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莉 陳 秋 王建華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醫院藥劑科,湖北利川 445400
冠心病屬缺血性心臟病,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該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西醫在冠心病治療中主要是給予抗血小板、硝酸酯類、β 受體阻滯劑等基礎治療,雖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癥狀易反復,無法從根本解決病機,遠期效果不佳[2]。中醫學依據冠心病癥狀表現將其歸結為“胸痹”等范疇,認為飲食失調、情志失常、勞倦內傷為主要病因。痰濁內阻型是冠心病主要證型,在中醫治療中采用辨證論治,治療以活血祛瘀、清熱化痰、行氣止痛為原則[3-4]。瓜蔞薤白半夏湯始載于《金匱要略》,具有通陽散結、祛痰寬胸之效,在冠心病治療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5]。鑒于此,本研究采用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西藥治療痰濁內阻型冠心病,旨在探究其臨床效果及對心功能的影響。
選擇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民族中醫院收治的84 例痰濁內阻型冠心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2例。研究組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齡52~76 歲,平均(64.82±3.91)歲;病程2~9年,平均(5.54±0.86)年。對照組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齡53~78 歲,平均(65.08±3.14)歲;病程1~9年,平均(5.60±0.84)年。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內科學》[6]中冠心病診斷標準,即患者表現出發作性胸痛,疼痛特點在于疼痛誘發胸骨后或心前區疼痛,可向左肩、臂或咽部放射;發病時心電圖表現出缺血性改變,平板運動試驗呈陽性,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分支血管管腔狹窄程度>50%等。中醫符合《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中痰濁內阻型診斷標準,即胸悶,胸痛,氣短喘促,身體困重,體胖多痰,舌質淡,苔黃膩,脈滑數。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心電圖檢查提示缺血性改變;③參與本研究前未服用硝酸甘油類等藥物;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律失常;②既往6 個月接受心臟手術;③病歷資料不全;④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口服美托洛爾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5 mg/片,國藥準字H32025391,生產批號:20180916),1 片/次,2 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規格:100 mg/片,國藥準字J20171021,生產批號:20180506),1 片/次,1次/d;口服硝酸甘油片(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5 mg/片,國藥準字H14020584,生產批號:20181019),1 片/次,1 次/d。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方藥包括枳實12 g,北細辛3 g,石菖蒲12 g,干姜10 g,薤白12 g,陳皮12 g,瓜蔞15 g,法半夏12 g??忍叼こ?、大便干結者加竹茹、天竺各12 g,黃連3 g;肢體麻木者加竹茹12 g;氣滯血瘀者加酒川芎12 g,丹參、郁金各15 g。用水煎煮取汁400 ml 于早晚餐后服用,2 次/d。
兩組均連續治療30 d。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中療效判定標準,其中胸痛、胸悶等癥狀全部消失,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90%,心電圖檢查可見ST 段恢復正常為臨床控制;胸痛、胸悶等癥狀明顯好轉,中醫證候積分下降70%~90%,心電圖檢查可見ST 段恢復正常水平為顯效;胸痛、胸悶等癥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下降30%~<70%,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仍未達正常水平為有效;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30%,心電圖無明顯改變為無效??傆行?(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中醫證候積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評估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0 d 后的胸悶、胸痛、氣短喘促、身體困重、體胖多痰癥狀改善情況,采用0、2、4、6 分評分法,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③心功能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公司,型號:IE33)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0 d 后的心臟進行掃查,觀察患者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④不良反應:包括眩暈乏力、胃腸道反應等。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的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治療后的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胸悶 胸痛 氣短喘促身體困重體胖多痰研究組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42 3.94±0.72 1.02±0.34 23.766<0.001 3.86±0.75 0.98±0.07 24.778<0.001 3.65±0.78 0.95±0.10 22.251<0.001 3.42±0.69 1.01±0.36 20.068<0.001 3.47±0.71 0.91±0.12 23.040<0.001 42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3.93±0.70 2.56±0.45 10.669<0.001 0.129 0.898 17.696<0.001 3.84±0.77 2.47±0.32 10.648<0.001 0.121 0.904 29.479<0.001 3.66±0.80 2.58±0.36 7.978<0.001 0.058 0.954 28.273<0.001 3.50±0.67 2.50±0.38 8.414<0.001 0.539 0.591 18.447<0.001 3.51±0.76 2.60±0.45 6.677<0.001 0.249 0.804 23.517<0.001
