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照
(伊金霍洛旗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200)
在信息化時代下,研究食品安全管理發展趨勢,健全管理以及控制體系,對控制食品安全、保證流通食品在市場中的安全系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信息化時代食品安全監管要想實現良好發展,就要從實際問題以及引發因素方面著手,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創新手段。
現階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是對于全流程食品供應鏈缺乏足夠的監管。食品企業逐漸增多,在多途徑的經營銷售中縮短了食品生產及消費環節之間的實際距離。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部分企業都比較注重營銷,缺乏對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視,導致出現食品安全隱患的概率顯著上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還存在人力資源匱乏等問題,無法為處理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實施管理任務等提供支持。此外,系統性收集以及分析食品供應鏈信息往往是監管工作主要內容,但隨著問題食品主要來源日漸復雜,查找資料變得愈加困難,對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整體效率帶來極大的阻礙。
當前,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時,仍存在各種食品流通情況問題。①我國食品行業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但具體生產能力與國外食品行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國食品加工通常是初加工,同時產品加工整體精細度低下,生產設備陳舊,生產技術不足。②我國缺少食品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企業食品安全意識不足導致食品安全隱患更突出。③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飲食習慣存在差異,導致食品加工工藝存在多樣化特征。④食品銷售企業存在銷售過期產品以及假冒偽劣產品、進貨渠道模糊等問題,政府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排查,導致監管變得更困難[1]。
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消費者缺乏食品安全維權意識。①大多數食品消費者缺乏足夠的食品安全知識,即使其食品安全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也不具備維權意識。②相關部門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的力度不夠,對消費者缺少食品安全教育,導致消費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識薄弱。③部分消費者缺乏辨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也不會進行投訴。這些情況都導致食品安全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
現階段,盡管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響,食品原料問題依舊十分顯著,如農產品生產和家禽生產方面得不到有效管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我國屬于發展中農業國家,農業主要生產主體為個人,生產規模小,在原料質量的控制方面存在較大難度。同時,農產品生產還會受到病蟲害、天氣等因素影響,為實現效益最大化,部分農戶會大量使用各種化肥農藥。②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盡管家禽養殖有著一定規模,但總體上來看依舊十分分散,使得管控難度升高。③為進一步增加家禽整體肉蛋產量,部分養殖戶會使用相關激素及助生長的藥物,導致監管越來越困難[2]。
基于時代發展以及監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制要圍繞提高市場監管力度方面,增強監管工作整體實效性,給社會食品安全帶來有效保障。健全質量安全監管細則,主要在于明確食品安全管控意義和作用,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大管理全供應鏈以及食品流通,把長效監管制度全面落實到監管工作中。對管理部門而言,要明確食品經營主體是否出現違法現象、是否有準入資質。同時,基層工商部門要擔負起監管食品經營人員具體經營行為的責任,根據網格化市場巡查要求,進行精細化食品安全監督,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往往是把傳統紙質檢查表格作為主要載體,監管人員進行出勤監管工作時要填寫大量表格,使得工作時間被嚴重耽誤。使用移動執法平臺不僅能夠避免這些問題,而且具有明顯的優勢。①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整體工作流程,減少了不必要的工作。②減少事后錄入時間,避免手工記錄造成的錯誤,提高信息準確性。③移動執法平臺的知識庫和單位數據庫中含有的信息資源可以為執法人員開展執法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④移動執法平臺有定位功能,有利于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領導對執法人員實際監管行為進行監督,并且執法人員可以利用該功能進行導航,有利于解決食品安全突發問題。⑤根據移動執法平臺中的執法數據,第一時間明確執法人員出現的不足之處,做好科學指導,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實際執法質量[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發問題管理機制能快速解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完善食品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提高食品質量以及安全操作。①政府要建立食品安全衛生網絡,上傳各種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和出現問題的企業的具體信息。②大力推廣食品安全衛生知識,使消費者掌握預防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的手段,從而可以辨別出各種問題食品。③成立食品衛生安全應急工作小組,保證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故時可以第一時間反應,并處理食品安全問題[4]。
部分食品生產商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成本,會將變質過期食物進行二次包裝,再次銷售,或將過期食品直接作為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同時,部分食品企業還會應用違法食品添加劑,如瘦肉精,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在實踐過程中,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按照用戶具體要求達到動態延伸以及收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強大的支撐。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中心可監督相關食品企業整體銷售量和原材料采購情況,當存在數據異常情況,需第一時間監管,全面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確保食品企業能規范進行生產。此外,還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鼓勵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活動。把食品安全追溯機構和區域追溯系統結合在一起,擴大食品安全監管實際覆蓋面。對于食品企業而言,落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可以樹立良好形象,使企業得到大量消費者的認同。
市場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要全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來說,做好監管,凈化市場,同時規范食品生產及經營,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任。食品安全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工作和地方政府組織進行的監督抽查工作都是增強食品質量、消滅食品安全隱患以及滿足大眾需求的關鍵手段。這些手段和市場監督部門監督巡查相結合,對于季節性食品以及高關注度的食品加大監管次數和力度,進行風險排查預估工作,保證有的放矢,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對轄區食品企業落實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信譽管理策略,將轄區企業主要監管任務落實到個人。監督過程中主要關注點有以下幾點。①供應鏈以及銷售鏈憑證記錄查驗。②企業制度標準化建設是否完善并檢查制度執行情況。③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員是否最大程度發揮自身職責,是否按時排查問題。④創建企業檔案,重點人員以及控制點信息是否出現變化和變化后的手段。保證對轄區企業做到全面監管,從而保證消費者食品安全[5]。
明廚亮灶工程是指餐飲單位安裝網絡攝像機或透明玻璃,使消費者能直接看到食品加工流程和重要加工環節,主動接受消費者的安全監管。實行“后廚可視、可感及可知”明廚亮灶工程,增強食品經營單位自身的自律觀念。現階段明廚亮灶工程在實施時出現3方面制約。①盡管明廚亮灶工程有著長時間的推行經驗,但真正熟悉該工程的人較少。即使消費者借助明廚亮灶工程找出食品安全隱患,也不知道反饋渠道。②由于大部分小型餐飲單位后廚出現各種臟亂差現象,且明廚亮灶系統成本太高,導致小型餐飲單位缺少參與明廚亮灶工程的熱情。③明廚亮灶系統到后期缺乏足夠的維護,一段時間后應用該系統的餐飲單位會由于系統原因以及網絡方面的原因等發生一系列問題。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不斷進步下,對于明廚亮灶工程,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明確明廚亮灶帶來的優勢,而且還可在明廚亮灶系統中加入舉報電話和反饋模塊,引導消費者找到問題后第一時間作出反饋。此外,還可使用政策優惠和資金補助措施,使越來越多小型餐飲單位參與明廚亮灶工程,同時設置專業人員對明廚亮灶系統按時維護,確保明廚亮灶系統能得到長久應用[6]。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高度重視的熱點話題。近年來,在社會不斷發展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層出不窮,只有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才能科學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給消費者提供安全的食品購買渠道。要想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相關單位要重視使用移動執法平臺、明廚亮灶系統以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等一系列現代化技術,并創新監管措施,完善監管體系,提高責任意識,建立健全突發性食品安全問題預警機制,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