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師
(南寧學院)
在居住空間設計階段,應用綠色設計的理念,是要求設計者在工作階段,做好室內空間環境的建造,對使用過程、拆除過程中,有關于自然資源、能源資源的應用,展開一系列的分析,進而降低自然環境的影響,構建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打造更適合老年群體居住的生活空間。在住宅設計方面,總結實踐經驗會發現,有關于居住空間的設計,在很長一段時間缺乏整體的引導,更多的是采用開放化市場管理的形式,這種情形之下,裝修市場兩極化的問題普遍存在。最初在居住空間的裝修,會忽視可持續性,而且采用高單價跟隨設計師主導的室內設計,會影響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而如今了解養老建筑的需求,將綠色設計概念融入空間設計之中,真正實現美化環境的目標,能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為我國的養老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2021年國家統計局回應了關于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趨勢的問題,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2.64億,占18.70%,全國有6省老年人口超1000萬。研究表明至205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屆時我國的老齡化程度會超出30%。可見在未來的20年間,我國老齡化發展速度會持續加快,導致在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常態化的背景之下,整個社會的老年人口聚集,而且社會整體的人口結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現如今我國的養老服務行業迅速發展,主要是提供居家服務,并輔助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服務體系。但從整體來看,養老服務以及養老產品供給不足,養老行業還不夠健全,城鄉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現如今在城市養老服務階段,普遍存在養老機構服務對象,與老年人群需求不相符。而且養老機構自身的差異較大,可能會出現極端化的機構服務模式。所以市場環境之下,依托政府投資的養老機構需求較大,
人類因生理功能的影響,必然會出現自然衰老的情形。當然身體機能衰退的程度富有差異性,與自身的保養、遺傳、環境等有緊密聯系,但是衰退是不可逆的情形。居民的年齡增長,最為普遍的是出現頭腦機能退化的情形,自我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降低,所以記憶力減退以及容易遺忘的情形較為普遍。老年人的基本體力、肌力降低。在日常生活之中沒有足夠的耐力、體力去完成工作,而且也不容易恢復體力。
老年人感官系統的敏感度不足,如果需要思考事物,整體的思維活動速度較慢,而且老年人普遍會存在記憶力減退的情形[2]。在這種狀態之下,根據老年人的修,做好居住空間的設計,就要充分考慮老年人身體情況,保障居住空間的適老性。由于老年人的視力聽力均會出現退化,對空間環境、周圍人的記憶力也會減退。所以在居住環境設計階段,要盡可能地保障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可及性,而且空間設施更加便利、易便,要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性以及生活的舒適度。
我國早期開展綠色建筑設計是2006年,且政府部門頒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后續也結合市場情況,進行修訂與改進,為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了解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實際情況,從最初推薦性評價指標確立,到現如今的整體性的綠色建筑設計。早期是政府部門設置示范項目,后續大型的房地產企業自主性的完成建筑設計、項目投資。政府會采用適合建筑行業發展的激勵政策,而且契合國家專項行動的要求,滿足全國性的市場化綠色建筑發展所需。所以在綠色建筑設計階段,從最初的引導發展,到目前的大范圍推廣、強制性措施等等,綠色建筑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對當今社會公民的生活、工作等有極大的影響。
按照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要求,企業以及政府部門要推動重點城市、重點區域的建筑類型的綠色施工,滿足綠色建筑標準,并應用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更好的推進項目建設目標,這樣便能為綠色建筑規模化、標準化的施工創造條件。當然不同地區的資源分布、經濟情況不同,在綠色建筑項目施工階段的側重點也有一定的差異。
