需引入水分含量不超過6%的載體麥芽糊精與含水量不超過12%的酪蛋白,其中蛋黃磷脂中所含水分達到標準,但因酪蛋白、麥芽糊精本身存在水分限制,使得當前應用的噴霧干燥工藝在生產時很難將商品化蛋黃磷脂粉末產品中的水分控制在限定標準內,故而在修訂質量規格標準時,并不會對商品化磷脂產品中所屬的干燥減量指標做出特別要求。同時,商品化磷脂產品在生產時會添加各種輔料,但不會在終產品中顯示并發揮作用。可以預見的是,重新修訂磷脂質量規格標準,并在添加磷脂商品化產品后,可為相關食品生產企業、下游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性產品生產條件,這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