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 張曦之
(1.江蘇大學藝術學院;2.澳門科技大學)
人類文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在這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大量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也隨之沉淀流傳了下來[1]。中國的大運河當前從里程與工程量都包含在世界之最中,鑒于此,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不言而喻,它不僅是中國的黃金水道,更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廊道。為了能夠對大運河進行更好的傳承、保護和利用,我國正在逐步推進大運河立法項目,同時還通過建設大運河考古遺址公園、國家文化公園以及專題博物館這些方式來進一步宣揚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而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展示方式則被廣泛運用到這些景觀設計中,同時它對于這些景觀設計也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2]。就現代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中的研究現狀以及其實踐意義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一項名為“世界的記憶”的項目,該項目啟動的目的就是要將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手段運用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使得文化遺產能夠在被保護的同時得以最大限度的對其進行共享利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也先后開始開展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VR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對大型文化遺產進行全面保護、傳承和利用的各項工作。比如就遺產廊道來說,它是一種將遺產保護和綠色廊道兩種形式綜合形成的一種全新的遺產保護形式。比如伊利諾伊州和密歇根州的運河遺產廊道,以及伊利運河國家遺產廊道,這些都屬于運河引產廊道,而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運河生態的回復及兩岸旅游經濟的發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國內的關于大運河的遺產識別以及一些基礎的保護工作做得十分缺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并未將大運河相關遺產列為文物保護的內容。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一部分大運河遺產已遭受到嚴重的破壞[3]。但是由于資金短缺等客觀條件,對于大型文化遺產的全面保護和一些搶救修復措施遠遠解決不了大運河文化遺產當前面臨的狀態。而且傳統的博物館展出形式一方面無法滿足大眾的游覽需求,另一方面固有的一些技術和手段也無法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護。國家為了加大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在2006年對大運河進行了申遺訴求,使得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對大運河的人文價值、生態發展及遺產保護等相關內容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2018年期間,又建立了大運河蘇州段國際設計工作坊,建立該工作坊的主要作用在于在技術層面上對大運河蘇州段考古遺址公園進行創新性的建設研究[4]。目前,隨著國內數字化技術相繼成熟,就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展示和VR體驗的研究項目來說,也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
大運河將自然資源和人類智慧很好的結合起來,是一項偉大的聯合性工程,運河兩岸及河道周邊的人文景觀以及居民的生活場景打造出了一個獨特的運河文化景觀。俗話說:“前年運河始于江蘇”,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大運河江蘇段將大運河多元化、遺產多樣性以及數量豐富的這些顯著特點都能夠體現出來。而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大運河江蘇段考古遺址公園中,無論是從科學研究性還是美學欣賞、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另外,通過數字虛擬技術的應用,將大運河不同時代下所具有的文化多樣性向大眾更加立體的呈現出來,讓大眾能夠更加多元化的體會和認知到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知識。
數字信息可視化將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傳統的概念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將數字信息化技術和文化遺產兩種不同的學科進行創造性的協同整合,給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不僅實現了對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最大限度的保護,更在于能夠多角度、多維度將這種歷史文化遺產最大范圍的傳承下去。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呈現和保護的壁壘,大大增強了游客的信息體驗感,通過VR虛擬技術,讓游客猶如跨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歷史時期,無論是從感官上還是從認知理解上都有了全新的體驗。總之,數字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傳播管理方式[5]。
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主要涵蓋了遺產展示和遺產修復兩個部分,也就是需要對一些受到損害的遺產進行恰當的修復之后并在合理范圍之內對大眾進行展示,大眾在參觀欣賞的過程增加對歷史遺產文化價值的認知,進一步促進大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欣賞和理解。近年來,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數字化信息技術也被廣泛運用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更廣闊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也提供了創新性的發展模式。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發展,具體包括虛擬現實(VR)、混合現實(MR)以及擴增實鏡(AR)等這些全新技術的運用,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和展示通過更加立體化和更直觀視覺體驗的方式呈現到大眾面前。
