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常威
(唐山師范學院)
鄉村文化遺產可以有效的反應出河北省的民俗文化,而利用數字化的形式對其進行保護與弘揚,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出鄉村文化的人文底蘊。因此,在振興河北鄉村文化遺產時應根據新時代的數字化方式,最大程度的展現出河北鄉村文化的鐘靈毓秀之美,并向鄉村人員宣傳鄉村文化文化遺產的具體內容以及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以此來保障其鄉村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并利用數字化信息平臺的便捷性,將其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管理,增強當地人們的文化歸屬感,促進經濟和文化協調平衡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的歷史發展已有五千年之久,在歷史進程的推動下,鄉村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文化遺產較多,其文化價值與文化意義有極大的開發潛力,因此其應得到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的重視,并加以弘揚與保護。此外,在鄉村振興的視域下,河北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得到了眾人的關注與重視,河北這一區域的歷史文化、建筑遺產、生態環保等都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價值,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和進程。河北鄉村文化普遍具有著較多的文化遺產,如戲臺、祠堂、民間工藝、建筑故居等內容,這些文化遺產都是由歷史發展所凝結成的文化特征。此外,由于河北省的地理差異性,導致不同區域的文化發展也大不相同。例如部分河北省的民間藝術流傳便是皮影、剪紙等內容,而另一部分的河北省文化則更偏向于拉花以及河北梆子等內容。這些不同地區的文化組成了河北省現有且獨有的文化遺產,也是現今需要進行保護與弘揚的文化內容,這些文化遺產具有著較強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蘊包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若能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弘揚,可以幫助當地人民形成較為強烈的歷史認同感以及文化自豪感,也是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因素之一。
在城市化日益得到發展的現今社會,河北省大多數的居民仍然保持著歷史傳流下來的鄉村居住的形式,在傳統的村莊內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觀念十分強烈,也因此構建成為了人文環境的基礎。現階段這類村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不僅是當地人們居住的場所,更是一個有機發展的動態人文景觀。在這里可以發現較多的歷史遺留的文化內容,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與開發性。近年來河北省已有較多的鄉村利用原本擁有的特色鄉村文化遺產與旅游行業相結合,充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將鄉村內的經濟發展價值進行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使其自身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利用,并在原本的基礎上融合了“新文化”的內容。此外,部分其他國家已經能尊重這類人文環境特征,開始了保護歷史文明發展的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保留這類鄉村的基礎建筑,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進行滲透,既保留了鄉村文化遺產建筑,更使當地居民獲得了全新的生活體驗。在現階段的鄉村振興過程中,河北也應吸取其他國家的人文環境保護方式,采取數字化的模式將鄉村文化遺產進行保留,尊重歷史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并利用城市化的內容改善村民的生活,確保鄉村文化遺產能包含鄉村古樸的民風,又能向他人呈現出真實的人文環境內容。
數字化的發展趨于成熟穩定,能有效的將河北區域的文化進行廣泛的傳播與宣揚,使各地區的人民能初步了解河北鄉村文化遺產的特色,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并樹立人們的文化自信心。河北省是現階段我國鄉村文化遺產保留數量較多的區域,其文化保護程度相較于其他地區也更加完整。根據不完全的統計與調查,現階段河北鄉村文化遺產已有200多處,不僅包含了歷史文化進程,更兼具了藝術內容、科學內容,有著一定程度的研究價值與意義,而數字化的發展將上述這些數據進行了有效的弘揚。此外,河北鄉村文化遺產是河北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其歷史發展濃縮的精華,這些文化更是河北的特色符號與標識。所以利用數字化對河北鄉村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十分重要,可以將特色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內進行弘揚,強化當地鄉村文化遺產的軟實力,重新煥發其生機與活力,更能有效的振興河北各個鄉村。
面對眾多的特色鄉村文化遺產,相關部門可以聯手技術部門,對相關文化遺產進行采集歸納并加以整理。使每一個鄉村文化資產都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通過數字化的保護方式可以將文化遺產的特色充分挖掘,并進行整理,根據其特色和不同之處對其采取差異化的保護方式,以最大程度的保護鄉村文化遺產,以此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將文化遺產進行有效保護以便于后代繼續傳承并加以弘揚,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文化充分發掘,并加以宣傳,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養,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現階段經濟體系發展趨于穩定,人們將目光投入到了文化產業當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快速發展,奠定人們的文化自信心,河北鄉村文化遺產應選擇數字化的方式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弘揚。利用數字化的方式給予文化產業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將鄉村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并滲透在各個行業的發展當中,滿足當地人們的精神需求。此外,人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是發揚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河北省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分析人們的文化關注點,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遺產保護途徑的交流,從而建立更加完整的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夯實文化產業的基礎。
可以借鑒故宮文物開發產業,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挖掘文化特色,再由相關專業人員根據文化特色對文物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開發,加強產業融合。例如:文物+美妝聯名款、文物+文具產業鏈、文物+服裝設計款、文物+主題樂園產業等等。同時通過這些途徑,加強文化交流,提高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吸引人們來到實地探索,了解文化遺產。以此帶動文化產業發展以及當地旅游產業等其他產業發展,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鄉村文化的保護和修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