治療前,兩組的心功能各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療前,LVEF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治療后的LVEDD、LVESD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各指標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各指標水平的比較(±s)
注 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F:左室射血分數
組別 例數 LVEDD(mm) LVESD(mm) LVEF(%)研究組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42 47.02±3.26 35.20±2.61 18.343<0.001 58.90±3.84 46.30±2.58 17.651<0.001 45.12±3.05 76.40±2.38 52.399<0.001 42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46.94±3.18 40.22±2.38 10.964<0.001 0.114 0.910 9.211<0.001 59.02±3.11 53.43±2.46 9.136<0.001 0.157 0.875 12.962<0.001 44.98±3.87 69.77±2.51 34.829<0.001 0.184 0.854 12.422<0.001
研究組出現胃腸道反應2 例,發生率為4.76%(2/42);對照組出現眩暈乏力3 例,胃腸道反應2 例,發生率為11.90%(5/42)。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3,P=0.236)。
中醫學依據冠心病癥狀表現將其歸結為“心痛”“胸痹”等范疇,認為該病病因在于寒邪內侵、飲食不暢、情志失調等,病位在心,與肝、腎、脾等臟器密切相關。此外,冠心病形成的病理基礎在于患者胸陽不振、素體陽虛,屬本虛標實之證,以先天不足、陰陽氣血不足為虛,痰濁、血瘀為實[9]。痰濁內阻型冠心病是其常見證型,其中痰濁的形成原因較多,如因憂思過度,日久脾虛,津液輸布失常,積聚成痰;或氣郁化火,火熱灼津成痰,痰濁痹阻胸陽導致心脈不通,不通則痛;亦或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又因飲食不節而致痰濁內生,當痰濁上蒙胸陽時,氣機運行受阻,引發胸痹等[10]。因此,中醫在冠心病治療中應以通陽泄濁、燥濕化痰、活血行氣為基本原則。
美托洛爾緩釋片為β 受體阻滯劑,通過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而達到抵抗心肌缺血的目的[11]。阿司匹林腸溶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活性等作用,其機制為不可逆地抑制環氧合酶的合成,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12]。硝酸甘油能夠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尤其是小血管平滑肌,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舒張周圍血管,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及心肌耗氧量[13-14]。但冠心病患者需長時間服藥,極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服藥依從性,遠期效果欠佳。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LVEDD、LVESD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西藥在痰濁內阻型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改善各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安全性高。瓜蔞薤白半夏湯組方中,枳實化痰除痞,破氣消積;北細辛祛風散寒,溫肺化飲;石菖蒲理氣活血,除痰開竅;干姜回陽通脈,溫中散寒;薤白溫中通陽,還陽散結,理氣寬胸;陳皮燥濕化痰;瓜蔞潤肺化痰,散結止咳;法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諸藥合用,可奏行氣散結、溫肺化痰、祛痰通陽之效[15-16]?,F代藥理學研究顯示[17-18],瓜蔞中的有機酸類、油脂、苷類等有效成分具有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等多種藥理活性,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通過阻滯鈣通道實現擴張血管的作用;薤白中含有的甾體皂苷、多糖、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解痙平喘、保護心肌缺氧缺血,避免灌注損傷等作用;陳皮中的生物堿、黃酮等成分可降脂、抗動脈硬化、血小板聚集等,并可抑制胃腸平滑肌運動等。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與西藥聯合治療冠心病可互相補充,標本及虛實兼顧,增強臨床療效,更好地減輕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有利于預后。
綜上所述,加減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西藥治療痰濁內阻型冠心病的效果確切,有利于各臨床癥狀的緩解及心功能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廣。