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龍
(扶綏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廣西扶綏 532199)
食品安全問題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阻礙社會的發展。目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整個社會關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和管理,保障我國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維系市場的穩定,更好地推動農業健康發展。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可提高對農產品的檢測效率[1]。只有科學、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才能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要根據相關規范標準,做好農產品檢測工作,處理好每一個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細節問題,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可增加農產品的合格率,推動農業產業更健康、持久的發展。目前,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對安全產品需求也越來越高,但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加大了對政府的不信任度,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2]。因此,必須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滿足人們對農業食品安全的要求。
目前,我國部分政府部門對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的重視度有待加強,國家雖然給鄉鎮政府配備了相關的快速檢測儀器,也給市、區、州和縣配備定量檢測儀器,但由于地方政府對農產品檢測工作缺乏重視,財政未對檢測機構的運行提供專門的資金支持,導致相關儀器無法正常使用。檢測機構雖然存在,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得農業產品檢測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理想狀態。因此,要對這一現象加以重視,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加強政府、機構、種植戶三方對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的重視程度。
一直以來,我國的農業產品經營都是以個體經營為主,缺少大型的食品企業對農業產品進行集中加工。因此,在對農產品進行管理時,目標分散,難以管理,造成對農產品的管理效率不高。此外,部分農戶文化水平低,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為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盲目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雖提升了產量,但給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支持以滿足其復雜、專業的特征。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不是面向社會招聘,而是直接采取政府分配的方式,在分配時未考慮到工作人員的個人意愿,直接分配到偏遠的農村,部分人員無法忍受艱苦的工作環境,部分人員因長時間與家人聚少離多,從而離開工作崗位。還有部分工作人員僅具備專業知識卻不具備良好的奉獻精神和職業道德,種種原因導致農產品安全檢測機構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此外,資金不足也影響著農產品安全檢測機構的正常運作。對于檢測機構來說,機構的正常運作、技術人員的聘用和培訓、新的專業設備的引入以及技術的更新等都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持,但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資金渠道來源少,一般為國家財政的撥款,由于缺少資金的支持,導致農產品檢測機構建設內容都停留在宏偉的藍圖里,無法得到具體的落實。
目前,我國的農業產品監督體系不健全,對準入制度沒有明確的標準,對相關工作人員未落實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對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也沒有完善的追溯責任制度,導致市場上流入了不合格的農產品。此外,工作人員對待工作不積極、不主動,出現問題只會推卸責任,而不去主動解決問題,產品出現問題后的追蹤也不及時,導致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要想提高種植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就需通過有效途徑進行宣傳,如新媒體平臺、電視新聞、廣播等途徑,通過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使他們認識到使用大量農藥化肥的危害,使其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重要性,以及出現問題的嚴重后果。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科普力度,讓種植戶自覺接受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3]。
農業生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國農產品須進行標準化生產。要鼓勵對農產品進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大力推廣現代、高效、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促進產品“質”和“量”方面和諧發展。構建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式會影響安全檢測體系的建設,相關人員要做好檢測方式的創新,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此外,可以將農產品生產、銷售以及檢測有機結合起來,只有三方協調統一發展,才能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
(1)完善管理規章制度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構建的前提條件。檢測人員要熟練掌握相關管理規范,開展工作時要嚴格遵循管理規范,相關檢測人員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對檢測工作認真負責[4]。相關人員要不斷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促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
(2)加大對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監管力度,落實產地自檢、監管抽檢、持證銷售等方面工作,確保農產品從源頭到飯桌的質量安全。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通過先進的設備做好質量檢測,借助互聯網平臺形成一體化的監管機制。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工作細則,保證我國監管工作的正常運行。
(3)構建追溯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時,必須構建追溯制度。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要對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都進行追溯,保證出現安全問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安全責任人。工作人員要規范開展農業產品的檢驗工作,要對農產品的準入和準出嚴格把控,還必須落實各項登記制度。構建追溯制度可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責任制度的建立,從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相關檢測機構在對農業產品質量進行檢測時,要重點檢測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和主要品質,適時加大檢測力度,加大對輸出和輸入的農業產品的速測,要以周、日為單位定時檢測、定量檢測。在抽檢時要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嚴格按照抽檢制度的規定進行,適時加大檢測的頻率,認真檢測,發現可疑的樣品要及時上報。此外,針對特色產品、貴重產品要加強跟蹤和調查,科學、合理管控地方農業產品質量,從而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
農產品檢測機構是政府的非盈利性機構,它是公益性質的,保證檢測機構正常運轉的資金由政府劃撥[5]。政府會在機構建立之初,對機構所需要的建設經費等進行預算,并根據建設的具體內容進行資金優化配置,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但政府所劃撥的經費一般僅能保證檢測機構的基本運行,另外的人才引進、技術優化以及設備升級等難以完成。因此,須對經費的使用方式進行改革,合理優化資金的配置,提交經費申報報告,以獲取更多的經費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此外,政府要準許社會資金投資檢測機構,從而獲得資金支持,在農產品安全檢測內容制定、人才配置、設備引進方面更合理。
要想保證農業產品檢測的質量,就必須加強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面對責任重大的檢驗工作,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專業手段,在檢測時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執行,合理控制檢測誤差,加強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最先進的檢測理念和檢測技術,提高整體的檢測水平。同時,還要提高工作人員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在這兩方面加大培訓力度,避免工作人員被金錢迷惑,出現徇私枉法的情況。要調動檢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其進行定期考核,促使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從而提升農產品檢測質量。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由政府主導、具有公益性質的活動。為調動檢測機構的積極性,可在檢測中引入競爭鼓勵機制。在檢驗檢測的資金方面,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的投資,充分調動社會上的資金力量,吸引不同層次的檢測機構參與到農產品的檢驗檢測中,不斷提高檢測機構的準入門檻。此外,可對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方面作出貢獻的個人和機構給予不同形式的表彰和現金獎勵,將資金獎勵和榮譽都以制度的形式體現出來,充分調動個人和機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證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過程中體現出足夠的專業性、規范性、科學性和精準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農業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相對落后,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根據市場的發展積極建設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本文重點闡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策略,以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