綠色設計的目標,首先要考慮建筑產品環保性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現環境破壞的情形。在綠色設計階段,涉及環境的因素來自多個方面,從材料分類、循環利用、綠色消費、綠色采購、建筑拆解、空間低毒性等多個方面入手。在設計過程中這諸多的環境影響因素,都要納入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根據適老居住空間設計的要求,要維持產品的功能性,并保障建筑產品的品質,這樣設計階段便能夠突出重點,與環境相關的因素合理分配,有效提升建筑設計水平。目前在綠色建筑設計階段,控制環境影響的方法多種多樣,比方說環境化設計、減量設計、再使用設計、循環利用設計等等。
綠色設計與傳統建筑最大的差異,就是綠色設計要點明確,在產品制造、運輸、存儲、應用等方面,經過有效的管理,能夠控制環境危害問題。從適老居住空間來看,良好的建筑設計形式,對老年的生活也有積極影響。
按照我國綠色養老建筑設計的標準,要求企業在建筑全壽命周期之中,從項目設計、施工建設等各個環節入手,節約應用土地資源、能源資源、建筑材料等等,完成項目建設的同時,也要控制環境污染問題,為老年人提供更健康、舒適的使用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
綠色適老居住空間設計,要實施綠色化的方案,便是在設計階段,控制土地資源使用的面積,且保障場地環境的整體品質,盡可能的應用當地的材料,提升能源資源利用率,進而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后續在建筑項目運營管理階段掌握主動權。老年人與一般的居民不同,在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都處于弱勢狀態,而且年齡階層不同,其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綠色適老居住空間設計階段,要更好的反映出老年群體的需求,是實施綠色養老建筑設計的要點[3]。
綠色養老建筑的設計,要考慮適老的居住空間的需求,合理利用設計方案。要從老年人的飲食起居、出行方便等各個方面入手,完成設計要點的綜合管控。從場地劃分、生態環境、室內環境、建筑資源應用等方面,保障綠色設計的效果。適老設計方案的應用,要根據場地空間、建筑空間不同方面入手,了解建筑空間無障礙性、健康性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建筑的系統性規劃管理。
1.場地選址以及布局工作
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建設綠色養老建筑期間,初期的選址工作,要盡可能地在交通方便,且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區域,進而為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創造良好的空間。在場地空間布局階段,要盡可能地滿足老年人的建筑行為特點、心理需求等等。對老年人活動的功能場所、交往空間等做好布局管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生活所需
2.活動空間設置
為老年人提供戶外交流活動的空間,能夠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在空間位置選擇階段,要盡可能地讓老年人安全到達相應的區域,最好是靠近醫療護理機構。室外空間設計要保障美觀性,盡可能地與景觀相結合,并配置休息座椅以及遮陽設施[4]。在建筑空間內部,可以適當的添加中庭位置,將室外自然環境與室內空間有效的銜接,此時建立共享的區域,盡量避免在走廊區域設置拐角,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空間活動。
3.交通組織管理
綠色養老建筑周圍的交通組織的設計,要考慮老年人的活動半徑,最好是設置用人車分流的組織形式,提升功能區的關聯性,盡量避免機動車運行受到影響,為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提供支持條件。在建筑空間內部交通組織設計階段,老年人與工作人員的活動流線更簡潔暢通,在出入口的設計,要盡可能地與室外通道相連接,控制相應的距離。進而滿足不同功能區彼此之間的過渡、連接等方面的需求。考慮老年人受到自身的體力以及日常步行距離的限制,在這一區域設計階段,可以增加長凳,為老年人提供臨時休息區域。
4.完善標識引導系統
老年人的視覺能力相對有限,所以在出行階段,對周圍的標識有依賴性。所以在環境之中,可以適當的添加標志引導,圖片、文字等要盡可能的簡明、清楚,而且要放大字體,采用對比度較高的色彩進行標識,提升標牌的辨識度。在材質選擇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視覺效果較好的木質材料,并配合人工照明材料,在夜間也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方便。