首先,近幾年來城市化發展的勢頭突飛猛進,導致大部分鄉村年輕人不愿留在鄉村進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建設。經濟的差異逐漸顯露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城市生活,鄉村內的經濟呈現大幅度下降的趨勢。這種城市與鄉村過大的差距,導致鄉村文化逐漸失去傳承,大部分的優秀文化逐漸消失。其次,鄉村人們缺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在人們物質條件逐漸上升的環境下,人們更加追求經濟與科技的發展與建設,從而忽略了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難以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雖然現階段部分河北鄉村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與科技支持,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村民無法進行有效的觀念改變,對文化遺產的認知與理解較為淺顯,更希望當地政府能改善居住環境,將以往鄉村文化遺產進行破壞,建設更加適合人們居住的環境。如現階段大部分河北地區不再使用碹窯等傳統建筑,并且將這種傳統建筑進行破壞,導致大部分的傳統文化遺產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歷史進程的痕跡也逐漸消失。
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需要對其進行多角度的數據分析與收集,從而分層次的進行保護、存儲與展示。此外,在對具有缺陷的文化遺產進行分析時,會對其進行有效的修繕,以此為當地的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整合,并提供更優質的數據服務支持。
雖然河北省的鄉村文化遺產較多,但是其鄉村文化遺產保護與弘揚工作開展的時間較為落后,不過這一情形也給河北省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較多的經驗,減少了各類文化遺產的破壞與損害。河北省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結合其他省份的數字化方式,利用數字攝像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等因素,充分借鑒其他省份的文化遺產保護案例進行規劃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由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帶領專業的文化遺產保護團隊,進行該區域村落的文化內容保護,使用數字化的攝像機、三維激光掃描儀器等設備,對其文化遺產進行拍攝、掃描與歸檔。對于不可以拆除的文化遺產建筑進行數據分析,討論出較為全面的保護措施,維護其文化發展的需求。同時,這類文化建筑可以由專業的分析人員進行立體掃描,將多方位的數據在平臺中進行重新構建,將古建筑的三維模型進行分類處理。對于老化較為嚴重的古建筑進行適當的拆除,并融入鄉村文化內容進行二次改建,滿足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改建中相關人員應注意其美觀性,可以利用中國風等飾品進行裝點,維持當地傳統鄉村建設格局,還原原本的古建筑樣貌。并利用數字攝像方式將全新的鄉村文化遺產內容上傳至互聯網大數據當中,在實體化與虛擬化當中進行轉換,方便他人了解當地鄉村文化遺產的內容。
村民是維系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參與者、管理者與建設者,也是推動當地文化遺產發展的主體因素。因此,在鄉村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當中,應將村民這一重要因素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產生較強的傳承與保護意識,對鄉村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監管。首先,河北可以加快鄉村文化遺產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并在建設中加強年輕一代人員的認知與理解,使其能在建設當中了解當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從而產生較強的責任感,并在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中體驗參與感與榮譽感,樹立較強的文化自信心,在后續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中起到較強的保護作用。同時,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使年輕一代的建設者了解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案例,吸取前人的錯誤經驗,在各類文化遺產保護的教訓中積極投身到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能主動的帶領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行列當中。而鄉村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博物館應起到文化弘揚的作用,對鄉村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分類,并在錄入后利用“3ds MAX、Auto CAD”等軟件進行三維貼圖、建模,并利用全新的數字化投影技術,將鄉村文化遺產發展進程進行展示,使更多人了解到當地的文化發展歷史,從而直觀的感受到歷史文化的人文性。最后,當地的政府也應發揮其作用,在數字博物館當中加強人員管理,對鄉村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禁止其他企業或是個人對鄉村文化遺產進行過度的開發與干預,將這類不良行為遏制在源頭上。并在數字化博物館當中組成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組,及時的對部分文化遺產進行檢測與管理,并在日常中利用互聯網的各個平臺進行文化宣傳,使他人意識到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而在這類宣傳當中,其他地區的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以及公眾號等方式詳細的了解河北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起到了廣泛的監督作用。
在河北的鄉村文化遺產保護中,應利用其獨特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進行創意產品的宣傳,從多角度進行文化遺產的保護。近年來,創意產品層出不窮,但是其質量卻是參差不齊。主要原因是部分創意產品沒有歷史文化的支撐與幫助,導致部分產品看起來較為“古怪”。河北若想對鄉村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避免其成為人們口中的“旅游開發區”,就應從數字化的創新產品入手,通過互聯網的游戲方式,強化當地文化的生命力。河北鄉村文化遺產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可以結合其歷史文化發展創設數字化剪紙游戲,或者是在互聯網當中推行民族特色美食以及扎染等內容,并將其制作成為工具包進行直播售賣,以此來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并向其他地區的人民展示河北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程度,平衡鄉村文化遺產過渡開發的弊端。此外,在這種數字化的創意產品推廣下,可以有效的促進文化的傳承,使更多人了解到河北的文化內容,以此來達到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例如在河北冀南的皮影戲文化保護當中,當地村民利用直播的數字化方式,將皮影戲進行表演,吸引全國各地人們的目光,并將皮影戲的各個環節制作成微電影,以此進行文化遺產的宣傳。同時,村民將皮影戲中的零部件進行開發,制作成為工具包在直播中進行售賣,使村民在創意文化的產品研發中心學會保護文化遺產,并從中獲得利益,真正的實現名利雙收。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河北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式,應從多角度進行文化遺產的分析與開發,結合數字化的內容對鄉村人才進行培養,并在數字化的創新產品中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并使當地村民能在數字化的弘揚中學會保護文化遺產,打造互聯網+鄉村文化遺產的模式,真正的實現智能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