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艷 吳憲彬 羅曼華 李 津 陽作慧
江西省贛州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江西贛州 341000
濃縮血小板是臨床輸血用于止血的重要產品之一,而臨床輸血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產品的血小板含量[1]。目前,國內基層血站濃縮血小板的制備多采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分離白膜層+分漿夾手工分離終產品濃縮血小板方法制備。但是,該方法在使用分漿夾手工分離過程中更多地通過人工目視查看分離效果,容易受到工作經驗、操作手法等因素的影響,增加濃縮血小板未徹底分離或紅細胞混入情況[2]。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的三擠壓板技術、標準控量設定功能等在分離過程中通過設定白膜層和終產品標準控量能杜絕產品未分離徹底或紅細胞混入缺陷。同時,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進行白膜層和濃縮血小板標準控量分離制備能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產品的有效含量,達到提升臨床輸血效果。因此,本研究選取采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進行白膜層和濃縮血小板標準控量分離制備的濃縮血小板產品作為對象,探討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在提高濃縮血小板產品質量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贛州市中心血站的90 份全血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 份)與觀察組(45 份)。對照組采集時間1~6 h,平均(3.15±0.62)h;血容量51~73 ml,平均(62.87±5.61)ml。觀察組采集時間1~6 h,平均(3.19±0.65)h;血容量50~74 ml,平均(63.11±5.67)ml。兩組的血容量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均為我站常規制備的濃縮血小板產品;②制備過程中均嚴格遵循要求進行,且標本均合格。排除標準[4]:①制備不當或未按要求存放;②標本中存在雜物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1.2.1 儀器與設備 大容量低溫離心機型號為Cryofuge6000i,購自德國賽默飛公司;血細胞分析儀購自深圳邁瑞有限公司;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型號為Compomat G5,購自德國費森尤斯卡比公司;一次性塑料血袋PT-Q-400 購自山東威高有限公司;溶血劑購自深圳邁瑞有限公司;全血質控物購自深圳邁瑞有限公司。
1.2.2 制備方法 對照組采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進行白膜層標準控量分離和分漿夾手工法分離濃縮血小板制備,制備過程中嚴格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5]。①白膜層分離:將采集的400 ml 全血放入離心杯內平衡后,放置在大容量低溫離心機中,離心力2245 g,離心時間14 min,離心溫度20~24℃,剎車檔加速9 減速4,進行第1 次重離心。離心完畢后,從離心機內小心取出全血,避免振蕩,把全血主袋置于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上,根據預先編制的程序自動分離白膜層,將其放置20~24℃冰箱靜置保存1~2 h。②分漿夾手工法分離濃縮血小板方法:將完成靜置的白膜層充分搖勻,放入離心機內進行第2 次輕離心,離心力220 g,離心時間10 min,離心溫度20~24℃,剎車檔加速9 減速2,離心完畢后采用分漿夾手工法分離制備濃縮血小板。觀察組采用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進行白膜層和濃縮血小板標準控量分離制備,白膜層的分離制備方法同對照組,濃縮血小板標準控量分離制備方面,將完成靜置的白膜層充分搖勻,放入離心機內進行第2 次輕離心,離心力220 g,離心時間10 min,離心溫度20~24℃,剎車檔加速9 減速2,離心完畢后,將其放置在Compomat G5自動血液分離機上,根據預先編制的程序進行自動分離,待上述操作完畢后,由機器自動熱合含血小板的袋子。
①濃縮血小板質量:記錄兩組方法下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紅細胞混入量。②血漿質量:記錄兩組的容量、紅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和紅細胞壓積。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血小板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的容量、紅細胞混入量和白細胞混入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濃縮血小板質量比較(±s)

表1 兩組濃縮血小板質量比較(±s)
組別 份數 容量(ml)紅細胞混入量(×109)血小板含量(×1010 個/袋)白細胞混入量(×108)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45 45 61.59±3.52 66.89±5.49 7.536<0.001 0.87±0.12 3.43±0.43 6.491<0.001 5.26±0.55 5.03±0.62 1.632 0.693 0.15±0.06 0.85±0.12 7.325<0.001
兩組的容量、紅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的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少于對照組,紅細胞壓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血漿質量的比較(±s)

表2 兩組血漿質量的比較(±s)
組別 份數 容量(ml) 紅細胞計數(×109/L) 血小板計數(×109/L) 白細胞計數(×106/L) 紅細胞壓積(%)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45 45 107.38±14.31 108.63±14.34 1.215 0.693 0.0007±0.0001 0.0002±0.0001 0.793 0.341 4.36±0.41 6.15±0.53 9.783<0.001 0.023±0.011 0.032±0.015 6.537<0.001 0.0023±0.0001 0.0075±0.0032 7.813<0.001
濃縮血小板是外科常用的成分輸血制品,具有手工制備與機器制備兩種,被廣泛用于血小板減少疾病中[6]。既往研究表明[7],濃縮血小板具有以下優點。①能使全血中的血小板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血液資源的浪費;②與單采血小板相比,價格相對更低,更加利于患者接受;③借助白膜法能制備濃縮血小板,有助于減少全血保存后微聚物的形成,從而降低肺部、腦部栓塞的危險性,亦可減少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率[8]。傳統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雖然能滿足臨床需要,但是該分離方法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增加輸血風險,不僅會增加患者治療風險,亦可影響患者預后[9]。
近年來,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在濃縮血小板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10]。本研究中,兩組的血小板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的容量、紅細胞混入量和白細胞混入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能提高濃縮血小板質量,降低紅細胞及白細胞混入。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可以解決紅細胞混入量問題,制備過程中,工作人員做好分離機相關參數,動態監控機器保證其正常運轉,即可精準地完成分離制備工作[11]。既往研究顯示[12],傳統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制備時間常受到工作人員操作手法、制備量的影響,其制備時間不易統計;而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的使用使得制備的標準化、自動化程度較高,制備過程中能實現電子稱重、及時熱合,可大大縮短濃縮血小板制備時間[13]。此外,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配備較為先進的數據采集和統計功能,能與血站管理系統連接,實時匯總整個工作量及每袋成分的制備情況,便于了解產品的使用及相關參數[14]。本研究中,兩組的容量、紅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的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少于對照組,紅細胞壓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提示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能改善血漿質量。既往研究顯示[1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用于濃縮血小板的白膜層和終產品容量控制,有助于提升血小板含量;同時,離心、白膜層容量標準控量分離、二次離心,濃縮血小板容量標準控量分離,可提升濃縮血小板產品質量。
綜上所述,與傳統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相比,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設定標準控量功能能提高濃縮血小板產品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