前期主要出于各個項目的籌備階段,具體包括大運河江蘇段考古遺址公園的初步建設以及對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配置和利用。具體工作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對已有的空間布局和現狀進行優劣分析,同時還需要對大運河文化以及周邊的環境進行實地考察,目的在于能夠獲得關于大運河沿岸產業發展規劃的最新動態信息,并將其作為計劃實施的重要理論基礎[6]。
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后將步入后期數據系統的建立工作,數據系統方案主要包括空間優化和功能分區這兩大模塊的內容,另外在三維模型和虛擬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對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進行可視化設計,利用這些數字化技術可以通過場景搭建和渲染的方式將設計方案立體化的展示出來,可以更好的把設計者的想法最大程度的運用到現實中,從而實現對大運河遺址公園空間布局的最優化。
數字化信息技術在大運河遺產保護和展示中具體的運用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包括文化解讀、場景應用等,除了以上的應用研究之外,重點和難點還在于要加強數字化網絡衍生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其開發與應用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建設過程中形成的IP資源合理的運用到商業開發運作中,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還能合理利用其價值。另外,為了進一步擴大大運河考古遺址公園對大眾的影響力,后期還應著力于提升其軟實力,可以從公眾號的開發和維護、智能景區以及綜合服務中心等內容入手,逐漸進行體系模式完善。
遺產數字化技術在景觀設計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遺產服務的可視化、信息管理的可視化以及宣傳旅游的可視化。就遺產數字化技術在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來說,可以分成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遺產服務可視化是通過將景觀藝術、工程技術和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協同整合,對大運河江蘇段考古遺址公園的歷史文化古跡進行最大程度的修復、還原和展示,這一舉措不僅為教學科研和遺產保護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資料,也為政府的行政管理提供更為直觀的參照內容[7]。
信息管理的可視化是指將數字化復原技術運用到大運河江蘇段的遺產保護和展示中,同時利用信息可視化技術對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數字化展示,這種全新的多元化展示手段不僅大幅提高了展示的信息量,同時又讓單純的知識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
宣傳旅游的可視化也就是通過開發一些文創產品或者網絡虛擬4D旅游等全新的虛擬體驗技術,將大運河歷史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通過數字虛擬技術呈現到大眾眼前,開啟了全新的虛擬旅游時代。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大運河文化遺產在展陳方式、內容表述、情景還原以及傳播途徑上有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還能夠將數字化的信息技術融入其他的項目內容中,在其他項目的實踐中突出數字化的優勢,為數字化的推廣奠定基礎[8]。例如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打造全新的視聽綜合呈現模式,再比如通過三維立體技術對歷史空間進行重構,還有諸如立體動態效果展示、線下線上融合傳播等全新的互動體驗模式。
這些全新的互動體驗模式打破了傳統靜態的參觀方式,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所特有的交互屬性為信息傳輸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其不再局限于單向信息傳輸模式,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也將面向大眾征集合理化建議,讓更多的人們能夠參與到古遺址公園的建設中。例如,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較強的互聯網游戲,通過數字化展示的方式將使用者和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更緊密的關聯互動,構建良好的用戶體驗,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去[9]。
北京在2020年召開的熟悉大運河專題論壇活動中就深入探索了大運河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利用的深遠內涵。參與論壇的嘉賓們認為在對大運河這個獨一無二的“活”文化遺產進行傳承、保護和利用的時候,要從多角度和多維度出發,要在遺產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方面,數字化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對大運河進行保護與利用。那么,以大運河蘇州段為例,通過對其進行數字化分析,將長江下游水網的治水、理水歷史更加具體形象的呈現到大眾面前,讓人們詳盡的了解到大運河的文化發展脈絡。另外,科技的不斷發展也為數字化的傳播應用提供的更多的可能性,人們在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將大運河這一文化遺產所具有的歷史價值通過全新的方式展示給人們。而且通過數字化技術分析出的結果也為大運河國家蘇州段文化公園的建設提供了更明確的發展方向[10]。
另一方面,鑒于數字化技術和交互媒體所具有的高體驗的顯著特點,能夠讓人們通過3D、4D這些全新的數字化技術,從多維度和全新的視角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進行沉浸式的體驗,通過這種體驗讓人們在獲得全新感受的同時,還能夠對大運河的文化遺產知識進行歸納,從內心對其文化有情感認同,這樣的模式也方便對大運河今后的文化遺產推廣奠定扎實的基礎,更好地保證其傳承與發展。
大運河歷經千年的歷史洗禮,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積累了數以萬計的文化寶藏,而且形成了具有豐富研究價值的歷史遺跡,這些遺址不僅承載著浪漫的大運河故事,同樣還書寫著江蘇發展的優美史詩。但是,在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一些抑制性的因素,比如相對落后的文化展示和講解系統,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使得游客的體驗感得不到很好的滿足。而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加入,使得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有了更好的持續發展空間,也得到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而對大運河江蘇段考古遺址的數字化應用進行研究分析,也會更有利于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