1.實現臥室優化設計
人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睡眠。所以臥室是否能保障舒適度,會關系到個人的精神狀態、工作水平。臥室會設置存儲區、睡眠區、工作區等等,空間的復雜設計因人而異。老年人身體特征明顯,所以對臥室舒適性、便捷性的要求諸多,相對于年輕人不會有隱私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臥室之中,尤其是房間入口的位置,要盡量避免使用直角、拐彎等結構形式。如果老年人在臥室之中有身體不適,或者需要其他人提供幫助,那么在床面位置設置方面,盡量使用能夠連接臥室邊界的單人床,在床的周圍還要設置臺面,或放置床頭柜等等,讓老年人放置自己日常所需的物品。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臥室停留的時間,要比年輕人多許多。所以在臥室采光設計方面,也要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情況,盡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另外老年人多半喜歡清靜的生活,普遍不能忍受噪音,在房間隔音方面也要做好設計。
2.門廳空間適老設計
門廳位置主要是存放出行所需物品,并為出行做準備。對于一些特殊的老年群體來講,門廳也是擺放輪椅、拐杖等物品的區域。所以門廳整體的深度較小,在設計階段要盡可能地減少輪椅通過過道的難度。在門廳位置也要保障照明度,讓老年人能看清攜帶的物品,而且要設置休息凳以及置物臺等等。門廳位置要盡可能的設置開放性的結構,與起居位置連接,為老年人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便利性。
3.注重起居室的設計
老年人的起居室要完成分居設計,室內空間之中沙發休息區,以及靠近窗戶的綠植區,以及各種通行區域等等,要做好規劃設計。通常在房屋到窗戶的位置,需要設置主要的房間通道,讓有需求的老年人,能夠自由地在家移動輪椅,滿足老年人的通行需求。在家具設置方面,要盡量避免使用復雜的設備,以及在空間之中過度堆放家具產品等等,要降低室內的擁擠程度,并給老年人設置專門的就座區域。
4.做好廚房空間設計
廚房之中通常有儲藏糧食蔬菜、洗滌物品,并完成烹飪的基本功能。如果建筑結構之中,廚房的整體面積較小,那么在設計流線方面,要盡可能地保障緊湊感。如果面積較小,則可以在操作臺、灶柜、洗菜池等下方,做好空間設計。這樣老年人在廚房做菜期間,各項活動都能獲得支持。在廚房臺面布局方面,不同形狀的灶臺設計,可以按照廚房規模、空間特點等做好布局管理。按照現代人的餐飲需求,在廚房設計階段,要盡可能的開窗通風,并保障室內空氣的流通性。
在廚房之中,會有一些狹小的空間,通常情況之下,會在廚房之中設置小凳子,幫助老年人進餐。老年人普遍缺少子女的陪伴,如果是獨居的老人,做飯完成之后,希望能即刻就餐。然后將碗盤放置到洗碗池清理,完成一系列的基本操作。
5.優化衛生間空間
在傳統的住宅空間設計階段,人們對大空間、整潔性的衛生間需求相對較高。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在設計階段要保障衛生間大小適宜。在衛生間之中要注意干濕分離,淋浴區要設置在入口相對的位置,較靠后的鄰居位置,能夠減少水分噴濺在地板上,避免老年人滑倒的問題[5]。馬桶的設置要距離其他家具有一定的位置,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防止兩個洗手池。而且在洗浴、馬桶、洗手池等位置都需要設置扶手。在衛生間之中,做好無障礙浴室的設計,以及加強防滑設計極為關鍵。
6.注重空間節能設計
在室內空間之中,要注意冷熱源、輸配電系統、照明系統的優化設計,最好能設置獨立分項,完成用電量的計量管理。在建筑物內部設置分項計量裝置,物業管理定期進行記錄與管理,為運行階段實現節能改造,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條件。使用集中空氣調節系統的建筑結構,要滿足養老的需求,做好分樓層、分室內的冷、熱的計量。從用能收費管理入手,更好地滿足使用者對節能環保方面的需求。
以綠色設計觀念為基礎,做好適老空間設計,要保障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條件。根據我國老齡化以及資源短缺等問題,探索一系列的技術優化方案。實踐研究表明,做好綠色設計適老空間設計,能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在綠色建筑發展階段,不僅要做好建筑物框架結構的設計,同時也要考慮老年人群體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探索更具針對性的老年人居住空間服務方案,為我國的養老產業發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